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功的80%在於情商,而智商只占20%;情商高是天生的嗎?

2022-03-24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一個人成功的80%在於情商,而智商只占20%;情商高是天生的嗎?

有教育專家早就研究出學校里奇特的「第10名現象」。也就是那些在各個領域中的優秀、領袖人才,並不是原本班級里的優秀生,而是成績排名在第10名左右的孩子。

答案很簡單,這些孩子把自己一部分的心思用在學習上,另一部分卻用在社交、探索等方面,他們的自信心、獨立性、人際交往、問題解決和責任感等方面都得到歷練和發展,從而成為行業中的翹楚和領袖。

在這段時間大寶上網課的過程中,很明顯能夠感覺到有這樣一批孩子:他們能夠早早地守候在直播課堂前,老師進教室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他們在線的身影;上課的時候主動、積極連麥,回答老師的問題;課下也能夠遊刃有餘地和老師、同學交流溝通;

從他們的朋友圈中還可以看到他們樂觀幽默、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以及面對功課、學習時重視過程,講究多維度,不刻板的學習態度……

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班級里沒有一騎絕塵、也沒有高處不勝寒,倒常常是你追我逐,各有光彩的狀態。

其實這樣蠻好,學習本就不能當做一件很累的事情,也不在於一時的得失,在輕鬆、快樂中投入,才能夠在學習的長跑中有所收穫吧!

這也是高情商的體現,情商對孩子的學習會有很重要的影響。

高情商的孩子不會缺乏自信心,有很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情緒也相對穩定,與同學和老師相處融洽,能夠正確面對壓力,總是能夠調整自己,樹立積極地觀念和目標,這樣的孩子,自然不會對學習心生厭倦。

究竟什麼是情商?

情商,也就是情緒商數,也就是我們說的「非智力因素」,包括自我認識、情緒管理、自我激勵、了解他人和社會交往。而在評價情商高低時,就會具體分為自信心、愛心、獨立性、競爭意識、樂觀、誠實、交往合作、意志力、目標性這9項。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成功的80%在於情商,智商只占20%。

高情商是天生的嗎?

事實上,智商與遺傳關係很大,而情商卻主要經過後天培養而成。而且,情商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3-12歲是情商培養的關鍵期,孩子85%-95%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12歲之前形成的。心理學家指出,凡是關鍵時期受過正規情商培養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人際關係和未來的工作表現、婚姻情況等方面,都優於未受過專門訓練的孩子。

情商教育不僅能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形成樂觀自信的性格特徵。樂觀自信的孩子是活躍並有創造力的,是獲得成功和幸福能力的基礎。

情商是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學習的嗎?

什麼叫做「有問題的孩子」呢?當孩子一旦被套上有色眼鏡,自然而然就會被人為的定性,事實上這對孩子來講是極度不公平的。

而情商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有問題的孩子」的專利,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受情商教育,放眼望去,所謂「高分低能」,不僅僅是能力方面的欠缺,還有情商方面的亟需提升。

情商教育可以幫助一些孩子解決特有的困惑:害羞、適應力差、人際交往弱、愛發脾氣、不自律等;但情商教育的更大功能在於「預防」,防患於各種可能性,比如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入園難、不合群、幼小銜接出問題等方面;甚至可以避免青春期出現的各種情緒和自我價值等方面的問題。

父母能為孩子的情商教育做些什麼?

情商教育對於父母來講,雖然無法做到系統全面,但可以表現出言傳身教的特有功效。

而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偏重點。

比如:0-3歲的寶寶家長要學會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信、互動的技巧;

3-6歲的兒童則重點在於提高孩子的學習適應力、挫折教育和主動性方面;

7-12歲的孩子要聚焦於自信心、專注力、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

13-15歲的少年則要學會告別青春期的特殊困惑,加強責任心、目標和時間管理等技巧。

提升情商有沒有簡單的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能夠心存感激、經常說「謝謝」的孩子情商更高,他們往往更為機靈、熱情、堅定、細心而且更有活力。而且這些孩子也更樂於幫助別人,從幫助別人中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

所以,父母不妨經常讓孩子回憶使他們感激的人和事,是教育孩子感恩、提升情商的好方法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aad63e28408c1e0d1d7035ffb94b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