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如行的故事,出家並非必須離開家才叫出家,一休與五休的寓意

2020-08-24     善知

原標題:說不如行的故事,出家並非必須離開家才叫出家,一休與五休的寓意

出家並非必須離開家庭才叫出家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著大地開展的時候,佛陀在河畔散步。

忽然,遠遠的地方,一個青年像發狂似的向著佛陀奔來,口中還不住叫著「我苦啊!我苦啊!」的聲音。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憫的眼光看著他,他也用懷疑的心情看著佛陀。

終於佛陀的相好莊嚴,攝住了他發狂的精神,他跪在佛陀面前說道:

您是不是名叫大慈大悲的佛陀?請您慈悲救救我吧!我是迦屍城的耶舍,我給生活困惑得實在不安。旭日高升的白天,聲色財利困擾得我沒有休息的時候;華燈初上的黃昏,舞姬們又集合起來舉行豪華的宴會。

當初,我也曾為此陶醉迷戀過一時,但日子久了,我真尋找不出這其中的樂趣。昨夜,當宴會席終的時候,我拖著疲乏的身體,頹靡的回室就寢。正在昏沉朦朧的當兒,我做了一個恐怖的惡夢,再也不能入眠。

我就從床上起來,走出寢室,忽然看到我私愛的舞女同一個音樂家正在戲弄,我當時再也無法忍耐,瞋恚的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燒起來。我一路盲目的狂奔,像有一股什麼力量似的,使我剛到黎明的時候,走到縛羅迦河的這邊來。我看您大概就是被人稱做大覺者的佛陀吧!請求您救我,我的心中實在煩惱得很!」

佛陀慈和地用手撫摸著耶舍說道:

年青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說的佛陀。你不要煩惱不安,你見到我,自會安穩自在。

你現在可以把心靜下來想想:世間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嗎?人生哪裡能永遠親密的住在一起?你不要悲傷,這本是一個虛偽的世界。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無常,我們的身體尚且不能依賴,哪裡能要求別人都屬於我們自己?你得度的機緣已到,你就把這一切放下罷!」

耶舍聽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潤著他被怒火燒著的心靈。他再看看佛陀的慈祥的相好,他感動得流下淚來,他跪在地下痛切陳情,要求佛陀准許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憫的眼光看看耶舍,說道:「耶舍!你現在可以立刻回家去,你的雙親這時候都在焦急的挂念著你。出家並非必須離開家庭才叫出家。身上雖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卻染著世間的俗情;人雖居住在深山叢林中,而時時不忘懷一般的名利,這怎麼能叫做出家?

如果身上雖然裝飾著華美的瓔珞,而心卻光明清凈,能降服煩惱的怨敵,對人沒有怨親的分別,還能以真理教化人間,這才可說是真正的出家。你要出什麼樣的家呢?

「佛陀!您開示出家的意義,我全部了解,也能接受。我請求佛陀,慈悲允許我出煩惱的家,做一個真理的傳播者,做你偉大佛陀的一名弟子。」

佛陀允許了耶舍的請求。

再說耶舍的父親俱梨迦長者。他在第二天的早晨起來,聽到家人的報告,說耶舍夜半無故出走,下落不明。一聽到這話以後,他非常驚 慌,當即下令,叫家人四面八方出外尋找,自己也親往各地訪查。

就這樣,他訪查到縛羅迦河而來。俱梨迦長者渡過河川,走向佛陀的住處而來。

佛陀先命耶舍避開,然後自己出來相見,俱梨迦長者問道:「你是不是做沙門的?怎麼我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具有威儀相好的沙門呢?你看到我的一個名叫耶舍的孩子嗎?」

「請你坐下吧!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見到的!」

「真的嗎?我看你像一位大人物似的,一定不會說謊!」俱梨迦長者在佛陀對面坐下來。

佛陀向他說明人生是如何需要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處。更說些人生非常的苦惱,富貴像水上的泡沫都是不可靠的道理。

俱梨迦長者聽佛陀的開示,很受感動。及至聽到他原來是迦毗羅國悉達多太子出家而成道的佛陀,不覺就跪在佛陀面前頂禮起來,心裡又感激又興奮。

佛陀這時才叫耶捨出來謁見他的父親。長者本來懷疑耶舍或已自殺,但現在卻依然健在,而且亦已皈依佛陀,其歡喜非同小可。他很贊成耶舍的出家,他自己也願意皈依佛陀,做一個在家的弟子,這是為佛陀優婆塞弟子(居士)的第一人。

俱梨迦長者並懇請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第二天佛陀帶領六名弟子受供後,耶舍的慈母也皈依佛陀的座下,作為在家的信女,過著佛化家庭的生活,是為佛陀優婆夷弟子(信女)的第一人。

說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經常跟隨佛陀到處弘法的弟子忽然對佛陀說:「佛陀!您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老師。」

佛陀聽了這話,絲毫沒有露出喜悅之色,反而問弟子:「你見過世界上所有的偉大老師嗎?」

「當然沒有。」弟子回答。

「那麼你認識現在活在世界上所有的老師,或未來將出生的老師嗎?」

「我不認識。」弟子再次回答。

「那麼,你說我是所有老師中最偉大的,這句話毫無意義,因為你沒有辦法知道你所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

「我只想稱讚您,因為您的教示這麼高明。」弟子辯白道。

佛陀說:「假如你認為我的教示對你有幫助,那麼實行我的教示,遵循我的教示,這比諂媚更能使我高興。」

佛陀接著問身邊的另一位弟子:「如果你要買貴重的黃金,沒有試驗之前,你會付錢嗎?」

「當然不付,因為萬一是假的,那不就白花了冤枉錢。」弟子如此回答。

「這就與我所教的事情完全一樣。」

佛陀繼續說道:「你們不要認為我所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真實的,你們應該自己去試驗我的教示,看看是否真實不欺人;如果你發現它是真實而有用,那麼就去實行,不要只是因為尊敬我,才實踐我的教示。此外,不要批評別人所教的,說別人的教示不好,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教師,他們自己都有幫助別人的辦法。因此,對他們任何一個都不可心存輕慢,他們教得好不好,這不是你的事,你的事只在使自己離苦得樂,同時幫助別人離苦得樂。」

弟子們聽了佛陀的教示,從此更能以理性、客觀的尊重態度看待任何的人和事。

一休與五休的寓意

有一天,有人問一休禪師道:「禪師什麼法號都好起,為什麼要叫一休呢?」

一休禪師回答說:「一休萬事休,有什麼不好?」

信徒聽了就說:「原來一休萬事休,很好很好。」

一休禪師又說:「其實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信徒懷疑地問道:「二休怎麼好呢?」

一休禪師說:「其實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齊休,才能了脫生死,所以是煩惱的也要休,涅般的也要休,二者一齊休。」

信徒聽了以後,也能體會出這個道理,就跟著說道:「不錯!不錯!二休才好!」

一休禪師又說:「二休以後,要三休才好。」

信徒更加驚奇了:「三休怎麼好呢?」

一休禪師說:「你看你的老婆天天跟你吵架,像只母老虎,最好是休妻;做官要奉迎,也很辛苦,最好是休官;為人處事有爭執,所以要休爭。能夠休妻休官休爭,這三休才是快樂之道!」

信徒聽了以後拍掌稱快:「不錯!不錯!三休真好。」

一休禪師又再進一步說:「四休才最好——酒也休、色也休、財也休、氣也休,酒、色、財、氣四種一齊休,不是最好嗎?」

信徒一聽,覺得師父說得確有道理,認為四休最好。

一休禪師又接著說:「四休還不夠,要五休才好。人生最苦的就是我們的肚子要吃菜要喝水,要這樣要那樣,所以為了五臟廟,我們每天都要受種種的辛苦。假如把五臟廟一休,統統都沒有事了。」

一休禪師和信徒在討論他的名字時從一休直到五休,真是一點不錯,千休與萬休總不如一休;一休萬事休,更莫造怨仇,這就是一休的禪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PfrHXQBeElxlkka6b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