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勇者」 周清淵 馬來西亞智能家居拓荒人

2023-10-26   藍科技網

原標題:「孤勇者」 周清淵 馬來西亞智能家居拓荒人

披荊斬棘拓荒人,十年堅守見月明。

10月23日上午11時,Home+創始人周清淵正在他自己的智能家居體驗店裡,與一個相熟的客戶電話溝通整整52分鐘。

52分鐘時間,周清淵不僅解答客戶的各種疑惑和Home+與同類產品的迥異,還與客戶交流家居品牌以及如何整體搭配,儼然是一位智能家居設計師的角色。

這種角色始於2014年。當年在中國參加電子展會時,偶然的機會,周清淵接觸到了智能家居,他尋跡身在杭州的這家智能家居企業,雙方開始了深度合作。

當他自己體驗到智能家居場景,客廳成為智慧中樞,通過一鍵觸屏可以控制智能門鎖、電視、窗簾、空氣凈化器等家中的電子產品時,那種科技快感,讓他心潮澎湃。

這不僅僅是他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他篤定認為,馬來西亞對智能家居未來需求巨大。

周清淵想成為馬來西亞智能家居的拓荒人,更希望自己是一個「布道者」的角色

「孤勇者」用堅守賭明天

1987年出生的周清淵,在2014年時只有27歲,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中國真正接觸智能家居。

祖籍福建,他和父親都出生在馬來西亞,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對故鄉的認識有限而模湖。但他們的骨子裡,有著福建人的商業基因。

他對智能家居的商業判斷基於三個維度的考量:

一是民眾經濟收入增加,消費支出到了向上突破的臨界點。

宏觀經濟層面,2014年馬來西業國內總生產第一次突破1萬億令吉。以全國總人口3041萬平均分配話,人均收入約是34123令吉。經濟收入增加,是消費支出增長的基礎條件。

二是家電需求持續增長。

2013年時,馬來西亞家用電器的市場需求增長了約8.9%。伴隨整體經濟穩中向上,家電需求無疑會持續放量。這是家電行業向智能家居過渡的必備條件。如果沒有傳統家電的擴容,一定不會衍生智能家居。

三是馬來西亞吸引大量外資家電企業投資設廠。

2014年,韓國家電品牌Cuckoo在馬來西亞投資1億令吉設立了工廠。除此以外,有近400家主要電子製造商包括LG、三星、Kelvinator、GE、Elba、索尼、松下、飛利浦等先後在馬來西亞設立工廠或組裝家用電器。

外部條件的積極變化,是馬來西亞家電產品轉型的必經之路。

彼時的中國,智能家居剛剛起步,很多人對智能家居有了初步的認知,而對馬來西亞消費者來說,智能家居更是一個「新物種」。

(馬來西亞Home+創始人周清淵)

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家電市場,至少有十年的差距。無論是產品還是商業模式,中國都遙遙領先。因此,當馬來西亞由傳統家電向智能單品轉型之際,中國卻華麗轉身率先完成了智能單品向智能家居邁出的第一步。

周清淵意識到這種差距,蘊含的正是商業機會。「當我想把中國智能家居引入馬來西亞時,身邊的一些朋友持懷疑態度。當時市場上極少有智能家居產品,很多用戶購買家電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智能化和功能化不是他們的首選。智能家居一定是智能單品高度發達階段,智能家居的需求才會迸發出來,但這需要一個較長的培育周期。我有心理預期,即便我是一個『孤者勇』,我也要嘗試。」

事實上,在智能家居市場培育過程中,他嘗到了「孤勇者」的箇中滋味。

從2014年開始將智能家居引入馬來西業,主打智能門鎖、窗簾、電視等套系產品或智能單品(智能門鎖),一直到2019年底,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度過每一天。

有時幾個月沒有一筆生意,有時一年賣不到30套智能家居,先後兩位合伙人無法忍受賠本的買賣而棄股離開。兩位合伙人去意已定,共性問題是看不到智能家居的未來。

當時的主要矛盾是,用戶不了解智能家居為何物,媒體報道少之又少,智能家居企業品牌投入和消費者教育欠缺,導致用戶對智能家居認知出現盲區,沒有了解這一新生事物的意願和途徑。這是智能家居在過去幾年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

「我有時也想放棄,因為我不知道智能家居市場那扇天窗何時能打開。可我還是堅持下來,我用堅守賭明天。」周清淵說。

「賣不掉」不是產品問題而是方法問題

2014-2019年,是周清淵的谷底。他對智能家居滿懷希望,然而市場卻當頭棒喝,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叫好不叫座」。叫好的人,都寥寥無幾。

而中國呢?智能家居日新月異,市場銷量持續增長,這是周清淵可見的變化。

還是在2014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720億元,而且清晰可見的未來刺激更多企業進入智能家居這條賽道。

周清淵反思Home+到底該如何破題。善於學習的周清淵,開始關注中國智能家居的商業模式和社交媒體的作用,他嘗試在馬來西亞用戶常用的社交媒體上與用戶溝通。

首先,在Facebook及其他社交媒體進行消費者培育。通過在社交媒體與消費者交互互動,向用戶輸出智能家居的理念,而不是強調產品本身。這種科普行為吸引了一定的粉絲和專業人士。

其次,跟用戶分享智能家居對生活方式的改變。通過社交媒體跟用戶分享智能家居對生活方式的改變,解決用戶的痛點,發現並且創造需求,跟消費者分享和智能家居有關的一切事情,這種社群分享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第三,把服務做透做足,有進行轉化的能力。周清淵和他的團隊有著清晰的目標,智能家居在馬來西亞的銷售不能功利性,本身處在市場培育初期,他們更多的與客戶分享智能家居的便利、安全以及如何構建更有科技感的居家生活。甚至幫助客戶提出家居改造以及家裝整體適配性的建議。

這種漸進滲透的模式,開始影響到精英人群和有話語權的消費群體。

2020年是一個轉折點。受到疫情影響,線下銷售幾近停滯。周清淵意識到了線上市場培育的重要性,開始全面出擊。從產品到用戶需求、從行業趨勢到生活便利,從中國到全球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對消費者進行精準教育,這種模式起到了很好地效果。

如今,過去幾年積累的資源開始了商業變現。Home+每年的用戶增長速度是100%,銷售額每年以100%的速度遞增,口碑在行業中占據前三,高端用戶占據70%以上。

階段性成果是對周清淵最好的回饋。曾經的「孤勇者」不再孤獨。在智能家居行業摸爬滾打近十年,終於撥雲見日。一方面,智能家居行業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接受度與日俱增,高端品類更是一片藍海。

十年一個輪迴。用堅守賭明天的周清淵終於觸摸到了智能家居行業的未來。儘管他的經營規模並不算很大,但他是較早進入智能家居行業的代表人物。

周清淵的下一個目標,是希望與更多中國智能家居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從產品研發到製造和銷售,從馬來西亞輻射到東協,打造自有智能家居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全流程服務。

在周清淵看來,中國智能家居行業在全球擁有領先優勢。擁有巨大的消費人群,產品疊代更快,技術更成熟,設計更有科技感和時尚感,這是獲得市場的先決條件。

從2014年第一次涉足智能家居,他的目標就沒有偏離過中國。因為中國市場,有更加成熟的產業生態、商業模式以及成本優勢。

過往十年的磨難,是他寶貴的財富。在智能家居這條賽道,他的商業版圖愈發清晰。

(來源:邊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