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專家,您真是缺了大德了!

2023-02-04     功夫財經

原標題:這位專家,您真是缺了大德了!

作者|鳳來儀

提振消費,讓人民有錢花,敢花錢,樂意花錢,是一個結果,而不是手段。

能在銀行存錢的,基本都是沒有什麼靠譜投資渠道的老實群眾,這裡面有許多是積攢了一輩子,打算當棺材本的老年人。

現在專家的頭銜真是越來越不值錢,奇葩專家太多。

1月24日,認證為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的一位專家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為「對50萬以上存款徵收高額利息稅,促消費的最佳途徑」。

文章提到,當前經濟環境下,如何促進消費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而想要促進消費,只依靠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都不行,因為高收入人群再怎麼刺激他們也不消費,而低收入人群則沒有錢去消費,所以帶動消費的主要動力就落在了中收入人群的身上。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刺激中收入人群去消費呢?這位專家認為,中收入人群有比較可觀的存款餘額,但是他們寧願把錢放在銀行裡面,也不願拿出來消費,所以這位專家就建議對50萬以上的存款徵收高額利息費,讓高額存款變得沒有收益空間,如此一來大家就會把錢拿出來消費了。

這種垃圾文章一出,可以想像網上的憤怒,於是四川農業大學趕緊出了一個聲明:

01

按理說,今日頭條的認證系統還是比較嚴格的,需要上傳身份證和工作證明等,當然我也相信經濟學院的說法,不是他們的院的人。至於是什麼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文章裡面透露的出的那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處理問題的思路和視人如草芥的心態。

為什麼說他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呢?因為現在的經濟要轉型,要從外向型轉向內向型,並不是單純的要提振消費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在這個工程里,提振消費,讓人民有錢花,敢花錢,樂意花錢,是一個結果而不是手段。

因為,沒人不喜歡花錢的快樂,沒人不喜歡購買自己心儀的產品。

這位專家也說了,高端人群怎麼刺激也不消費,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基本需求早已滿足,而個性化需求卻找不到滿足的地方,這就需要供給側改革,只有社會有活力,各種前所未有的商品包括服務被創造出來,才能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而如何在不簡單的進行殺雞取卵、劫富濟貧的前提下實現共同富裕,讓低端人群有錢花也是專家應該認真研究的課題。

結果這位專家既不對供給側改革提出好的建議,也不為低端人群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方法,只想著對中等收入人群那點可憐兮兮的存款動腦筋,簡直是無恥之尤。

又為什麼說他對人民群眾的心態如視草芥呢?

試想一下,真正的有錢人,他們到底是資產多,還是負債多?要不要我給你盤一盤?別的行業不談,就說房地產吧。

第一名:恆大地產 負債1.85萬億元;
第二名:碧桂園 負債1.69萬億元;
第三名:萬科地產 負債1.46萬億元;
第四名:融創地產 負債0.85萬億元;
第五名:新城控股 負債0.40萬億元;
第六名:金科 負債0.27萬億元;
第七名:中國奧園 負債0.25萬億元;
第八名:美的置業 負債0.21萬億元;
第九名:中糧控股 負債0.20萬億元;
第十名:新力地產 負債0.08萬億元。

那麼這些企業負債從何而來呢?追蹤到最後,就是老百姓的存款了。

也就是說,一頭是企業及地方政府的負債,一頭是銀行存款。

去年爆雷了一堆房地產企業各種債務違約加爛尾,再之前還有p2p違約大潮。老百姓那些不多的存款已經飽受折磨,裡面最保守的人群,把錢存在銀行拿點可憐兮兮的利息,就這樣專家都不肯放過?我只能用抗日電影的台詞來懟這些專家了:

真正的富人,必然是一頭資產,一頭負債,壓根不會老實巴交的把錢放在銀行等貶值。

能在銀行存錢的,基本都是沒有什麼靠譜投資渠道的老實群眾,這裡面有許多是積攢了一輩子,打算當棺材本的老年人。

為了滿足專家的表達欲,他們就活該倒霉要被收利息稅?這也太不把人民當回事了吧。

02

實際上,我國是收過利息稅的,回顧下歷史:

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於1949年11月24日至12月9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首屆稅務會議,擬定了統一稅政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規定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開徵14個稅種,其中就包括「存款利息所得稅」。
到了1959年,由於這個稅種徵稅少而成本高,就被廢止了。
80年代到90年代,不斷修訂的稅法規定利息應繳稅,但很明確的指出老百姓儲蓄可以免交。
1999年9月30日國務院頒布《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辦法》規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儲蓄機構取得人民幣、外幣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的個人,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2007年8月把20%稅率,降低到了5%。

2008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至今。

也就是說,40年來繳納利息稅的時間,不過8年。

當初免徵,也是基於降低中低收入儲戶負擔的目的。時至今日,中國老百姓的債務負擔水平,已經跟14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而財產性收入並不多,因此國家才反覆強調:要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

這財政性收入還沒來得及增長,專家就想來截胡,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現在專家的頭銜越來越不值錢,除了這位提議給人民加稅的專家,其他奇葩專家還有:

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適當處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
經濟師張興海:年輕人要多進廠打工,不能只考慮個人收入;
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閒置房或者用私家車拉活增加收入;
經濟學家陳浩:國內家庭平均總資產300萬正常,現在誰家還沒有個50萬的現金呢;
經濟學家李劍閣:我們不能提高勞動者的工資,老百姓工資太高,要降;
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年輕人如果暫時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結婚生子;
不知名專家:徵收失業稅,沒有工作的要交錢。

看了這些專家的發言,老百姓都沉默了,反正我的腦海里就只有一句話,這些專家們: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a05ee3f89ca79856b2f1f995eca1b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