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他就為迪士尼規劃好了娛樂帝國

2023-11-17     Mtime時光網

原標題:半個世紀前,他就為迪士尼規劃好了娛樂帝國

半個世紀前,他就為迪士尼規劃好了娛樂帝國

撰稿人 | 崔汀

迪士尼,這個名稱對很多人來說,是主題樂園,是童年夢想,是歡樂代名詞。

對影視行業而言,它是橫跨電影、電視的行業巨擘,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全球行業矚目。

迪士尼這個名字來自於這家百年企業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

他不僅一手創辦了華特迪士尼公司,同時也創作了米老鼠、唐老鴨等一系列經典動畫形象。

他的影響力伴隨著這些動畫IP,一直延續至今。

米老鼠的誕生

1901年12月5日,華特·迪士尼出生於美國芝加哥。

他從小喜歡繪畫,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畫家。18歲那年,華特在三哥羅伊的影響下報名參軍,在一戰的歐洲戰場擔任紅十字會的汽車司機。

一戰結束後,華特經羅伊的介紹到堪薩斯市謀生。

他先是在一家平面廣告公司擔任畫師,後來又轉投到一家電影廣告公司任職,在這裡他開始學習動畫短片的製作。

華特接觸到動畫技術之後,就好像一名功夫小子被打通任督二脈,他找到了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他經過兩年多的工作和學習,已經成為當地動畫製作的頂尖人才。華特隨即收拾行囊,奔赴更為廣闊的天地。

1923年,華特和羅伊在好萊塢創立了迪士尼兄弟工作室(Disney Brothers Studio),華特負責動畫製作,羅伊負責經營。

工作室初創時,設在一間狹窄的房子裡,誰又能想到,這將是百年迪士尼的起點。

迪士尼工作室早期的業務以製作動畫短片為主,招牌產品是一套《愛麗絲在卡通國》的動畫。當時電視機還未普及,動畫短片都是作為貼片在電影正片前播放。

迪士尼工作室沒有發行部門,華特將動畫短片以固定價格賣給另外一家電影公司,初期僅能做到收支平衡。

1926年,華特接到紐約的發行人查爾斯·明茨(Charles Mintz)的訂單。華特根據甲方的要求,和同事們創作完成了動畫系列片《幸運兔子奧斯華》。

幸運兔子奧斯華

這套作品獲得商業成功,但是雙方在第二年續約談判時,查爾斯·明茨卻提出要降低酬勞,否則就不再允許迪士尼製作奧斯華的動畫。

按照雙方簽訂的合約,迪士尼工作室不掌握奧斯華的版權。

明茨還告訴華特,自己工作室的員工早被他「策反」打扮,要麼接受要麼out。

華特無法接受如此無理的條件,雙方談判破裂。華特坐火車回好萊塢的路上,突發奇想地構思出一隻卡通老鼠的形象。

他回到公司之後,與好友兼公司的得力幹將烏布·伊沃克斯(Ub Iwerks)一同創作設計。

兩人完成了卡通老鼠的形象:耳朵圓圓、梨形身體、腳穿大鞋子。華特的妻子莉蓮給它定名為米老鼠(Mickey Mouse)。

華特看著米老鼠如獲至寶,他與烏布等同事廢寢忘食地為米老鼠創作動畫短片。華特深知,米老鼠的形象只是平面設計,必須賦予它個性才能讓角色活起來。

華特為米老鼠設計了樂觀、活潑的性格,它同時又有點調皮和傲慢,偶爾還會打破常規。

米老鼠還會發脾氣,也會和同伴爭吵,但是它又能很快發現自己的毛病,與同伴修好。

米老鼠沒有固定的職業,它在不同作品中會有不同的身份。

迪士尼工作室推出的動畫短片《瘋狂飛機》是米老鼠的第一部作品,之後又製作了《騎馬的高卓人》。這兩部都是無聲動畫,當時有聲電影剛剛興起。

米老鼠的第三部動畫《威利號汽船》也很快完成。華特在與發行商的洽談中得知,觀眾更喜歡看有聲片,他毅然決定將《威利號汽船》配上聲音。

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決定,因為此前沒有人製作過有聲動畫。

華特為《威利號汽船》追加了製作預算,同時親赴紐約找尋錄音公司合作。他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短片。

1928年11月18日,《威利號汽船》在紐約首映。

整部短片沒有對白,只有配樂和汽船鳴笛的聲音,還有米老鼠口哨聲,但已足夠技驚四座。

《威利號汽船》首映禮之後,現場的發行商、媒體、觀眾都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他們一方面被新技術所震撼,有聲動畫居然如此精彩有趣;另一方面被米老鼠的可愛形象所折服,它活潑靈動的表演吸引了每一位觀眾的目光。

各地影院開始搶購米老鼠的電影拷貝,迪士尼工作室開始馬不停蹄地創作米老鼠系列動畫。

但是,迪士尼工作室一直需要委託其它公司代理發行業務,票房收入往往被發行公司拿走大頭。

1930年,紐約一家旅館找到迪士尼工作室,提出購買米老鼠形象使用權,他們想把米老鼠印在桌子上。

這筆生意談成之後,華特和羅伊猶如發現了新大陸,開始廣泛且有序地授權米老鼠形象使用。

從此以後,米老鼠出現在孩子們的文具、衣服和食品包裝上,逐漸成為人們熟悉的文化符號。隨著米老鼠動畫的熱映,周邊產品的收入分成讓迪士尼工作室收益頗豐。

電影IP授權使用,到今天已是迪士尼工作室的經濟支柱之一,鋼鐵俠、綠巨人、巴斯光年的卡通形象無處不在。這一切的起源,就是米老鼠。

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

華特在製作了十餘年動畫短片之後,開始向動畫長片發起挑戰。

因為動畫短片只能作為電影正片的附庸,票房分帳也不占優勢。同時,華特越來越想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不是耗費心力在幾分鐘之內逗觀眾開心。

1934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啟動製作,故事取材於《格林童話》。

華特又一次敢為天下先,他要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製作成影史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

彩色動畫涉及到紛繁的上色工序,這無疑會大幅增加製作成本。但是華特心意已決,整個迪士尼工作室的同仁只能支持他的決定。

華特在創作上,堅持故事和技術並行。

他注重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同時也牢牢把握故事的精彩程度。

他和編劇們不僅將故事改編得更加生動曲折,同時還細緻刻畫了七個小矮人。他們給每個小矮人確定性格和裝束,讓觀眾能夠一眼就記住不同小矮人的特徵。

影片中還設計了多首悅耳動聽的插曲,讓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又能被主人公的歌聲所打動。

1937年12月21日,《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美國率先上映,之後陸續登陸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地的影院,獲得了可喜的商業回報。

影片在1939年奪得了奧斯卡特別獎,名利雙收。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奠定了迪士尼製作動畫長片的創作模式。

譬如從名著、民間傳說中找尋素材,並且在片中設計精彩的喜劇橋段,還有在片中加入歌唱片段。

這一套模式不僅迪士尼動畫仍然在使用,好萊塢的其他動畫公司也還在效仿。

迪士尼工作室的第二部動畫長片,華特確定為《木偶奇遇記》。

影片改編自義大利作家科洛迪的童話小說,原著深受兒童喜愛。但是,文字變成動畫之後,感覺完全不同。

華特在影片製作初期,一直感覺這部電影缺少一個有趣的角色。

他發現原著中有一隻蟋蟀能說會道,這隻蟋蟀最後被匹諾曹打死了。

華特覺得這隻蟋蟀可以重新塑造。

他蟋蟀起名吉明尼,並邀請畫師給吉明尼設計了燕尾服的形象。它的風趣幽默,為影片增光添色,匹諾曹有了一名銀幕上的良師益友。

《木偶奇遇記》於1940年上映,再度造成市場轟動。

迪士尼工作此後陸續推出了《幻想曲》(1941年)、《小飛象》(1941年)、《小鹿斑比》(1942年)等動畫長片佳作。

可以說,迪士尼工作室憑藉一家之力,開創了好萊塢的動畫長片時代。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迪士尼工作室在二戰期間,為美國軍方製作了大量的動畫宣傳片、科教片,無暇顧及商業片的製作,這種情況直到戰後才逐步緩解。

建造迪士尼樂園

二戰後,迪士尼工作室開始拓展新的經營領域。

首先,動畫長片仍是迪士尼的核心業務,華特始終在努力推進每一部長片的創作。其次,迪士尼工作室開始嘗試真人電影製作。

最後,華特準備在遊樂園領域大展拳腳。

1950年3月4日,動畫長片《仙履奇緣》美國公映。

影片同樣取材自《格林童話》,迪士尼工作室製作這一類動畫已經形成特有的風格。

《仙履奇緣》擁有浪漫的色調,精緻的人物形象,以及悅耳聽的歌曲配樂。

迪士尼動畫藉助原著的童話基礎,構建了一個如夢似幻的奇妙世界。

影片中,灰姑娘的南瓜馬車、典雅的晚禮服、絕美的水晶鞋,給無數小觀眾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

同年7月19日,《金銀島》上映。

影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所著同名小說,這是迪士尼工作室推出的第一部真人電影。

影片延續了迪士尼工作室一貫的童趣基調,以精彩的冒險故事吸引觀眾。

《金銀島》在故事情節、演員表演、場面設計等方面以高規格的水準呈現給觀眾,真人電影逐漸成為公司的又一大內容王牌。

電影之外,華特心底始終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建造一個夢幻般的遊樂園。

當時美國的遊樂場千篇一律,相似的設施,且毫無新意的遊戲設計,勉強能唬住低幼孩童,少年和成年人都不屑於去遊樂場。

華特想基於迪士尼工作室的動畫角色,將它們的形象和特徵融入到遊樂園的環境當中,遊客仿佛置身於童話世界一般。

1952年,華特為了實現夢想,單獨成立了迪士尼樂園公司。經過兩年多的密集籌備,第一家迪士尼樂園在美國加州的阿納海姆動工建設。

1955年7月17日,迪士尼樂園舉行開園典禮。

70多年過去了,除了美國之外,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中國上海和香港皆落成了各具特色迪士尼主題樂園,是全世界兒童嚮往之地。

樂園的遊戲設施和遊玩項目,隨著迪士尼公司電影IP的不斷壯大而逐年豐富。

如今,迪士尼樂園中的米老鼠與傑克船長、鋼鐵俠、蜘蛛俠、艾莎公主、玲娜貝兒等眾多夥伴一道,共同築起這座現實中的童話王國。

華特致力於迪士尼樂園建設的同時,也沒有放鬆電影業務。

1954年,博偉影片發行公司(Buena Vista Pictures Distribution)正式成立。

這家公司的職能是發行迪士尼出品的電影,隨著迪士尼電影業務的不斷壯大,博偉逐步建立起遍布全球電影市場的發行網絡。

華特晚年時,一直希望把英國女作家帕梅拉·林登·特拉弗斯所著的奇幻小說《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搬上銀幕。

但是,特拉弗斯一直很抗拒與好萊塢公司合作,她覺得過度娛樂化會毀了這部小說。

1960年,特拉弗斯見到華特。他陪特拉弗斯參觀了迪士尼樂園,並且表示是他女兒從小就喜歡原著小說,他非常想讓孩子們在銀幕上看到這個奇妙美麗的故事。

特拉弗斯最終同意授權迪士尼工作室拍攝,條件是不能拍成動畫片。

《歡樂滿人間》於1964年8月27日北美公映,朱莉·安德魯斯主演,她飾演片中給人間帶來歡樂的仙女瑪麗。

影片不僅票房大賣,翌年還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依舊綻放著耀眼的光彩,是一部歷久彌新的經典佳作。

1966年12月15日,華特·迪士尼因肺癌醫治無效辭世,享年65歲。他的離去,標誌著迪士尼公司第一個黃金時代的落幕。

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中,依舊會面對各種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華特生前構思的「迪士尼世界」如何完成?電視行業發展迅猛,迪士尼公司如何應對?

這些故事,我們下回細說。

【 時 光 集 好 物 】

迪士尼百年

好集了正版好物第一PART

迪士尼100周年可愛慶典系列Q萌公仔盲袋

米奇200%吊卡 經典色 潮玩禮物玩具擺件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c82fac63a9f8b27294667f1359667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