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 | 結果統統出爐!低調的加拿大竟是諾貝爾獎收割機!

2020-10-11     北美報告

原標題:點贊 | 結果統統出爐!低調的加拿大竟是諾貝爾獎收割機!

太厲害了!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於

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中,

雖然受疫情影響,

不再舉辦一年一度的

諾貝爾獎頒獎晚宴,

但仍然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圖源:ChemistryViews

其中,諾貝爾和平獎更是每年的重頭戲。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10月9日最新消息,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圖源:諾貝爾獎網站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原名糧食援助政策與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義大利羅馬,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

每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都會向約80個國家的8000萬人口提供援助,是處於全球抗擊飢餓最前線、致力於抗擊飢餓、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並與各種社區展開合作共同改善營養狀況與增強恢復力的人道主義組織。

諾獎委員會表示,將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是為該組織它為解決全球飢餓問題所做的努力、它為改善環境所做的貢獻、為受衝突影響地區爭取和平的努力,以及它對防止飢餓被用作戰爭與衝突的武器方面的推動 。

諾獎委員會強調,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處在戰亂地區的人們的生活處境隨著疫情的蔓延變得更加艱辛。委員會認為,目前雖然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但是「糧食是防止混亂出現的最佳疫苗」。

今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總共包括211名個人和107家組織。在今年的獲獎者名單公布前,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以及世為組織都被看做是熱門候選人(組織)。

此前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獲得了提名。提名他的是挪威議會議員塗比凌-耶德(Christian Tybring-Gjedde),理由是特朗普參與斡旋以色列與阿聯關係正常化。

特朗普在得知此消息後,連發17條推文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但其實, 低調的加拿大才是名副其實的諾貝爾獎收割機。

其實自從諾貝爾獎項設立以來,沒過幾年加拿大就有個諾貝爾獎得主。截至目前,加上最新獲得的2020生物學獎,已經有26位加拿大人獲此殊榮。

那就讓我們來自豪的盤點其中幾位吧~!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Michael Houghton

頒獎首日,

位科學家

由於對發現C型肝炎病毒

作出決定性貢獻,

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

病毒學家Michael Houghton

就名列其中。

阿爾伯塔大學透露,

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

瞬間讓人安全感爆棚,

諾獎獲得者領導的團隊

研發的新冠疫苗,

聽起來就很靠譜。

圖源:University of Alberta

Houghton是在1989年

為美國一家生物藥企工作時

與同事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發現病毒後,

不僅新的篩查檢測技術被開發出來,

到1996年這一篩查就使

每年新增的C肝感染人數減少了逾八成。

而且在2010年成為

阿爾伯塔大學全職教授後,

在2012年與研發團隊

在阿爾伯塔大學

李嘉誠病毒學研究所內

研發出一種C肝疫苗,

可治癒95%的C肝病毒攜帶者。

圖源:University of Alberta

現在Houghton研發的新冠疫苗,

是在2004年

針對SARS疫苗的基礎上,

不斷完善,

爭取明年初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阿爾伯塔大學校長Bill Flanagan說,

對Houghton的成就

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他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195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Lester Bowles Pearson

早在1957年,

前總理Lester Bowles Pearson

就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1857年出生的Pearson,

在31歲時就進入外交部

開啟自己傳奇的政壇生涯。

20年來,

他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

代表加拿大的重要形象,

參與了國際聯盟、聯合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

重要國際組織籌建工作。

雖然1963年和1965年

都組建的是少數政府,

但也建立了不少業績,

比如正式建立了全民醫療體系、

引入學生貸款、雙語制、

全國養老金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

為了消除法裔和來自其它地區的移民的不滿,

更是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Pearson將楓葉旗正式確立為

加拿大國旗。

圖源: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正巧皮爾遜在處理蘇伊士危機時,

埃及政府一度以加拿大當時的

國旗帶有英國國旗為由,

否定加拿大

在該次衝突中的中立地位。

新國旗啟用後,

蘇伊士運河爭端也得以和平解決,

皮爾遜因此於1956年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為了紀念Lester Bowles Pearson

1984年 ,多倫多機場,

被命名為皮爾遜國際機場。

圖源:Trip Savvy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Alice Munro

除了加拿大男性獲得諾貝爾獎外,

加拿大諾貝爾獎得主中也不乏女性。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是82歲的 加拿大作家Alice Munro。

她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

第十三位獲獎的女作家,

也是第一位

加拿大籍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

圖源:Nobel Prize

Munro的短篇小說

不只是生活的切片,

而是有生活的深度和人物的情感。

她的小說大多發生在

加拿大鄉村小鎮,

小說中的人物都集中於女性,

她們卑微,渺小,痛苦地

在絞刑架上跳舞,

外部生活或不可抵抗的命運

使得她們在黑暗的掙扎中

獲取儘可能的自由。

圖源:網絡

Munro小說總有一種魔力,

她筆下的女性總能把

絞刑架上的命運扭轉成自己的命運。

Munro的主要作品《逃離》,

《親愛的生活》,

《公開的秘密》,

《快樂影子之舞》,

《恨,友誼,追求,愛情,婚姻》,

《好女人的愛情》,《愛的進程》等

無論是描述或愛或恨,

或工作或婚姻,

亦或是生與死,

「自由」總是她在文學中

追逐的一個主題,

在不同作品中這個主題變成了

不同女性心理成長的過程。

圖源:Washington Post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Donna Strickland

時隔5年,

加拿大迎來了第二位諾獎女性獲得者。

2018年10月2日凌晨,

滑鐵盧大學副教授

Donna Strickland接到了

諾貝爾獎委員會從

斯德哥爾摩打來的電話,

被告知自己因成功開發最新研發領域,

並引領工業和醫學應用的

超短超強雷射脈衝獲得了

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源:Twitter

她長期從事強雷射與

物質非線性相互作用、

非線性光學以及

超短超強雷射系統的研究,

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在博士期間,

與導師Gerad Mourou教授一起,

發明了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該技術現在已經普遍被應用於

超強超短脈衝雷射系統中。

這也是諾貝爾歷史上,

第三位女性物理學獎獲得者。

圖源:CTV news

3700萬人口,

以謙虛、低調、務實聞名,

加拿大已經斬獲了26個諾貝爾獎,

真是令人自豪。

在接下來幾天的獲獎名單中,

會不會有更多的獎項花落加拿大呢,

讓我們繼續期待吧!

作者:頭條君

來源:多倫多頭條

平台:北美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SXeRXUBd8y1i3sJ6g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