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闖關】
時至四月,萬物復甦,荊楚大地上已布滿片片翠綠,清明前的香葉嫩芽正等待採摘。
3月5日,在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貓子山村,張孝華經營的茶葉加工廠復工了,除了收本村的茶葉以外,龍鳳鎮周邊上萬畝茶園的茶農也會將鮮葉賣到他的加工廠里。
3月20日,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五二村四組茶葉生產基地,茶農正在採茶。李傳書攝/光明圖片
張孝華告訴記者:「雖然復工了,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跟記者算了一筆帳:「前段時間,鮮茶葉的價格約為40至50元/斤,而每斤干茶葉需要用4至5斤鮮茶葉來加工製作,干茶葉的成本就達到了200元/斤,這還不算人工、運輸等其他生產成本,再加上近期採取防護措施而帶來的額外支出,如果要保證茶廠的正常開支,一斤干茶至少要賣到260至280元,但採購商只給出了180至200元的收購價。許多小廠的茶運到市場上去連成本價都賣不出來,只能先存著,再等待機會。」
截至3月29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分別有58家和65家茶企復工。長陽廩君茶葉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李婧源告訴記者:「我們合作社有1063個社員,這1063戶茶農的茶葉我們是必須去收的,而且不能壓價。受疫情影響,一些小的茶葉加工廠今年不敢復工,我們復工了,就是要在保障自己合作社內茶農的前提下,儘量多收一些其他茶農的茶葉,儘量挽回大家的損失。」
茶葉並非剛需消費品,受疫情影響,大家的收入減少了,就會相應減少或降級對茶葉的消費。張孝華說:「本地客戶的採購量大幅降低,外地客商進不來,我們只能先把茶葉收過來加工後存著,儘量保證茶農的收益。」
對茶農而言,除了要面對前期品質高時卻無法採摘出售的茶葉外,還面臨採摘了的茶葉可能賣不上好價錢的風險。恩施藍耀尚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藍遠兆介紹:「去年開園的鮮茶葉價格最好時達到了120元/斤,而今年開園的價格才40至60元/斤,整個市場對茶農不利。但對我們來說,因為今年的銷量跟不上,出廠價也被壓低,茶廠工人的月薪卻從去年的7000元漲到了8000元,所以今年也賺不了什麼錢,主要是保本。」
受疫情影響,部分外地客戶不願意到湖北進購茶產品,擔心回去之後會被隔離;還有部分外地採購商同意採購湖北茶葉,但前提是不標明湖北茶葉的品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茶葉局局長羅業文表示:「前期的春茶主要靠手工採摘,芽茶比較難采,價格便宜了茶農就賺不了什麼錢,加上物流成本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的利潤也在被壓縮。」
好山好水出好茶,湖北是茶葉大省,地理位置優越,森林覆蓋率高,適合茶葉種植。全省的精製茶總產值占全國15%以上,擁有五峰毛尖、恩施玉露、宜昌紅茶、武當道茶、英山雲霧、崇陽白茶等一大批名優茶品牌。羅業文和長陽縣特色農業發展中心主任田太華均表示:「今年的氣候好,鮮葉品質也好,而且茶葉的加工需要經過高溫處理,不存在帶有病毒的問題。」
考慮到疫情影響,茶農出行不便,從今年新茶上市,恩施潤邦茶葉公司就增派人手和車輛,直接到農戶家裡收茶,不讓茶農來回跑,既提高了收茶效率,又解決了茶農出行不便的難題,但成本相應增加。
為幫助茶農茶企渡過難關,不少人行動起來。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全縣5000多名黨政幹部被動員起來,他們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工作圈幫茶農、茶企賣茶,人人都成了宣傳員、推銷員,全縣上下合力打響了春茶產銷的「保衛戰」。
2月以來,包括恩施在內的湖北多地下發了《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茶葉產銷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茶葉產業的採摘、收購、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安全健康管理作出要求,保障茶產業的有效復工復產。潤邦茶葉則加大線上銷售力度,通過線上平台直播茶廠產銷的全過程,把採茶、制茶、售茶、泡茶等環節搬進直播間,講述恩施玉露的非遺傳統制茶技藝。
此外,疫情期間對口支援恩施地區的天津醫療隊得知恩施地區茶企銷售難題,回津後聯繫天津廣播電視台和相關政府部門,為恩施茶葉找銷路,廣大市民踴躍響應,第一批500多公斤成品茶一個上午的時間便銷售一空。
4月5日,「縣市長請您喝春茶」——第二屆春茶採購節(線上)大型推介、對接活動將在網絡平台開幕,來自湖北各地的11位區縣市長將通過直播的方式,為觀眾奉上數道好茶,推動春茶銷售,與全國茶友「雲」品茶。
(本報見習記者 楊颯 陳怡 本報通訊員 陳玉)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