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筆暢慘遭封殺,面臨天價索賠,她到底得罪了誰?

2021-04-19     周沖的影像聲色

原標題:周筆暢慘遭封殺,面臨天價索賠,她到底得罪了誰?

時隔16年,周筆暢再次出道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之夜,她以第二名的成績拿下成團名額。

好友楊冪微博聲援支持,「你的出道位我來守護」。

在舞台現場,她風頭盡出。

拿下「浪花最喜愛寶藏姐姐」「乘風破浪X-Leader」兩大頭銜。

鏡頭掃過,幾乎全場觀眾都在為周筆暢吶喊。

不少網友感慨,那個戴著黑框眼鏡,沉悶不語的女孩,已經消失了。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里,我們看到了俏皮的,善談的,會玩梗的周筆暢。

瘋起來的她,不顧形象。

她會賣萌,會撒嬌,也會耍酷。

她看起來,很懂得迎合這類綜藝的賣點。

面對鏡頭,不拘謹,自然真實,讓觀眾好感度爆升。

面對媒體,她幽默圓滑。

有記者問她,「同年出道的姐妹都當導師了,自己為什麼會參加《姐姐》來做選手?」

她坦率回應,「好像我沒有做過導師一樣,有本事讓她們來做做選手啊。」

這樣的周筆暢,在市場中收穫了不少目光。

她的變化,有目共睹。

可當時間撥回到2005年。

那個燥熱的夏天,周筆暢還是個不妥協的理想主義者。

那時,她天真的以為,溫一壺夢想的酒,背著吉他,就能仗劍天涯。

黑框眼鏡,中性短髮。

「假小子」三個字,是周筆暢最初留給大眾的印象。

2005年,她搭上了《超級女聲》的選秀快車。

一夜之間,從一個普通的學生,成為了萬人矚目的超女亞軍。

3270840票。

在那個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粉絲們帶著最熱忱的喜歡用簡訊為她投票。

人們高舉著海報,燈牌,聲嘶力竭地為她拉票。

無數的名利,鮮花,掌聲都簇擁而來,周筆暢被推著向前走。

站在舞台上的她,卻生出種種不真實感。

一切都太瘋狂了。

出生在音樂世家,但父母予她的期望是成為一個「作家」。

因此,還為她取下「筆暢」這樣的名字。

可她是愛音樂的。

高三時,不顧家人反對報考了音樂學院。

20歲這年,勇敢站上《超級女聲》的舞台。

她想離「音樂」二字,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喜歡唱歌,可以唱很多屬於自己的歌給大家聽,我是享受這個的,僅僅是音樂方面的而已。」

2005年,天娛傳媒將周筆暢簽入公司旗下。

9月發行首支單曲《筆記》。

傳唱度極高,幾乎成為了她的代表作。

可2005年年底,周筆暢卻宣布與天娛單方面解約。

消息一出,讓天娛傳媒失了面子。

而與老東家決裂,意味著她將面臨著慘痛的代價。

天娛老總王鵬放話,「周筆暢個性太強,我們雖為她打算很多,但她自己打算也很多,目前她應該儘快調整心態,想清楚一些東西。」

這個20歲的姑娘,態度決絕。

《超級女聲》是周筆暢第一次和社會的接觸。

大學的時候,她從沒有出去打過工,不了解除了讀書以外的東西。

在她心裡,人沒有複雜的心思,熱愛可抵擋一切。

進入天娛傳媒後,現實給她上了一課。

她不喜歡社交,卻被迫出現在各種商演場合。

她拒絕化濃艷的妝,卻不得不服從。

她想出唱片,做喜歡的音樂,卻被公司直接擋掉。

不去,不想,不要。

整個公司的人都覺得周筆暢是個很麻煩的人。

只有她自己明白,抗爭的意義是什麼。

「除了唱歌做專輯,其他時候,都讓我覺得很彆扭。」

「以前想的,就是很單純的唱歌,在舞台上表演什麼的。」

做歌手這件事,在周筆暢進入圈內後,開始變得複雜。

她需要八面玲瓏。

需要迎合市場。

需要被包裝打造。

有人對周筆暢說,「聽話的孩子才有糖吃。」

偏偏,她不想做那個「聽話」的人。

最終,周筆暢承受著「不聽話」的代價——

250萬的賠償金。

來自某衛視的全面封殺。

在那個年代,250萬不是一筆小數目。

周筆暢不願拖累家人,獨自一人償還。

一年後,她風風火火籤約樂林文化。

事業風生水起,獲得了當年「音樂風雲榜」內地最受歡迎女歌手。

可商業化的運作模式,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她的情緒。

為了賺錢,周筆暢需要做一些和音樂無關的活動。

年輕氣盛,她不願妥協。

不上真人秀,不上綜藝。

以「社恐」的理由拒絕面對面的採訪。

在她的身上,也似乎沒見到過可以炒作的新聞點。

她盡力把自己置身於一個「完整」的音樂環境中。

如她所說,「我知道的,我就是個沒有新聞點的人。」

比起自身的東西,她更希望大家關注自己的音樂。

可現實是殘酷的。

就像易立競說的那樣,「公司簽你,肯定是想要賺錢的,這是任何一個老闆都會想的事情。」

周筆暢很倔強。

她只是不斷強調,自己想當個純粹的歌手。

一而再再而三的特立獨行,讓公司慪火。

兩年後,她選擇不再和公司續約。

現實再次給她上了一課。

在合約到期之前,周筆暢遭到公司雪藏半年。

那時,同期的李宇春三度蟬聯中國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女歌手。

張靚穎則憑藉一曲《畫心》大火。

唯獨周筆暢,在房間一個人用手砸牆,時而大哭。

她無法理解,「我不願意續約,就要雪藏我這件事」。

內心常常發出質問,「不太明白,為什麼(公司)不能和平分手?」

同時,無數的新聞都在報道「周筆暢很難搞」。

她的形象被外界扭曲。

無比煎熬的日子裡,她看著身邊曾經簇擁而來的朋友們紛紛消失。

人在低谷,最能見識到的就是人情冷暖,以及一張張虛偽嘴臉。

周筆暢終於明白,娛樂圈內,真心難尋。

她封閉起了一切社交,關上心門。

對身邊的所有都充滿防備和懷疑。

而這些,在一場又一場的公共對談中,尤為明顯。

周筆暢是圈裡出了名的難採訪。

話少,破梗,不迎合。

連易立競都急了。

2017年,易師太前去採訪周筆暢,過程中多次直言:

「你讓我這個新聞稿也沒法寫了。」

每當易立競拋出一個問題,周筆暢都欲言又止。

回答速度緩慢,常以笑掩飾尷尬。

身邊的工作人員看著周筆暢接受採訪,坐立不安。

她始終不願屈從,討厭虛偽和虛榮的東西。

易立競提及她在海外拿下的榮譽。

她卻笑笑,「那要說實話嗎?」

在周筆暢心裡,這些名頭都太虛,不足以談論。

易立競曾步步試探,試圖讓周筆暢承認自己是處於「娛樂圈靶心」位置的人。

可她固執地堅持,「我是娛樂圈的邊緣人物」。

過度的謙遜,讓易立競抓不住周筆暢的心思。

她再次強調,「你就是代表流量的人。」

但周筆暢仍沒有被帶著走,「可能稍微有點流量吧。」

「你差不多是占據當紅位置十幾年了,就沒下來過。」

周筆暢耿直回應:「也不是吧。」

易立競徹底無奈。

這個隨便發一條微博,就能有上十萬,數百萬流量轉發的女孩,卻比想像中要不自信很多。

在她心裡,自己的紅僅止於2005年,再無巔峰。

如她所言,「我跟當紅的那些人,那些流量是沒法比的。」

儘管如此,她還是討厭新聞稿的吹噓。

並不想以此去在娛樂圈博取任何關注。

「可不可以寫的實在一點。」

是她常常對媒體說的話。

出道多年,她經歷著多家公司的變換。

周筆暢學會了小心翼翼。

早年間,在她的身上,總有一層保護膜隔著,外人無法親近。

有記者曾向周筆暢問到楊冪。

「聽說你跟楊冪是閨蜜?挺好奇的。」

她只是冷冷的一句,「還可以。」

不炒作,不博眼球。

還有些媒體,看熱鬧不嫌事大。

在公開場合問她對「某大牌明星開演唱會的看法」。

周筆暢一如既往,「我沒有看法。」

正因為這樣,這些年,圍繞她的身上話題性很少。

唯獨「超女三強不和」的傳聞,倒是吸引著大眾的眼球。

不過,周筆暢仍然拒絕回應相關事宜。

曾經,在新片發布會上,有記者打趣著問:

「假如你是娛樂記者,你打算怎麼報道這次發片會?」

周筆暢認真作答,「我會主觀地提新專輯和6月8日的演唱會。」

「你覺得這樣會有人想看嗎?」

「就逼著我說李宇春嘛!我知道的!」

她比誰都明白如今的音樂環境。

比起對華語音樂的鑑賞,人們更偏愛藝人身上的八卦緋聞。

就像周筆暢曾十分看好林憶蓮的專輯《蓋亞》。

並誇讚,「這是自己這幾年聽過的最好的華語專輯。」

可當時,網友們關心的,仍只有她的緋聞男友恭碩良。

周筆暢是清醒的,但正是這種清醒讓她更煎熬。

一邊跌跌撞撞的認清現實,一邊堅定地想堅持自我。

「自己喜歡的跟商業怎麼去平衡?」

直到她開創了自己的工作室。

從歌手成為老闆後,周筆暢終於說出了那句「以前我很理想化」。

27歲這年,周筆暢成立了工作室。

她的身上,多出了責任感。

多年的演藝圈經歷,似乎也正磨平著她的菱角。

不再肆意妄為,不再只顧著自己的感受,甚至開始打開著自己。

成為老闆後,她的話變多了不少。

以前,她會因為做音樂之外的其它事務而產生牴觸。

一張嘴,得罪了不少人。

作為藝人,既不討好媒體,也不給好臉色。

反而吐槽大家的業務能力。

那時候的周筆暢,也是帶著刺的。

當經歷變多後,她漸漸沒那麼憤世嫉俗,看開了許多。

「現在遇到一些人會無聊,但是自己會帶著好的狀態去面對。」

基於現實,基於大環境,周筆暢不得不去做出改變。

她為自己定下清晰的路線——先從其他途徑賺錢,再做喜歡的音樂。

「受了委屈大不了就不唱」的念頭,在而立之年到來後,也都被抹平了。

在音樂之外的地方,她開始做出了妥協。

她首先撕掉了大眾對自己最初的印象。

穿上了在出道時嗤之以鼻的裙子和高跟鞋。

在鏡頭面前,一改沉悶,成為了「梗王」。

當有人談到她的穿衣打扮。

周筆暢一本正經回答,「可能就是年紀越大了越騷吧。」

她不再拒絕除了音樂節目之外的綜藝,學會了在鏡頭前自洽出演。

《吐槽大會》上,調侃楊冪火的太晚。

那句「不是筆筆不努力,而是楊冪不爭氣」惹得全場鬨笑。

《我要這樣生活》上,她公開了自己的獨居生活。

不過,臥室仍然是她想要保留的隱私。

如今,她更是在36歲的年紀,登上了《乘風破浪的姐姐》舞台。

大眾才發現,原來周筆暢也可以露肚臍,穿裙子。

並且,在不斷的改變中,她的魅力直線上升。

唱跳能力俱佳,完勝在場所有「姐姐」。

提及參賽的初衷,周筆暢坦言:

「之前沒有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大家可以看到我這幾年的變化吧,所以《姐姐》這個節目然後也讓大家看到了我現在是什麼樣的吧。」

她帶著清晰的人生目標,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著。

剛出道時的彆扭,在她身上漸漸消失了。

「我不喜歡」,也不再成為她的唯一行事準則。

長大後的她,正在前往「英雄主義」的道路上。

一邊看清,一邊熱愛。

站在現在,回顧2005年,周筆暢用「棋子」來形容自己。

但她並不會生出討厭。

她清楚地明白,那是組成自我的,最珍貴的一部分。

如果再次遇見20歲的自己,她也不會告訴她前路會遇見什麼。

她只會淡淡地說一句,「小姑娘,加油吧。」

16年過去了,周筆暢一直在加油。

作者:魚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P076XgB9wjdwRpvB5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