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天祝縣對全縣鄉鎮企業和合作社進行摸底考察,對符合條件的重點企業和合作社進行規範培育,認定掛牌成立扶貧車間28家。這些扶貧車間在吸納困難群眾就近就業,實現穩步脫貧增收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讓貧困家庭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增強了增收的信心。
炎炎夏日,記者來到G30永古高速公路烏鞘嶺2號隧道附近,伴隨著攪拌機的轟隆聲,天祝宇恆勞務公司扶貧車間十幾名工人正進行高速公路的日常養護。「日常工作就是道路路面和路基的鋪築、維修及養護,不僅能照顧上家裡,一個月還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今年41歲的張志輝從事道路養護工作已多年,以前跟隨扶貧車間負責人劉建軍在勞務隊務工,今年還開了自己的養護公司。「現在兩邊跑,我的公司有了穩定的收入,能帶動一些附近群眾就業。」
天祝宇恆勞務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於今年1月掛牌,常年從事高速公路和省道等道路的養護維修工程。現有長期穩定就業人員1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人。為增強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能力,劉建軍此前聯合5戶群眾,成立了曦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600萬元,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
劉建軍說:「我們扶貧車間採取勞務和務農互補的方式。公路不開工時,就到合作社裡幹活,保證大家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現在扶貧車間規模越來越大,平時幹活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種互惠互利的經營方式既為公司和合作社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又為周邊困難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
走進合作社的百合種植基地,一片片百合長勢良好,20多名婦女唱著歡快的山歌,邊鋤草邊聊天,不一會的工夫,一大塊地已鋤完。「扶貧車間建起來以後,打工有了收入,現在我一天能掙80元。」今年66歲的吳發蘭開心地說。吳發蘭一家6口人,兒子兒媳常年外出務工。今年孫子上了學,空閒時間多了,她就想出來找份工作,但因年齡大了,工作並不好找,剛好聽說合作社需要人,就來這裡打工。「3個多月掙了6000多元,有了這些錢,既能滿足家裡的基本生活開銷,也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心裡敞亮。」
「以前在外面打工,有時候工錢都很難拿到。在扶貧車間工作,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即可以按月拿錢,也可以按天拿錢,再不用擔心拿不上工資了。」說起扶貧車間帶來的好處,建檔立卡戶劉玉桂深有感觸。
天祝縣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馬保禮介紹說,目前全縣扶貧車間運行良好,涉及行業有中藥材種植加工、食用菌培育、手工藝品加工、蔬菜種植初加工和五金建材等。截至目前共吸納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300多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00多人,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