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今夜,一手月光,一手月餅,仿佛回到了千年故事的起點。那時,張騫喚月餅君的前身為胡餅,咀嚼著胡桃仁的香,盤算著回中原的路。
賞月、祭月、宴飲,大唐的月色點亮了闔家團圓的燈火,走進了萬千詩人的筆下,農曆八月十五開始有了「中秋節」的模樣。月餅也穿上了「禮服」,綻放出盛世之美。
宮餅、月團、小餅,宋人對這口餅愛得深沉,大吃貨蘇軾寫下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將「月」與「餅」聯繫在一起。
月餅想要獲「中秋節官方指定用餅」身份還得到明朝,其「團圓」之意也漸深入人心。此後,月餅君幻化出七十二變,門派林立,爭奇鬥豔。
無論怎麼變,一枚小小的月餅,情意綿綿如初,在味蕾上牽引著家的方向。
文案創意丨樊美玲 楊楚瀅
手繪、視頻|劉苗
統籌丨紀映雲
監製丨鄭華如 黃建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