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嵐江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瞄準千億規模農業機器人

2023-03-29     35斗

原標題:首發 嵐江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瞄準千億規模農業機器人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陳欣雨。

35斗獨家獲悉,江蘇嵐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嵐江科技)宣布完成Pre-A輪數千萬的融資,本輪融資由寧淮投資獨家投資,資金將用於技術研發與產能擴張。

嵐江科技是35斗長期跟蹤報道的企業(《首發 | 獲熊貓資本數百萬元融資,「嵐江科技」打造農業多功能機器人》),其成立於2021年12月,公司專注于田間管理機器人綜合解決方案,將信息技術、智能化裝備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藝深度融合,通過農業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田間管理。

過去一年,嵐江科技聚焦農業機器人賽道,與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頭部經銷商達成深入合作共識。產品遠銷東南亞、歐洲及美國,打通海外銷售渠道。

近期,嵐江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洪菠接受了35斗的採訪。

圖:嵐江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洪菠

一、瞄準市場痛點,嵐江科技收穫市場青睞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支持北鬥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今年的全國工信部會議中,也明確提出了要持續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加快高端農機裝備發展步伐。

政策導向作用是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樣吸引著投資人的目光。根據權威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Dive發布的一份報告(Global Agricultural Robots Market Size Through 2018 to 2026),預計到2026 年,全球農業機器人市場將達到 166.404 億美元,其中亞太農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長尤其迅速,預計將以19.7%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市場將達到 37.983 億美元。

嵐江科技創始人張洪菠畢業於東南大學,具有16年的IT技術解決方案的背景,在農業科技領域深耕近十年。在一線從業過程中他發現,像小麥、水稻等大田作物的植保已經可以由無人機完成;但在果園場景中,因獨特的樹形結構以及地形環境,植保無人機的飛防作業受到了限制,目前的果園植保主要以人工噴洒和機械式打藥機等傳統方式為主,請工難、用工貴、作業效率低、藥液浪費嚴重、作業一致性差、近距離作業有害人體健康等問題依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嵐江科技的第一個產品解決方案,選擇了從標準化果園的場景切入。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中國果園面積超1.9億畝,適用於果園機器人作業場景的標準化果園超過1億畝,這片市場仍舊是一片藍海。嵐江科技在短時間內組建了一支具備交叉學科背景的研發團隊,成立僅四個月便成功落地國內首款商業應用的果園植保機器人。

嵐江科技的果園機器人,將北斗導航和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通過整車一體化設計和模塊化組裝而成,一台設備即可實現打藥、除草、運輸三大功能。高精度定位的全自動作業系統可實現無人化作業;通過流體力學建模構建風送霧化系統,在保障了機器於複雜場景下打藥噴撒的超強穿透性和均勻性的同時,提升了作業效果,根據廣西柑橘園用戶實測,可降低一半的農藥用量;增程式動力系統提供5-6小時續航,通過電子圍欄和雷達停障功能解決作業安全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由張洪菠領銜的業務團隊,人均農業科技從業經驗超5年。專業化團隊兼具豐富產業資源與項目落地經驗,嵐江科技核心團隊極具競爭力,也將持續推動業務快速向前發展。

圖:嵐江科技團隊成員正在調試設備

二、青睞一體化解決方案不斷迭新,田間巡管切入千億新市場

在果園植保場景,嵐江科技研發的果園多功能機器人已逐漸定型,實測作業效率相比人工提高10~20倍,相比傳統機械作業提高3-4倍,大幅節約了人工成本。同時正在市場迅速推廣,超預期的銷售訂單體現的是市場對植保環節無人化作業的強烈需求。

圖:嵐江科技研發的果園多功能機器人

將成本與效率發揮到極致,深挖多個場景的實際痛點與需求,嵐江科技的追求不止於此。

P3000智能補給平台,作為果園多功能機器人的續航補給中心和指揮調度中心,通過AI算法自動計算出補給策略,實時監測作業情況,智能補給,為千畝規模果園提供最優植保方案。

「目前,我們還在研發適用於小規模場景的高性價比果園植保機器人、適用於煙草場景的煙草植保機器等,基於穩定成熟的果園多功能機器人,匹配不同場景的需求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張洪菠講道。

在現有產品的持續研發的過程中,今年嵐江科技研發的田間管理機器人已經初步落地,5台樣機均已出爐,並計劃於4月落地新疆進行功能性測試。「順利的話,今年年底這款產品就可以定型,開啟市場化的銷售推廣。田間管理機器人的推出對整個行業而言將會是一場顛覆性的科技革命。」張洪菠對記者表示。

就棉花種植場景來看,目前尚未實現的無人化場景有三:其一,棉花種子播下後出苗情況需人工判斷,人工補種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出苗率不足75%的棉田將被掀掉地膜全部重新播種;其二,新疆棉花地膜覆蓋種植模式不易採用中耕等機械除草手段,後期雜草清除主要依賴人工;其三,棉花打頂階段,不論是化學打頂還是現有機械打頂方案,均會對植株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影響棉花產量。目前全球範圍內尚無全自動化解決上述痛點問題的產品。

嵐江科技的田間管理機器人集補種、無人除草、無人打頂、無人植保等功能於一體。該款產品具有多項顯著技術優勢,其搭載的雙軌制導航系統、大扭矩減速機、雙目視覺識別、AI圖像識別、精確控制技術等均為自研,多個系統已申請專利。田間管理機器人將為農戶節約田間管理的人力成本,提高農作物出苗率,通過精細化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

張洪菠表示「我們現階段主要瞄準兩個場景,一個是果園,另一個是棉花。產品和技術是通用的,以此為切入點,嵐江科技將拓展相關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矩陣,包括將場景延伸至蔬菜、大豆、辣椒和甜菜等多種經濟作物。」

三、近五千平方米生產基地奠基,向國際市場布局

嵐江科技總部位於南京,成立一年多以來,已在南京建立研發中心,位於寧淮智能製造產業園的生產基地也已正式投產。

寧淮智能製造產業園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批覆成立的南北共建高質量發展創新試點園區,也是南京淮安兩市重點打造的全新發展平台,首期7家智能裝備和機器人企業均已簽約落戶。

新投入使用的4600平方米的獨立廠房、三條農業機器人的生產線(果園機器人、智能補給平台、田間管理機器人),嵐江科技將擁有年產數千台農業機器人的穩定生產能力,加之技術革新與產業鏈優勢,後續成本也將會大幅下降。

圖:嵐江科技廠房

企業的商業版圖也在逐漸擴大,當前,嵐江科技已經從去年在4個省份擁有經銷商逐步拓展到了十幾個省份。海外業務的開拓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產品遠銷美國、法國、泰國、印尼等國家。

嵐江科技也在不斷加強與政府的溝通交流,「『實現智能農機的國產化替代』不能只是一句吃政策紅利的空談,不論是技術水平、產品質量、領先優勢都必須做到行業前沿水平,為實際應用場景服務,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國產替代。」張洪菠說。

四、抓住中國農業智能化轉型拐點,全方位發力

對於未來,嵐江科技在研發、生產、市場等方面都有清晰的規劃。

在研發層面,嵐江科技將持續投入產品研發,除了拓展新產品之外,嵐江科技將持續服務更多農戶實現數智化升級。通過數據智能驅動,沉澱多樣化的農作物種植模型,通過數據為生產者賦能,助力生產者進行決策管理,提高收益。

在生產層面,嵐江科技將實現大批量穩定生產。不久後將啟動生產基地二期建設。

在市場層面,嵐江科技將通過與政府合作的形式,在重點區域形成示範作用帶動大規模銷售。同時將逐步完善覆蓋全球的代理商渠道,並在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的海外市場,以低成本、高性能的優勢迅速切入,占有重要份額,形成品牌效應。

張洪菠表示,鄉村振興面臨的農村勞動力斷代危機是我國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問題,土地種植的集約化也是大勢所趨。中國農業無人化、智能化轉型拐點已至,新一代先進技術賦能農業將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人工使用成本,歷史性的機會窗口悄然而至。未來,嵐江科技將憑藉自身產品體系升級和市場拓展的豐富經驗,保持「解決農民實際難題」的初心,繼續堅持自主研發、融合創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目前嵐江科技預備啟動A輪融資,凡卓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感興趣者可與凡卓資本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c31e8b9296d81adacc08ff5af8591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