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如飛燕,億年的沉澱能才形成,入藥是一味良藥,還可觀賞與收藏

2020-06-23     張小龍說生活

原標題:形如飛燕,億年的沉澱能才形成,入藥是一味良藥,還可觀賞與收藏

曾經有人找中醫診斷,沒想到中藥竟然是一堆石頭,其實中藥並不僅有中草藥,還包括昆蟲類、礦石類等多種,這些石頭類的中藥之中,就有一種特殊的化石中藥。

這種化石形如飛燕,它曾經是海中的精靈,經過億年的沉澱才形成一種中藥,不僅入藥是一味良藥,還可以觀賞與收藏,是收藏家手裡的珍藏,它就是燕子石。

燕子石是通俗的叫法,中醫一直沿用唐代《新修本草》的叫法,稱之為「石燕「,它是古代生活在距今3至5億年寒武紀大海之中的中華石燕、弓石燕等多種生物的化石。

目前石燕存世量比較多,但相對完整的比較少,它的觀賞性是有目共睹的,加之物以稀為貴,所以完整且美觀的石燕讓收藏家視若珍寶,也有一些被製成精美的工藝品。

除此之外,在有些旅遊風景區有存在大量觀賞價值比較高的石燕,從而建立了許多的石燕保護地,即可供大家欣賞又保護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石燕入藥可分為三種,石燕、煅石燕、醋淬石燕,《本草綱目》對它的記載是「甘,涼,無毒」,《中藥辭典》記載它「除濕熱,利小便,退眼目障翳」。

在現如今化石類藥材的使用相對較少,所以很多人沒有使用過,因此好奇一塊「石頭」怎麼入藥,這當真可是「蒸不爛,煮不熟」,而且還咬不動,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

石燕入藥的用法簡單說就是搗碎後煎煮,具體分兩種,一種是用武火煅燒至紅透,然後打成細小的粉末狀使用,另一種是煅燒後投入醋中,晾乾後再打碎使。

此外,《本草綱目》中記載李時珍因為中藥石燕還懟過宋朝的中醫,因為宋朝時期有些中醫認為石燕能幫助人提昇陽氣,而李時珍說石燕寒涼,是除濕熱的藥材,原文說「世俗誤傳此石,不知其正相反也」。

石燕是億年前的生物化石,其價值在於入藥、觀賞、收藏,而完整的石燕因為經濟價值比較高所以大多數被用於觀賞或收藏,而入藥選用同等作用卻相對廉價的不完整石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WBZ3XIBd4Bm1__YZo_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