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網封殺的咪蒙,靠短劇又賺了1.8個億!

2023-11-15   搜狐財經

原標題:被全網封殺的咪蒙,靠短劇又賺了1.8個億!

因文章價值導向等問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咪蒙,靠著短劇捲土重來。

早年成名作《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曾3天從20萬粉絲漲到100萬。

圖源:公眾號

封面是高顏值的美女帥哥,底下再配上熟悉的咪蒙體文案:「當你發現丈夫對你忽冷忽熱時,就是有人在共用了。」

咪蒙團隊製作短劇《腹黑女傭》|圖源:抖音

還是一樣,消費女性的負面情緒,基本上只寫破事兒和爛事,延續到MCN短劇的創作上,還是很好用。

網上有人粗略計算了一下咪蒙的短劇生意,年收入超1.8億元。

一天凈賺一個億的短劇生意,迅速成為一匹黑馬,悄無聲息地殺到了大眾面前。

短劇,並非傳統意義上的up主發布的短視頻。

廣電總局給出了其定義,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網絡影視作品

短劇有多火?

只能說,曾經你對它愛搭不理,如今的它你不一定能高攀得起。

一集3分鐘,只講重點,充錢解鎖下一集,是短劇的基本操作。有網友粗略計算了一下,通常完整看完一部劇需要50-100元。

某劇迷表示,自己一年在短劇上氪金高達上萬元!

圖源:抖音

無腦短劇,到底誰在看?

如果你以為,只有那些二十幾歲的少女才是短劇的受眾群體,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一臉嚴肅的上司,坐你隔壁的同事,或者你的爸爸媽媽,都可能是隱藏的短劇愛好者。

不僅如此,就連大洋彼岸也有大把的網劇愛好者。

據財經網報道稱,中國霸總短劇正在收割歐美市場

第三方數據顯示,ReelShort10月份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225萬次,流水約350萬美元。

由此可見,人類已經無法阻擋短劇的誘惑了!

圖源:網絡

根據飛瓜快手版數據,以兄弟情類短劇博主「黑蛋哥【黑蛋聯盟】」為例:

其粉絲群體中,41歲以上的占比27.24%,25到30歲的占比14.09%,18到24歲的占比11.37%;

圖源:飛瓜快手版

為愛付費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大爺大媽們沒在怕的!

有網友吐槽,自己老爸在短劇上已經氪金了快上萬,怎麼勸都不聽。

還有位保安大哥坦承: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充值600塊錢

圖源:小紅書

只要有人看得停不下來,自然就會有人賺得盆滿缽滿。

近日,中文在線的股價創近7年來新高。

比貴州茅台+寧德時代+中國石油三大權重股當日成交金額之和還多,只因它踩中了近期熱門賽道——微短劇龍頭

圖源:網絡

現代人,一步步對「電子榨菜」上頭

有人形容看短劇的感覺:心情很複雜

大多數短劇無條件遵循流量思路,劇情人設完全滿足了普通觀眾的嗨點。

「豪門棄少」、「隱世戰神」「鎮國神婿」、「總裁的囚妻」這些離了大普,違背常識的題材恰恰是短劇市場的香餑餑。

圖源:知危

什麼《總裁的億萬囚妻》、《逆天王妃別太野》、《婿霸天下》、《保安總裁的千金小嬌妻》......劇名就相當羞恥。

內容更是主打每一句廢話,直奔主題。

開篇第一句台詞就是「我懷孕了」、「老闆對我表白」,前6秒的完播率絕對驚艷。

失憶、誤會、變身,可以同時出現在一部劇里,不管是屌絲、霸總,還是普通女大學生、女強人,都能成為主角。

圖源:抖音

不僅如此,還總是在最關鍵的劇情戛然而止,導致你迫不及待想看下一集。

總結就是,一邊嫌棄一邊上頭,最後罵罵咧咧把錢付了

除了屢試不爽的逆襲、暴富等,有的短劇還會緊跟熱點。

比如電影《孤注一擲》上映後,緬北詐騙備受關注,有人就立馬拍了一部《孤注一擲之無路可逃》。

不僅放大了其愛情元素,選角上更極度臉譜化。誰是騙子、誰是被洗腦者,一眼就得讓人看出來。

有的短劇,還很重視跟觀眾互動,編劇會根據觀眾反饋,定製劇情走向。

圖源:抖音

有業內人士形容,短劇更像是現代人的一個情緒入口

合適的音樂,加密劇情把情緒調動起來,正是這種情緒導致用戶衝動付費。

新型「奶頭樂」,短劇對準人性惡習

有人覺得自己從來不會搜索短劇,自然不會成為付費冤種,但卻輕視了這些短劇的威力。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部60集以上的短劇,製作成本可能只有10幾萬,但投流費用卻是上百萬甚至更多!

只要你打開短視頻平台,就免不了會在某個瞬間刷到短劇,被片段吸引進而開始追劇。

粗略計算,每個平台上的短劇都有數千部。

追完一部還有下一部,讓觀眾完全沒有「空窗期」。

所以,入了短劇的坑,就基本算是跌入了無底洞,逐漸上癮,然後一步步付費。

據《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 》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十億短視頻用戶中有過半數在最近半年內有看過 3 分鐘以內的微短劇、泡麵番等

其中 19 歲以下的用戶收看比例也超過了五成。

有業內人士預測,2023年整個短劇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200億元,相當於2022年國內電影票房的66%

要知道短劇發展僅僅兩年,就快趕上了工業電影的步伐。

有人愛看,自然也就有不少玩家蜂擁而至,趁風口趕緊賺錢。

有業內人士表示,橫店目前在拍的20個劇組中,差不多十七八個左右的劇組都是在拍短劇,連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最近都盯上了短劇創業

短劇越土越暴利,背後無非是是對準人性深處的惡習。

嘴上看不上,身體卻很誠實。

這種弱點的本質,就是現代人動物本能慾望:追求解壓刺激感。

過去在短視頻平台的培養下,每個人都養成了在最短時間獲得最強快感的習慣。

如今的短劇更是如此,劇情不用過腦,一看就能理解,編劇時不時塞進的「爆點」,比很多遊戲帶來的即時反饋都強。

圖源:抖音

畢竟短視頻平台算法,是一門迎合人性的算法。

短劇同樣是根據用戶痛點、爽點、弱點來生產內容,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美麗新世界」。

只要把觀眾拿捏住了,流量自然而然就來了。

其實,追求娛樂是人類的天性,享受娛樂也是人類的權利。

但這種追求一時爽快的娛樂文化,是否有利於當代年輕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答案顯而易見。

如何平衡娛樂與現實的邊界,依然是現代人要面對的功課。

或許對待短劇最好的態度是:不必如臨大敵,但且忌玩物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