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句「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它的真正含義鮮有人知!

2024-01-12     車解讀

原標題:杜甫名句「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它的真正含義鮮有人知!

唐詩宋詞的參差盛放,距今已經千年有餘,雖然那些衣襟飄然的白衣卿相早就化為塵土飛揚,但他們所留下的瑰麗筆墨卻依舊清晰,如同初生一般明耀,那些安靜的紙張卻能舞動出煙霞繚繞,感染讀者萬千!這就是文化傳承,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所在,不論古今不論地域,每個人都能從詩詞中獲取能量與慰藉。

唐宋的仙辭魅句我們已經繼承完畢,但我們可以繼承到它們的精神嗎?這就要求必須保證漢字字義的延續性。因為歷經千百年的滄桑變化,某些漢字的本意發生了偏移,甚至變成了反意,這種現象在古詩詞中尤其常見。正是由於字義的改變,詩人原本想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幸就被後世誤解!

接下來小解就為大家梳理幾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名句。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李白的《靜夜思》,這是最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上至白頭老者下至三歲孩童無不張口即來,相信這也是大家最早背誦的唐詩。詩的頭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乍讀之下李白像是坐在旅舍的床上通過窗戶遙望明月,但其實這裡的「床」不是指睡床,而是作「井欄」解釋!

這句詩意思是說,李白置身於秋夜明月照耀下的井欄邊,舉頭遙望明月,頓生思鄉之情。原來李白沒在房間暢想,而是在戶外吟詩!

如果說《靜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詩,那麼杜甫的最著名詩句應該出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中有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堪稱杜甫一心為黎民蒼生著想的最佳印證,但是你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

這句詩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富貴人家的酒肉吃不完喝不掉,都放臭了,而大馬路上竟有凍死的窮人。這樣的對比確實很符合詩境,但小解告訴大家,其實這只是後人的臆想之意!其實杜甫所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

這裡的「臭」應讀作xiù,意為「香」,所以整句詩全意就是:富貴人家院子裡飄出酒肉的香味,而路邊卻有凍死的骸骨。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發起反駁,既然兩種意思都解釋得通,為什麼要採納後者呢?其實小解剛開始也有此疑惑,但仔細斟酌之下,小解歸納了兩個理由,證明這裡的「臭」應當作為「香」來解釋,而並非是指臭了。

第一,杜甫曰「朱門酒肉臭」,肉臭了沒什麼問題,但是酒只會越沉越香,酒怎麼會臭呢?臭酒的味道恐怕無人聞過吧。再者,依杜甫嚴謹的文學素養來看,他不太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第二,杜甫看到詩中描繪的這一幕時,一定是站在大街上的,只有這樣他才能同時既聞到朱門氣味又看到路邊的凍死骨。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杜甫沒進朱門,那他是如何得知是肉臭了呢?難道就沒有其他可能性?

綜合考量這兩點,小解認為杜甫的本意應為香味。他漫步在冬夜的大街上,聞到了飄香而出的酒肉之氣,然而一低頭卻發現路邊竟有凍死之骨,心懷蒼生的杜甫不禁悲憤不已,揮淚寫下了這一句經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b69489ac7c1787df25674923d29e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