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米聯創董事長兼CEO游廷筠:推動產品互聯互通、以服務助力智能家居落地

2019-10-21     數智網

綠米聯創董事長兼CEO游廷筠

編者按

「智能」概念逐漸被大眾所接受,智能家居市場也在新環境下快速發展起來。隨著新零售升級以及全屋智能趨勢的推動,智能家居的下一站開始走向服務。綠米在打磨產品的同時,也一直在探索「服務」,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商體系,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已有300多家綠米服務商,在「產品」與「服務」的雙重助力下綠米又將以何種面貌展現在用戶面前?

大規模發力Zigbee3.0產品

Zigbee技術擁有低速、低耗電、低價以及高安全性等特點,相較於其他協議更適用於智能家居領域,目前已經發展到3.0版本,Zigbee3.0技術不僅功耗更低,還支持更多的設備,同時也具有更開放的協議標準。

今年7月綠米率先發布了Zigbee3.0系列產品,也開啟了綠米在全屋智能的重要一步。綠米早前就推出過基於Zigbee技術的產品,比如米家智能插座(Zigbee版)、Aqara無線開關(Zigbee版)等,而此次首批上線的Zigbee3.0產品包括Aqara網關M2、Aqara人體傳感器T1、Aqara門窗傳感器T1等10款產品。

游延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運用Zigbee3.0技術也有不少廠家,但是市場發展進程仍然比較緩慢,綠米是第一批大規模發力打造Zigbee3.0產品的企業,那麼綠米為何要打造Zigbee3.0產品?

重點打造Zigbee3.0產品有哪些原因?

「引領物聯技術,服務千家萬戶」是綠米的使命和願景,正是基於此綠米積極建設線下服務商隊伍,不斷優化自身產品。在游延筠看來,產品想要真正落地,不能再單純依靠單品了,單品的時代已經過去,用戶對於簡單控制的操作新鮮感會很快消失。下一波推動智能家居發展是全屋智能,需要給予用戶全新的的體驗。

作為智能家居行業的從業者,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思考自身所能帶來的價值是什麼,綠米以這樣的視角展開自我要求,並下決心去「賣場景」,而不是單純的「賣設備」。

萬物互聯時代,智能產品的種類、風格各種各樣,每個人的品味也迥然不同,無論是智能開關、智能插座還是智能傳感器、智能窗簾等產品,面對如此眾多的設備類型,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全部承載,也沒有一家企業足夠強大到提供所有的設備,所以需要集成服務商來做互聯互通。

在游延筠看來,綠米打造全屋智能想要在體驗上做到更加極致,就必須秉持開放的態度,封閉地打造產品,無法提升用戶的體驗感,開源開放是現代物聯網時的一個價值觀,設備間互聯互通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綠米大規模發力打造Zigbee3.0產品是因為它可以強有力地促進互聯互通,也給綠米帶來了一個良好的平台,目前綠米已經有近30多款產品完成了Zigbee3.0的認證。綠米自身的發展也讓游延筠感受到,如果想要踏上新的台階,必須要標準化、國際化。

有不少聲音認為雖然Zigbee3.0在協議的互聯互通上不存在問題,但是對於非認證的產品而言還是無法實現互聯互通,而且如果市面上2.0和1.2版本占主流,即便推出大規模推出3.0可能也無法實現大規模的生態互聯互通。

在游延筠看來,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很多廠家不願意嘗試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廠家要去適應並嚴格遵守新的協議,在技術上工程師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成本;其次,實際上做認證的成本挺高的,很多做智能家居的初創企業會擔憂成本問題。但游延筠表示,綠米看到了Zigbee3.0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家有行業責任的企業,也願意以此來嘗試。

綠米智能家居服務商3.0時代

服務商在面對市場時會面臨諸多困難,為用戶解決痛點,出方案、安裝、調試、回訪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成本。如果服務商沒有一個好的工具、系統來支撐他們,服務商的成本會很高,很難獲得收益。

經過了過去兩年的探索,綠米的智能家居服務商已經進入3.0時代,綠米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服務商是一個良好的模式,報名成為綠米服務商的群體非常踴躍。同時綠米也十分重視服務商的質量問題,研發了很多工具後台以供服務商使用,把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綠米的產品在C端頗受歡迎,在銷量達到一定量後,綠米會通過供應鏈將成本降下來,用戶可以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綠米也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探索服務商的模式。

鑽研產品多樣化,滿足全屋智能用戶需求

游延筠表示,既然要打造全屋智能,產品的單一性外觀並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就必須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在此基礎上從全屋智能用戶的角度上看他們的需求。

綠米早前更多聚焦在C端,同時也出於追求高效率的目的,並沒做很多SKU,不想把用戶的認知複雜化,其產品就一種樣式、顏色等。隨著新零售的發展,綠米也開始重視線下這一渠道,更是組建專門的團隊鑽研產品多樣化。

綠米目前的服務商規模在全國已經超過300家,游延筠表示綠米服務商的數量到今年年底會將達到500-800家。綠米目前對服務商數量控制嚴格,門檻有所提高,經過這段時間的試探,綠米認為服務商光是有熱情是不夠的,在服務商的篩選上也會藉助以往的經驗來判斷,更加注重能力和團隊。

在游延筠看來,綠米近幾年的發展可以用「克制」來形容,在產品上儘量不使自己走到前端,而是交由服務商來實現產品落地,但是也會做一些標杆項目,例如在酒店、辦公樓上,打造成樣板。

綠米通過一些展示項目以及對外開放,為服務商吸引用戶,同時讓行業對綠米及服務商有清晰的認識,而不是將目光單純停留在C端的項目案例上。

構築完整的產品體系 蟄伏蓄力

在服務商體系日漸成熟之後,綠米也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服務商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如何支持服務商高效落地,如何給予用戶良好的全屋智能體驗?同時產品落地以後用戶的使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怎麼樣去高效地維護它?

游延筠認為這些問題需要依靠一個完整產品的體系,包括軟體工具等。綠米過去在產品體系上投入了很多,十分注重專注在服務內功上的修煉。隨著智能家居市場進入下一個周期,服務商也將迎來黃金時代,前期所奠定的基礎將會支持服務商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也能夠實現更好的盈利。

綠米服務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綠米更加專注將服務商做強,打造金牌服務商。不少人對今年所謂的「寒冬」表示擔憂,游延筠認為這只是短期的壓力,對於智能家居行業而言仍然有廣闊的前景,智能家居市場的剛性需求正在逐漸顯現,從綠米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綠米的前6個月銷售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銷售額,由此可見市場仍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

市場上需要更好的產品來打動用戶、解決用戶痛點,廠家需要多思考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從單品智能到全屋智能時代,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梳理好用戶的需求,還要按照用戶的需求更加高效地落地。作為廠商綠米不僅到打造好產品,也需要將鏈條釐清。

在游延筠看來,對於真正聚焦做產品的廠商而言,可以在所謂的「寒冬」時期打造好產品,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在「春天」到來時利用時機去爆發。

採訪手記

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綠米,從成立之初就致力於推動智能家居落戶到千家萬戶,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服務商模式。綠米在C端上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未來隨著其在全屋智能領域的不斷開拓,會帶給用戶體驗感優化的產品,相信綠米將從產品和服務的不斷提升,實現面向國際化的目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dGV8G0BMH2_cNUgmDMe.html





演講前瞻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