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金雞獎獲獎電影的毛病在哪裡?就是不太照顧觀眾情緒

2019-10-24     梁鵬飛

華語電影獎項有三金並稱的說法。

不過華語三金的權威性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尤其是在不同的時代影響力各有不同。按照時代來說,8、90年代要屬金像獎最有分量,畢竟當時香港電影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代表;00年代之後金馬獎專注於文藝片,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電影獎項。

但是呢,這都是老黃曆了。如今金像獎只知道自己和自己玩,早就涼了;金馬獎因為去年的事兒加上今年大陸電影不參加,也是沒了看頭。

而金雞獎在早期當然是大陸電影最具含金量的獎項,不過在後來因為一直專注於老式主旋律電影,加上經常搞出雙黃蛋,影響了它的含金量。但最近幾年金雞獎的評選結果已經得到包括專業人士和廣大觀眾的普遍認可。

所以目前來看,在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華語電影大獎,非金雞獎莫屬了。

今年的金雞獎已經公布了提名名單,誰將加冕金雞獎,會是今年中國電影的盛事。

接下來,就讓我們總結回顧一下金雞獎,獲獎電影的口味有哪些轉變?以前的金雞獎電影有哪些特點,現在的金雞獎又偏愛哪些電影呢?

一、金雞獎獲獎電影的時代特點

總的來說,金雞獎從1981年創辦,到今年剛好40年,正好可以分成4個10年。

1、80年代金雞獎講述家長里短

金雞獎早期的電影,尤其在80年代草創時期還是代表了當時大陸電影的最高水平,其中《廬山戀》和《芙蓉鎮》的獲獎,還頗為符合當時改革開放那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時代背景。

當時文革剛剛結束,被壓抑了十幾年的中國電影和中國觀眾都重新開始復甦。

嚴格來說,以如今的標準來看,當年很多電影都落後於當下的審美標準了。但是在那個時代,還是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追捧。比如《廬山戀》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出現接吻,就讓很多觀眾如痴如醉。

不過如今看來,這些海報都顯得過時太久了。

80年代的金雞獎電影,總的來說主要聚焦於那些關注普通人生活的劇情片,略偏文藝。

幾乎和金雞獎同時創辦的金像獎,在早期也比較關注這些偏文藝的描述平凡生活中見真情的劇情片。比如許鞍華的《投奔怒海》,比如斯琴高娃主演的《似水流年》。

但總的來說,這個時期的內地電影要落後於香港電影,哪怕是拍這種講述平凡人生活的文藝片,也不如同期香港電影。大家對比一下金像獎早期幾部獲獎電影,就可以看出這種差別。

2、90年代金雞獎偏愛主旋律

進入90年代之後,金雞獎基本上成為各種主旋律電影表演的舞台。從1990年的《開國大典》,1991年的《焦裕祿》,1992年的《周恩來》和《大決戰》,一直到1996年的《孔繁森》,1997年的《離開雷峰的日子》和《大轉折》......這些基本上都是屬於描寫革命歷史和現代英模的電影,意識宣傳的意味很濃厚。

當然,這也不能怪金雞獎。這主要是90年代我們的電影創作思路就是這個樣子。當年中國電影存在的目的就是這樣。你也沒有別的電影可以選。

3、00年代金雞獎回歸早期審美

到21世紀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化浪潮開啟。國產片開始出現一些不同於以往主旋律電影的商業片,一些追求票房的商業片。

中國電影的類型開始豐富起來,拍攝製作的思路也開始逐步向市場化轉變。

不過這個階段的金雞獎評獎思路,倒是沒有什麼變化。除了成龍獲得2005年的最佳男主角,算是讓人眼前一亮。

但總的來說,2000年之後金雞獎的評獎思路還是延續了過去的慣性,並不太關心一部電影的票房和社會影響力,評委們還是青睞那些他們覺得有教育意義,充滿正能量的電影。

我們看2000-2010年間的金雞獎獲獎電影。有很多就是這種類型,雖然不同於90年代那種傳統的主旋律宣傳色彩濃厚的電影,但又延續了80年代國產片那種思路。

像鞏俐《漂亮媽媽》,倪萍《美麗的大腳》,陳凱歌《和你在一起》這幾個算是比較知名的。

2005年金雅琴主演的《我們倆》算是比較冷門的佳片。

這些電影共同的特點就是講述人間真情,傳遞那種我們平凡生活中的感動。

感覺和80年代《城南舊事》和《人到中年》這些電影有點一脈傳承的意思。

4、10年代金雞獎開始兼顧市場和藝術

中國電影在2010年票房突破100億之後,電影市場起飛已經勢不可擋,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中國電影終於開始出現一批既有市場,又有口碑,在商業和藝術方面平衡性做得特別優秀的電影。

這其中我覺得2010年的《讓子彈飛》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優秀電影。可惜的是,當年它因故沒有參加金雞獎,金像獎那邊也不認合拍片,所以沒有拿到有分量的大獎,非常遺憾。

不過大趨勢已經無法改變,金雞獎在10年代總的來說,幾個重要獎項都算是實至名歸。

除了2011年還有點守舊,2013年的大贏家《中國合伙人》(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3個大獎),2015年的《智取威虎山》(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以及2017年最佳電影《湄公河行動》和鄧超拿下影帝的《烈日灼心》,這幾個都算是當年最好的國產片,而且都是票房口碑都很不錯的電影。

這些獲獎電影,和之前80年代一直到00年代的金雞獎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票房。以往的金雞獎電影基本上就沒有票房,也不太關心票房,也可以說觀眾最喜愛的電影和金雞獎評委喜歡的電影並不重合。

這些情況,在10年代有很大改觀。

二、曾經的金雞獎獲獎電影頗多夫子自道,不太注重觀眾情緒

好了,回顧完40年金雞獎獲獎電影主要情況,我們對金雞獎這些年來的評獎口味有了大概了解了。

在我看來,前30年金雞獎評選的電影也不能說不優秀,其實這些電影都是誠意滿滿,在用心講述屬於平凡人生活中的閃光點,但總的來說這些電影總感覺給人一種比較老派,就是老國營製片廠那種感覺。

比如1996年最佳女主角宋春麗獲獎電影《九香》,講述一個母親拉扯大5個孩子的故事。說實話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

但怎麼說呢?

就是這些電影,總覺得有點溫吞水,它需要你用心感受,慢慢體會那種平淡生活中的美好,你要靜下心來,仔細品味這個電影。

所以以前的金雞獎電影,大多數票房都不太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種偏文藝片的屬性,導演基本上就不太考慮普通觀眾的感受,就不是為了讓你看著爽的。

其實文藝片可不可以拍得很好看?可以的。比如周潤發2部文藝片,一個獲得金像獎的《阿郎的故事》,一個獲得金馬獎的《秋天的童話》,在港片歷史上,都是特別文藝范兒的電影。

這2個電影,《阿郎的故事》在89年拿下3100萬票房(年度第4名),《秋天的童話》在87年也有2000萬票房(年度第5名),完全不同於其它那些打打殺殺的港片,票房也非常厲害。

說明了什麼?那是真正打動了觀眾啊。

反觀我們早年金雞獎電影,不是說不打動觀眾,而是節奏各方面,很多觀眾看不下去。

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區別了。就是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

很明顯《摔跤吧爸爸》是比上述這些金雞獎獲獎電影更好的電影,至少是更符合當今觀眾口味的電影。

為什麼呢?

《摔跤吧爸爸》就更好看,不同於這些金雞獎電影的溫吞水感覺,它更加講究電影的節奏,更加照顧觀眾的觀看情緒,也就是說首先它希望觀眾更容易看下去,而我們很多金雞獎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太在意觀眾的情緒,因為人家壓根就不太在意票房啊。

這就是我說的,以前的金雞獎獲獎電影落後時代了。

老一輩那些電影藝術家,他們拍電影的技法、水平都沒問題。但是就是他們從小的習慣就是不夠照顧觀眾的情緒,他們拍電影是夫子自道,明白嗎?

說難聽點呢,就是他們太自嗨了。我主要是專注於我的表達,至於你們觀眾能不能更好接受,不是我第一位考慮的事情。

這主要是因為8、90年代的中國電影,大多數都是長影、上影這些老牌國營製片廠出品。他們拍電影,主要是完成上級任務,拍電影更多是為了宣傳教化人民,順便完成自我藝術表達,票房不是說不考慮,但肯定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事情。

所以第4代導演吳天明們,包括後面的第5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都可以算是吳天明的徒弟),他們拍電影的思維模式,都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是夫子自道。

吳天明早期獲得金雞獎的電影《老井》是這個路數,後來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依然是差不多的感覺。

《百鳥朝鳳》當年下跪營銷求排片的新聞鬧得很大。但是最後票房依然沒有破億,是為什麼呢?

說實話,我去電影院看過,真的差點看不下去。電影節奏屬於80年代那種感覺,真的不適合這個時代了。

不可否認,吳天明們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過很大貢獻。但中國電影不能一直停留在80年代那種審美體系之下。

三、如今金雞獎獲獎電影已經走在正確的方向

所以,中國電影和金雞獎都需要探索新的方向。

那就是兼顧市場和藝術,既有很高的票房,獲得廣大觀眾的認可,又有很高的藝術性。

而首先,就是要有票房。

一個電影歸根到底是要給人看的,如果沒有票房,就意味著大多數的觀眾不認可,也就沒有影響力。

曾經中國電影有很多優秀的作品,票房對不起自身質量。比如李連杰主演的《海洋天堂》,這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部,特別可惜的電影。非常好的電影,也有夠大牌的明星,最後票房就是不行。

那個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化才剛開始沒幾年,那個時候有太多《小時代》這樣的爛片,憑藉宣傳和營銷騙到了很高的票房。

那是中國電影的谷底時刻。

所以其實金雞獎以前老是頒給文藝片,其實也是沒辦法。因為太多票房好的商業片,真的太爛,不夠格。

但後來這種情況在慢慢好轉。

這一切應該始於2013年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

這部電影在2013年拿下5億票房,排名年度票房榜第7。此前金雞獎獲獎電影基本上都沒有這麼高的票房。當然90年代那些主旋律電影除外,但它們的票房很多也是單位包場。

《中國合伙人》開創了金雞獎新的歷史,此後金雞獎獲獎電影,尤其是上面咱們提到的《湄公河行動》和《烈日灼心》,那是真正的票房口碑雙豐收。觀眾認可,電影從業人士也認可,大家都服氣。

然後這2年,中國電影這種票房口碑都非常好的國產片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這幾個,票房都是30億起,全部進入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十名,口碑也是爆炸,觀眾非常滿意,業內也都非常欽佩,這幾部電影也都進入了這次金雞獎提名名單,而且都是獲獎大熱門。

這才是中國電影的前進方向,這才是金雞獎應該表彰的對象。

以後的中國電影都這樣拍,就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_AZAW4BMH2_cNUgT2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