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創業邀請中,河南「瓜王」為何相中這個村?

2022-09-15     壟上行

原標題:在眾多創業邀請中,河南「瓜王」為何相中這個村?

關於河南「瓜王」丁強為啥會來到安陸縣接官鄉馬安村種蔬栽果?

記者聽到了兩種說法。

丁強說,被書記「忽悠」來的。

書記說,他和這裡有緣。

吸引丁強鎖定馬安村的,究竟是什麼?

一起去瞧瞧!

在馬安村見到丁強時,他正在基地指導工人栽種大蒜,說話時操著濃濃的北方口音,「去年四月份來的,相中這裡地勢、水源,水質特別好!」

丁強的老家在河南信陽,去年四月他來到安陸縣接官鄉馬安村成立了創新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總面積300多畝,既種西瓜、甜瓜,也種多種蔬菜。

正在栽種大蒜的這片地,平平整整、土壤鬆軟,看起來十分「標緻」。沒想到丁強卻告訴我們,正是眼前這片地差點讓他錯過了馬安村。

「這裡什麼都好,就是這塊地,頭疼!」讓丁強放心不下的這塊地,以前是水田,若要種蔬栽果,則必須改造成旱地。「這可不是一時半會能弄好的,很麻煩,是個大工程。」

村支書明勝利在展示丁強基地的「吊」瓜

丁強的西瓜種得好、賣得俏,在河南、湖北兩地瓜農中是「明星種植戶」

馬安村是安陸縣接官鄉西瓜種植專業村。去年春天,村支書明勝利向丁強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到馬安村來大幹一場。

起初丁強很猶豫,儘管馬安村山好水好,可「水改旱」能否順利完成,他心裡實在沒底。

左為丁強

當時向丁強發出邀請的還有其他幾個村子,就在丁強舉棋不定時,幫他下定決心選擇馬安村的,還是眼前這片地。

「村裡一聽說我的顧慮,馬上就開始行動了。迅速修路、挖水溝、流轉土地,方便我集中連片地種。」沒想到馬安村會對自己的需求這麼上心,丁強一下子就 「破防」了。「這個村靠譜」,丁強在心裡給馬安村寫下了一條這樣的備註。

馬安村的村口,活潑又友好~

很快,馬安村的100畝水田改頭換面,村兩委積極幫忙排憂解難的態度和效率也讓丁強看到了這裡招賢納士的決心和誠意。

「為他做了兩個生活用房,鋪了兩公里多的基地晴雨路,為他安了五盞路燈。今年夏天太熱,還申請跟他做了一個鮮果冷庫。」村支書明勝利說,為了讓丁總安心在村裡創業,村兩委會盡力創造了一切生產、生活的便利條件。

為了使這位遠道而來的致富能人真正實現「拎包投產」,馬安村村兩委至今共投入200萬元完善基地的各種硬體配套。

「我們村兩委只需要做好配套、搞好服務,把有實力的市場經營主體吸引過來,增加老百姓在家門口務工的機會。」

安村為基地專門鋪設的兩公里晴雨路

王堂珍便是在家門口打工的村民之一。正在埋頭栽蒜的她,一開口就讓人聽到了「心滿意足」。「很好,很幸福。賺錢、顧家兩不誤,蠻高興!」一天工錢一百塊,過去一年王大姐在基地總共拿到2萬多元的工資。「有人到我們這來辦基地才有這個收入!希望這樣的能人越多越好。」

入秋,創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第三茬瓜正值花期,100多畝大蒜也將生根發芽。新的生產周期,丁強又向馬安村村兩委提出了新的需求:把基地的路和溝渠再完善一下。

村支書明勝利的回應依舊是四個字:儘量滿足。

「他們發財了,我村裡就發展了,大傢伙都跟著沾光了。鄉村振興主要靠產業,產業發展了,農民增收了,集體也增加收入了。」為入駐企業做「服務員」和「勤務兵」,村支書明勝利認為是責無旁貸的事。「這是一個共贏的過程,最終受益的是馬安村的全體百姓。」

村支書明勝利熱情邀請大家吃瓜啦~

如今,丁強的創新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了馬安村20戶村民穩定就業,為馬安村村集體經濟增收近十萬元。未來,馬安村將進一步優化村莊營商環境,廣納四海賢才。

「今年我們又引進了一個海南的老闆,正在試種。成功的話,明年他也計劃流轉300畝地種有機果蔬。未來我們馬安村更多的土地會流轉出去,引進像丁總這樣的大戶來種植。」

村支書明勝利笑著說,「他們哪裡是馬安村的客人,分明是咱們的『貴人』!

在馬安村生活一年,丁強也褪去客人的慌亂,有了主人的心安。借著村裡發展鄉村旅遊的東風,他還想再養點雞鴨,把基地升級成為採摘農莊。「湖北這片土地,特好。你看我跑到南跑到北,最後還不是又跑回湖北!」

這片富饒的荊楚大地上,丁強和他的創業故事將成為馬安村引人入勝的「橄欖新枝」。

記者 | 郭蜜蜜

通訊員 | 張揚 何雲

編 輯 | 黃小佳

編 審 | 陳 雯

監 制 | 趙業勤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c47a8f6685e0dfaeaa2a8cedfaf70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