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約29.5億元 歷時2年,白塔山隧道設計方案有望12月論證後出爐

2019-11-28     甘肅新視覺

白塔山如何提升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早在2003年,為緩解北濱河路白塔山段道路擁擠狀況,蘭州市政府設想打通一條東西向橫穿白塔山的隧道來分流車輛。2009年,在白塔山下打通一條隧道的設計方案面向社會徵集。2013年,打通白塔山隧道項目工程正式獲得批覆,但一直被擱淺。此後,何時打通隧道成了關注的焦點。

直到2019年11月27日,面向社會公開徵詢意見的《白塔山綜合提升改造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再次將民眾目光聚焦到白塔山提升項目上。公示顯示,計劃投資約29.5億元,歷時2年,擬建隧道交通、橋北廣場以及燒鹽溝仿古建築群三項建設工程,從而解決區域交通擁堵,提升金城關文化風情區創造聚集人氣。

//

白塔山能否打通隧道 多次被論證

//

作為蘭州東西向主幹道之一,蜿蜒於白塔山下的北濱河路承擔了大量過境交通和城市組團間的交通聯繫,但是因受到蘭州市二院到金城關一段地理因素限制,原本設計的雙向6車道在這裡只能維持4車道通行。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車輛不斷增多,這一段路就成了北濱河路唯一的「瓶頸」路段。

同時,由於受北濱河路中山橋北段車流的影響,2002年建成的金城關古建商業街生意一直不景氣。

為了打通這一「瓶頸」,盤活金城關文化風情區,2003年,蘭州市政府第一次提出了白塔山項目提升改造。2009年,有專家提出,在白塔山下建一條東西向隧道,從北濱河路中山橋以東穿入白塔山山體,而後從金城關以西引出,將北濱河路的車流進行分流疏導,使金城古建一條街與中山橋、白塔山名勝連成一片,成為人們重要的旅遊休閒觀光場所。此後,相關部門展開白塔山隧道設計方案的徵集工作,並計劃在2010年啟動白塔山隧道工程建設。

時間到了2013年,打通白塔山隧道方案正式獲得蘭州市發展改革委批覆。當年,蘭州市城市發展投資中心委託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就該方案編制了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可研報告,白塔山隧道工程西起金城關,東至北濱河東路(市二院)、規劃靖遠路,主線全長約1.69公里。其中北線隧道長約954m,南線隧道長約896m,單線隧道總長為1850m,東側接線橋樑總長546.5m。工程內容包括隧道及兩端接線道路工程,含隧道土建、裝修和機電設備系統,接線道路和橋樑工程、道路附屬設施、景觀工程及金城路、燒鹽溝、靖遠路接線段及路口的建設。投資估算約為7.536億元。

後來,由於資金問題以及種種因素影響,該項目一直擱置。至今,何時動工建設仍未可知。

採訪中,有關知情人士稱,白塔山能否打通隧道從2003年開始已被論證了多次,這個民生項目往前推動任何一步困難都比較大。

//

設計方案有望12月份論證後出爐

//

鐵橋、白塔、金城關,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精髓在黃河之濱交融相會,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線。而如何充分挖掘黃河文化、旅遊和商業潛力,打造中山橋橋頭廣場,提升白塔山景區整體風貌,政府不遺餘力在積極探索。

11月27日,向社會公開徵詢意見內容預示著擱淺多年的白塔山提升項目有了新動作。

公示顯示,為「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發展目標,加快帶動「一河兩山」生態、文化、旅遊等相關產業及衍生產業發展,依據《黃河(蘭州段)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8-2035)》以及蘭州市政府《蘭州市項目建設團隊化工作方案》(蘭政發144號)文件精神,蘭州黃河生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擬實施白塔山綜合提升改造項目。

項目擬通過擴容交通隧道、擴展地理空間、完善旅遊設施等措施,解決區域交通擁堵、商業活力不足,旅遊經濟帶動效益較差等問題,最終實現「黃河之濱也很美」的願景。

項目擬建內容包括:隧道交通、橋北廣場以及燒鹽溝仿古建築群三項建設工程,其中:隧道交通擬對北濱河路金城關沿線交通現狀進行擴容,以解決白塔山沿線交通擁堵問題,同時改善白塔山景區風貌,充分發揮金城關風情區、中山橋北廣場、燒鹽溝、金城古建一條街商業集聚功能,提升景區整體品質,增強景區競爭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旅遊經濟帶動效益。

項目建成後,北濱河路市二院至龍源段交通將採取繞行白塔山隧道方式,並在白塔山南側新建橋北人行廣場,通過整合中山橋-白塔山旅遊資源,構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項目計劃投資約29.5億元,預計實施周期24個月。



11月27日,記者從政府幾個相關部門得知,目前多個部門正在對前期的方案進行評估,白塔山綜合提升改造項目最終確定的設計方案有望在12月份論證後出爐。

來源:蘭州晨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RXBsm4BMH2_cNUgA0h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