慈禧葬禮多轟動?清政府在街邊為外國人搭台子,進場需憑票觀看

2023-08-28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慈禧葬禮多轟動?清政府在街邊為外國人搭台子,進場需憑票觀看

文|胖二妹

1

1909年11月9日,這是一個陰霾的冬日,凌晨6點,數以萬計的老百姓頂著刺骨的寒風,涌到了大街上。一年前的11月15日,74歲的慈禧在儀鸞殿去世。

不多一會,從紫禁城到清東陵的沿途中就已經是人山人海,清政府根本無法阻止。大家都是為了目睹慈禧的出殯儀式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老百姓們在這個女人的統治之下生活。她有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卻做出過很多讓老百姓恐懼、痛恨甚至憎惡的事。

如今,這個掀起清王朝腥風血雨的女人,終於要離開她生活了一輩子的皇城。

聽說,慈禧的出殯儀式將會極其盛大奢華,為了讓葬禮能夠順利進行,清政府早在幾個月前就把去清東陵的道路全部修繕一新了,而且在修路過程中,還動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蒸汽壓路機。

在修路的過程中,那些親王和高官們為了表達自己對慈禧和清王朝的忠心,曾多次親臨現場指揮巡查,頗費心思。

1909年8月的時候,那些忠於慈禧的大臣和僕人們,已經為她燒過無法計數的紙錢,據當時一個名叫亨利.博雷爾的荷蘭記者記載,這些紙糊的冥財,很多做工惟妙惟肖,精巧逼真,慈禧在世時的心愛之物比如鐘錶、梳妝檯、煙槍等等物品,應有盡有。

更讓人驚愕的是,這些紙糊的東西,不止有金銀財寶和物品,竟然還有僕人和軍隊。僕人都是宮廷的裝扮,意味著在冥間也可以繼續「服侍」慈禧,軍隊更加特別,是一整支穿著現代歐式軍裝的士兵,全部精神抖擻,威風凜凜。

在葬禮的前兩天,這支「軍隊」被焚燒於紫禁城至宮門之間的一個地方,慈禧生前大概希望可以有戰無不勝的軍隊為自己的棺槨開道,同時可以保衛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掌握軍權。

這還不算完,在這一次焚燒的隨葬品里,還有一輛優雅的歐式布魯厄姆車,畢竟這個年代,中國已經逐漸開化,就算是清宮廷,對於這些「洋物」也很是推崇,慈禧站在清王朝的頂端,當然要擁有一切先進的東西。

還沒出殯就動了這麼大陣仗,那真正出殯的時候得是什麼樣的場面?

不止是老百姓,就連當時身在北京城的各國外交官和外國記者們,都對這場儀式充滿了好奇。

2

慈禧的葬禮規格,是按照清朝皇帝的規格來舉行的,這位「老佛爺」一生霸道而神秘,老百姓又怕又恨。

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對這位剛過世的太后充滿了近似「變態」的好奇和興趣。

於是從6點開始,就不斷的有人往出殯必經之路湧入,即便是早已人山人海,卻依然還有人源源不斷地往裡面擠。

東直門外是觀看送葬行列的一個好地方,因為位置佳,清政府便把在京的外國人都安排在這裡,還專門為他們搭建了一個看台。

一些會說英語的清朝官員,在看台門口負責接待外賓,有意思的是,這個看台並不是隨便哪個外國人都能進,必須有清政府發放的入場券才行。這些官員們就在門口負責檢查入場券。

如果慈禧知道自己把持朝政幾十年,臨了出殯時竟然被外國人當戲看,曾經對自己恭恭敬敬的大臣們還收門票,不知道會是什麼心情。

7點15分,一支宏大的送葬隊伍,終於浩浩蕩蕩地走出了紫禁城。

與此同時,在東華門外,一艘用綾羅綢緞紮成的「大法船」在火中熊熊燃燒,這條「大法船」價值18萬兩白銀,自然也是為追隨慈禧亡靈而燒掉的,葬禮的奢華程度可見一斑。

但比起送葬隊伍的陣勢,這根本不算什麼。

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面的,是一隊穿著現代軍服的騎警,他們騎著蒙古矮種馬快速沖了過來,這支隊伍一出現,道路上擁擠的老百姓瞬間被衝散,隨後他們來來回迴轉上兩圈,人群就全都被趕到了道路旁邊的小土丘上,剛剛還擁擠不堪的道路立刻被清空。

騎警的後面是一隊穿著軍裝,手握長矛的輕騎兵,這些輕騎兵的身後,緊跟著幾百人組成的僕役隊伍,和想像的不同,這些僕役們並不是身穿白綾,而是全部穿著紅色綢緞衣服,帽子插著黃色羽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輪換抬著慈禧的靈柩。

僕役的後面又是騎兵,這支隊伍則屬於皇家禁衛軍,再後面,是一排一排的僕役們,舉著各種顏色的旗子和綢緞條幅,這支隊伍很長很長,從看台上望去,幾乎看不到頭。

不知過了多久,這支隊伍才走了過去,人們又看到接下來走過來的,是三匹小矮馬,分別拖著3個轎子,這些都是慈禧生前最喜歡坐的轎子。

隨後,讓人驚訝的場面出現了。

在行進的隊伍中,數以百計的黃色轎子從土丘那邊翻越過來,這些轎子後面燃燒著一團金黃色的火焰,不知道是什麼材料製作而成,火球很大,離地面很高,一直在燃燒。看得周圍百姓不住地驚呼。

接下來,慈禧的靈柩終於出現了。

只見方形的靈柩上,頂著一個很大的金球,金球被一塊邊幅很寬的金黃色錦布罩了起來。慈禧的靈柩被128名轎夫用長長的木桿抬著,這巨大的靈柩裡面,裝滿了無數的奇珍異寶。

這場面,給足了所有人無數的幻想,價值連城的棺槨和陪葬,幾乎凝聚了清皇室大部分財富。

但這麼高調的出殯儀式,實在是不適合清朝尾巴這個節骨眼上,國家馬上要動亂,慈禧這一出殯,等同於昭告天下自己的墓里全是寶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孫殿英挖掘清東陵時,第一個就拿慈禧墓下手的主要原因。

慈禧生前信佛,所以在送葬隊伍的後面,跟著一大批來自西藏和蒙古的喇嘛和和尚,他們身穿深黃色袈裟,一邊走一邊敲擊著小木鼓,像是為慈禧誦經念佛,超度亡靈。

在這些喇嘛的後面,是一大批身上穿著黑色喪服的清朝高級官員。所有官員的官帽上,都找掉了代表官銜的飾物和孔雀羽毛,這些朝廷重臣們,面容哀戚,未帶隨從,和所有人一樣,從這條路上緩步走過。

整個送葬隊伍除了喇嘛們敲鼓的聲音,幾乎沒有任何其他聲音發出,就連道路兩旁圍觀的老百姓,也在這一瞬間陷入了死寂,沒有人敢出聲。

這支隊伍將在未來走上整整5天,才能走到東陵。

1909年11月15日,慈禧的棺槨進入了清東陵的地宮中,這一天,正好是慈禧去世一周年的日子。

那麼,慈禧的地宮裡,到底都陪葬了哪些寶貝呢?

3

慈禧的隨葬品分類兩類,一類是生前安放的,一類是死後陪葬的。

在清內務府的記載中,記錄了慈禧生前安放的寶貝就多達150多件,這些寶物包括金佛、珊瑚佛頭塔、如意、手串等多種稀世珍寶,寶物上的珍珠多達數千顆之多。

那麼,慈禧去世後,棺木里又放置了哪些寶物呢?由於慈禧墓被孫殿英盜挖,陪葬品幾乎全部流失,所以後世基本上是從一本叫做《愛月軒筆記》的記載中窺探一二的。

這本書的作者叫李成武,他是大太監李蓮英的養子,也是慈禧身邊的二品侍衛。

李成武寫道:

慈禧屍體入棺前,棺木底部鋪上一層金絲鑲著珠寶的錦被,上面珍珠足足有12604粒,紅藍寶石85塊,祖母綠2塊,碧璽白玉203塊。

錦被的上方又是一層又一層鑲滿珠寶的被褥。

之後,在慈禧頭部的位置放置一個翡翠荷葉,格外講究的是,這荷葉並不是人工雕刻而成,是天然形成的,十分珍貴。腳下的位置放置一個碧璽大蓮花。

頭頂荷葉,腳踏蓮花,寓意「步步生蓮」,可以使慈禧的亡靈儘快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慈禧入葬時,身上的壽衣更是珍貴,同樣綴滿了金銀珠寶。入館後,慈禧的身旁放置了金翠玉紅寶石雕刻的佛像各27尊,一共108尊。

左邊還放著一枝玉藕,右邊放著一支紅珊瑚,此外,還有用各種寶石雕刻的200多種瓜果。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為了將棺木塞滿,填補空隙,最後還往裡面撒了大約四升的珠寶,最後,在所有的寶物上面,蓋上一層網珠被。

但這還沒完,就在準備封棺時,一位公主匆匆趕過來獻寶,又往裡面塞了玉制的八匹駿馬和十八玉羅漢,把這些都放進去後,才重新蓋上了網珠被,扣上棺木蓋子,就此封棺。

這一個巨大的棺槨,裡面的寶貝到底有多少?價值幾何?

當1928年,軍閥孫殿英用力將棺木劈開後,這些就都成為了一個謎。據說當時他們還從慈禧口中掏出了一顆稀世夜明珠,但至今下落不明。

百年後的現在,再來回顧當年的這場盛大的出殯儀式和幾年後的紛亂,不由感嘆,這些寶物的流失,是我們國家文物考古界的極大損失,而另一個側面也看出,慈禧的奢華腐敗已經到了極致的程度,或許她有這樣一個結局,早在她貪戀皇權和財富的那一刻就註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df268703e4ed78851889e63f3ffc6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