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圖-22M橫空出世,4000公里以內目標都在其鐵翼下顫抖

2021-01-20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脫胎換骨,圖-22M橫空出世,4000公里以內目標都在其鐵翼下顫抖

接上文 攻擊對方航母為重任,圖-22K裝備海軍航空兵,超音速突防轟炸機呼之欲出

1967年11月蘇聯部長會議第1098-378號決議決定研發可運載飛彈的超音速轟炸機。轟炸機計劃配備兩台HK-144-22加力燃燒室雙涵道渦輪噴氣發動機和可變後掠翼,這就是未來有名的「逆火」轟炸機。

1964年夏天原型機圖-22M0齣廠,在同年8月30日首次試飛成功,之後生產了9架預生產性,不過離軍方要求還有一些距離。1969年12月決定對升級版的圖-22M1進行研發工作。

1971年下,喀山航空製造廠生產出了1架配備兩台HK-144-22型發動機的圖-22M1飛機並在6月28日進行飛行試驗。其實在飛行試驗結束前就已經決定投入批生產了,不過產量較小。相對的大規模生產的是圖-22M2,1973年5月7日進行了首次飛行並在1976年開始裝備部隊,到1983年共生產了211架。

這型飛機配備的是HK-22發動機,它實際是HK-144型發動機的改進,設計人員幾乎未加修改借用了原先發動機的氣動通道。1968年4月,HK-22型發動機進行了首次試驗,此時使用壽命為100小時。1972年開始進行批量生產,之後又不斷進行改進。到1976年,該型發動機使用壽命已經達到750小時。

圖-22M0飛機

雖然這型飛機沒有像同時代的美國B-1B轟炸機具有自動地形跟蹤系統,但仍然可以完成較長時間的低空飛行,並避開敵方防空兵器的攻擊。飛機安裝了2台HK-22雙涵道渦輪噴氣發動機,一部ПНА瞄準雷達、一部АБСУ-145М自動控制系統、一部ОПБ-15Т投彈瞄準器、一部ТП-1КМ電視瞄準具等,時速1800千米/小時,航程5000千米。該型飛機先後裝備了重型轟炸航空兵第185團(1974年波爾塔瓦,原裝備圖-16K)、840團(1976年諾夫哥羅德州索利齊)、1225團和1229團(1982年伊爾庫茨克附近別拉亞,原裝備圖-16K)。

與前一種生產型相比,主要區別是去掉了空中受油管(由於受美蘇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的影響)。該型飛機翼展加大,翼根後緣的鼓包被去掉,只在翼下保留了稍為鼓起的整流罩。經常能看到的機頭空中加油探管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較長的整流罩。武器包括機腹半埋式攜帶的1枚X-22空-地飛彈,以及兩側機翼固定段下攜帶的兩枚X-22飛彈。兩門ГШ-23雙管23毫米機炮裝在機尾一個鼓形整流罩內。

與之前的圖-22相比,圖-22M簡直是脫胎換骨的變化!蘇軍航空兵終於有了一款可以令對手顫慄的打擊利器!所有距離該飛機基地4000千米以內的地面和水上目標都將在紅色帝國紅五星的鐵翼下顫抖!

1974年6月26日,蘇聯部長會議通過第534-187號決議,研製配備新發動機的新型轟炸機,新型轟炸機代號圖-22M3,新型發動機代號HK-25(產品E)。HK-25型航空發動機包括如下部件

15級軸向三轉子壓氣機,包括3級低壓、5級中壓和7級高壓

4級軸向三轉子渦輪,包括1級高壓渦輪、1級中壓渦輪和2級低壓渦輪

多噴嘴環形燃燒室

多噴嘴、多迴路燃燒室,燃燒室推力可以平滑調節

可調尾噴口

由於設計人員的努力,使得該型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25噸(比HK-22的推力增加了20%),並將亞音速巡航狀態單位油耗降到0.76千克/噸小時。

圖-22M3配備的HK-25航空發動機

1977年6月20日,圖-22M2的改進型圖-22M3進行了首次試飛,並且在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與之前相比,該型飛機安裝了2台HK-25加力渦扇發動機,可變後掠角由原來的60度增加到65度,採用了構造簡易的新型起落架和帶有水平調節斜板的進氣道。機翼依然採用懸臂式下單翼結構,機身則為普通半硬殼結構。

該機裝備兩台HK-25/HK-32噴氣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250千牛。翼展 23.4米(機翼後掠角65度)/34.3米(機翼後掠角20度),機長 42.46米,機高 11.05米,機翼面積 183.5平方米。最大平飛速度 2330千米/小時,海平面最大速度 96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 880千米/小時,升限 15240米,爬升率 55米/秒,航程 9000千米,作戰半徑2200千米。 裝備1門ГШ型23毫米機炮,載彈量24噸。

圖-22M3轟炸機機群

與之前的M2型相比,M3主要的改進有:改裝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重新設計了進氣口和尾部噴管,有效地提高了推重比;重新設計了彈艙,加大了載彈量;大大改善了電子設備。該型飛機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了。飛機進氣道唇口由原先的矩形變為楔形,機身更加接近流線型,發動機尾部噴管也做了重新設計。同時,機載設備也進行了改進,裝有АБСУ-145導航系統、 САУ-145和ДУИ-2М自動機載控制系統、НК-45瞄準與導航雷達、РСБН-ПКВ無線電著陸與導航系統、СПС-151-153 Сирень「丁香花」和СПС-5М Фасоль「豆子」電子干擾吊艙、АПП-22МС自動復位無源干擾和АСО-2Б-126自動反射裝置等。換裝新的HK-32發動機後,推重比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達到M2.05,作戰航程達到了6800千米。機頭罩上翹,沒有可見的空中加油探管。機身武器艙內有旋轉發射架,可掛六枚X-15短距攻擊飛彈。機翼固定段下可掛兩枚X-22空-地飛彈或四枚X-15飛彈。機尾的鼓形整流罩內裝一門 ГШ-23型機炮。此外,在電子設備上,機頭安裝了新的攻擊雷達,進一步改善了飛機低空突防的能力。綜合來看,與之前M2型相比,作戰半徑增加14-15%,作戰縱深增加17-20%,總體作戰效率提高了1.2倍。

在其基礎上,蘇聯還發展了圖-22MP偵察機(筆者註:1989年才開始批量生產,僅屈指可數的幾架裝備了部隊);而原計劃準備取代圖-22P電子干擾飛機的圖-22M3Р(初步計劃12架)則根本就沒有試飛。1983年,蘇聯開始就圖-22M3進行改進,型號稱呼為圖-22M4,計劃安裝HK-32發動機以及更新雷達和電子戰系統,武器載荷也將變為6枚X-32或者10枚X-57空地飛彈。1990年原型機製造完畢不過在蘇聯解體前夕的1991年11月停止相關工作。目前這架原型機保存在Дягилево佳傑列夫航空博物館。此外,海軍航空兵使用的圖-22M3也有改型,稱之為45M項目,計劃掛載2枚X-45飛彈。當然還有出口型圖-22МЭ。

圖-22M3的Жук-З雷達

M2與M3型主要用於摧毀位於海上和地面的單個目標、面狀移動目標和固定目標。兩型飛機都裝備了可發現地面目標和海上目標的機載雷達、光學電子轟炸瞄準具和慣性導航系統。早期生產的兩型飛機都裝有空中加油系統,後來根據俄、美在1993年達成的第二階段限制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其機載加油系統都被取消。此外,兩型飛機都安裝了電子對抗系統,機腹下和兩翼下掛載3枚用於摧毀海上目標和地面移動目標的X-22M飛彈或10枚X-15(或X-15C)(北約代號AS-16「反衝」Kickback)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到1992年,喀山航空飛機製造聯合體共生產了該型飛機268架,裝備了8個重型轟炸航空兵團和4個海軍航空兵團。

1980-1981年,第一批圖-22M3裝備了重型轟炸航空兵第840和第185團。之後,又陸續取代了原先裝備圖-16K轟炸機的各團:卡盧加州的沙伊科夫卡、烏克蘭普里盧基、白俄羅斯奧爾沙、愛沙尼亞塔爾圖、白俄羅斯博布魯伊斯克、烏克蘭斯特雷。1982年,蘇聯海軍航空兵也開始裝備該型飛機,著實增強了打擊美國航母編隊的能力。

據推測,其低空作戰半徑為1390千米,加上X-22飛彈的射程,圖-22M3可以從蘇聯西部基地利沃夫起飛,以低-低-低的作戰方式,用M0.65的速度飛行,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北約國家。其高空亞音速作戰半徑達3700多千米。如果不空中加油,從蘇聯北極基地起飛,可以攻擊美國本土的目標,然後再古巴或附近第三國著陸;如果空中加油,從前蘇聯北極基地起飛,可以攻擊任何美國本土的目標,然後飛回國內的基地。另外,圖-22M3還可執行海上偵察和反艦攻擊任務。

圖-22M3的ГШ-23Л航炮

圖-22M3武器搭載方案具體如下

3枚X-22空地飛彈

10枚X-15空地飛彈

6-8枚X-55/65空地飛彈或X-31反艦飛彈或X-35反艦飛彈

2 枚ФАБ-3000М-54/М-46航彈與8枚ФАБ-1500-2600ТС航彈或者8枚МДМ-5大型沉底水雷

42枚ФАБ-500М-62航彈或者42枚МДМ-3或УДМ-500水雷

24枚ФАБ-500М-62航彈 與1枚X-22空地飛彈

69枚250公斤級航彈和69枚100公斤級航彈

繼圖-22之後,1973年,蘇聯海軍航空兵裝備了圖-22M1型飛機,以後則是圖-22M2。最先獲得該飛機的是第33訓練中心所屬飛彈航空兵第540團,而最初裝備圖-22M的作戰部隊則是黑海艦隊飛彈航空兵第943團,1974年波羅的海艦隊飛彈航空兵第240團也開始裝備,隨後還裝備了太平洋艦隊。

而之前的X-22飛彈也有了新型號X-22H,與前者相比,飛彈射程達到500千米,最大速度達到M4。

2架攜帶X-22M飛彈的圖-22M3轟炸機

小插曲-逆火與限制戰略武器條約

由於該型飛機具有核打擊、常規攻擊和反艦能力,可以攜帶大威力反艦飛彈,遠程攻擊美國航母編隊,傑出的低空突防能力使得其生存能力遠遠高於以往的蘇聯轟炸機,因而圖-22M3一支是美蘇戰略核武器談判中長期爭論的話題之一。當然另外一個有趣的原因卻是美國情報單位的錯誤解讀,他們不知從哪裡得到的情報認定圖-22M在不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就能達到9075千米的航程,並在單次空中加油就延伸到12775千米,成為蘇聯空軍在戰略領域上跨時代的進步(不知蘇聯空軍領導人得知這一情況作何感想,多想真正擁有啊)。在1979年的第二次限武談判中,卡特根據這項情報要求蘇聯將圖-22M納入戰略談判範圍,但勃列日涅夫則堅稱該轟炸機根本沒這個能力,最後在蘇聯保證拆除圖-22M的加油管,限制加油機數量的情況下,才讓美國滿意。

由於1972年美蘇兩國簽訂的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完全不適合現代條件下的兩國之間軍事戰略平衡,而且沒有涉及到全方位限制部署進攻型戰略核武器。因此從1972年11月21日開始,到1979年6月14日雙方舉行了300多次會談。最終1979年6月15日-6月18日在維也納,雙方簽訂了新的「美蘇限制進攻型戰略武器條約」,即「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性進攻武器條約」。條約在數量和質量上限制進攻型戰略武器,有效期到1985年12月31日。所有射程超過5500千米的彈道飛彈均屬於條約所確定的進攻型戰略武器清單。按照條約規定,雙方進攻型戰略武器運載工具限額為2500件,條約生效後6個月內減少到2400件,其中1320個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和可攜帶遠程巡航飛彈(射程超過600千米)的重型轟炸機。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和重型轟炸機都屬於進攻型戰略武器範圍。

蘇聯「逆火」式轟炸機不列入總限額,但不得使其活動範圍擴大到能襲擊美國本土目標。

起飛的圖-22M2

1991年7月31日,美蘇雙方在莫斯科簽署了「美蘇關於削減和限制戰略進攻武器條約(第一階段裁軍)」,規定了顯著的階段性戰略進攻武器的削減。條約規定,雙方把各自擁有的核彈頭削減至不超過6000枚(蘇聯應減少36%,美國應減少29%);陸基和潛射飛彈核彈頭不超過4900枚(蘇聯應減少48%,美國應減少40%),重型洲際彈道飛彈核彈頭不超過1540枚,機動洲際彈道飛彈核彈頭不超過1100枚;戰略轟炸機機載核彈頭不超過1100枚(蘇聯應減少24%,美國應減少27%)。運載工具減至不超過1600件,其中重型洲際彈道飛彈不得超過154枚(蘇聯應減少50%,美國不減);條約生效7明年內應完成超過限額的進攻型戰略武器的削減工作。該條約於1994年12月正式生效,有效期15年,於2009年12月5日到期。

美國可載20枚巡航飛彈的重型轟炸機,限額150架,每架按10枚彈頭計算,蘇聯可載16枚巡航飛彈的重型轟炸機,限額180架,每架按8枚彈頭計算。「逆火」式轟炸機不受條約限制,但蘇聯承諾不使這些轟炸機具有洲際遠航能力。

航空炸彈架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b4QIHcBuNNrjOWz0P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