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物都必須繁殖才能將基因傳遞給後代並繼續確保物種的生存。 自然選擇, 進化的機制,選擇哪些特徵是對給定環境有利的適應,哪些是不利的。理論上,那些具有不良特徵的個體最終將被淘汰出種群,只有具有「良好」特徵的個體才能活得足夠長,以繁殖並將這些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有兩種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生殖需要具有不同基因的雄性和雌性配子在受精過程中融合,從而產生與父母不同的後代。無性繁殖只需要一個將其所有基因傳遞給後代的單親。這意味著沒有基因混合,後代實際上是父母的克隆(除非有任何 突變)。
無性繁殖通常用於不太複雜的物種,並且非常有效。不必尋找配偶是有利的,並且允許父母將其所有特徵傳遞給下一代。然而,沒有多樣性,自然選擇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果沒有突變來產生更有利的性狀,無性繁殖的物種可能無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
二分裂
幾乎所有原核生物都經歷了一種稱為二元裂變的無性繁殖。二元裂變與真核生物的有絲分裂過程非常相似。然而,由於沒有細胞核,並且原核生物中的DNA通常只是在一個環中,因此它不像有絲分裂那麼複雜。二元裂變始於複製其 DNA 的單個細胞,然後分裂成兩個相同的細胞。
對於細菌和類似類型的細胞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快速和有效的方式來產生後代。但是,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生 DNA 突變,這可能會改變後代的遺傳,它們將不再是相同的克隆。這是即使它正在經歷無性繁殖也可能發生變異的一種方式。事實上,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通過無性繁殖進化的證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b7c8e68d05f90214c7b581d117320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