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的這一幕,讓人感動,讓人辛酸!

2019-05-15     醫路向前巍子

圖片來源網絡


那天是我急診夜班,那天正好是母親節,大概在凌晨的時候我的診室來了一對老夫妻。

看病的是老大娘,老伴陪著她一起來的。老大爺穿著一件藍色的褂子,很舊的那種,老大娘穿著碎花上衣。一進到我的診室大娘就躺在了檢查床上,蜷著身子捂著肚子很痛苦。

「怎麼不舒服?」我走到她身邊問道。

「肚子疼得厲害。」大娘回答著。

「什麼時候開始疼的?」我邊查體邊繼續問著。

一旁的大爺聽力不太好,一直在打岔,「啊,啥,我家離得遠讓村裡的小伙子給送來的,他在外面等著呢...」

「我家老頭子耳背,我疼了有一個禮拜了,開始我想著吃點藥就行了,可是不管用,今天晚上疼得更厲害了,我去村裡附近的社區醫院,醫生讓我直接來您這裡,說挺嚴重的。」大娘強忍著疼回答著。

大爺還在一旁自言自語:「到了這就要聽醫生的,讓你幹嘛你就幹嘛。嗯,得聽大夫的...」

我打斷了大爺的話:「去做個檢查吧,大娘可能需要住院,先查一下。」因為在剛才查體的時候我發現大娘的右下腹有明顯的壓痛和肌緊張,結合一周的病史,我初步考慮大娘是:闌尾炎,可能形成了闌尾周圍膿腫。

我把檢查和化驗單給了大爺:「要先給大娘做下檢查,然後可能需要住院治療的,查一下看一下然後好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是否做手術。」

「嗯,聽您的,到醫院了就聽大夫的。」老大爺回答著我。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感覺是那麼的親切,樸實的話語裡充滿了信任。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我有些「頭疼」。

大爺拿著檢查單子去繳費了,我讓大娘躺在我診室的床上等,大概過了快10分鐘了大爺也沒回來。

正好這會診室里也沒有其他要看病的患者,於是我出去找,溜了一大圈我在急診放射科門口找到了大爺——他迷路了。我帶著大爺回到了我的診室,我發現大娘又不見了,我讓大爺在診室等著別動,我又去找大娘。

終於把老兩口都帶回了我的診室,可是我發現他們真的是不識字也不認路。確實,很多患者來醫院都有些懵,何況是上了年紀的人。

我帶著他們做B超、抽血、送血,然後讓他們再次回到我的診室等結果,這個時候我忽然又想到一件事,等著大爺大娘回去的同村小伙子怎麼辦。於是我帶著大爺在急診門口找到了他,讓他先回去,因為大娘的B超結果顯示:闌尾周圍膿腫。

圖片來源網絡


闌尾周圍膿腫:早期是闌尾炎,特別是老年人對疼痛反應不敏感,如果沒有妥善治療,闌尾炎症的不斷滲出會粘連闌尾周圍的組織,最終導致闌尾周圍膿腫。這個時候我們醫生一般不輕易對其進行手術的,需要應用抗生素一周左右,把這次的炎症控制住,等待三個月後再手術治療。

在等待結果的時候我和他們聊天:」您是要住院進一步治療的,闌尾發炎了,您應該早點來醫院看病,現在炎症已經挺重的了,一會您住了院,主管醫生會和您具體講的。「我用最通俗的話語解釋著。

「嗯,謝謝您,都聽您的,您帶著我們跑前跑後的,謝謝您,我老頭耳朵不好,也糊塗,多虧您帶著我們去檢查了,我們要不都不知道怎麼辦。」大娘邊對我說邊看著大爺。

「對,多虧您,我們到了醫院就聽大夫的...」大爺又開始打岔了。

「您一會住院了,通知一下孩子吧,還有許多手續呢。」

這時大爺耳朵也不背了也不糊塗了:「不告訴她們了,離得太遠,不給她們添麻煩了,大閨女身體也不好,二的家孩子還小,我們就自己看吧,有好醫生好護士幫助我們呢,您這個醫院真好。」大爺回答的還挺開心,好像不是要去住院,是要去旅遊一樣。

但是聽了大爺的話,我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對他們虧欠的太多了。

我拿起電話和病房的醫生溝通了一下,很巧,他們剛下手術,我的師兄喬大夫聽了我簡單的講述立刻從病房跑了下來。

然後他推來了一個平車,親自帶著老兩口去辦住院手續了,後來他又親自來給大娘拿化驗的結果。

我記得大娘離開我診室的時候對我雙手合十一直在點頭道謝,我還記得大爺嘴裡反覆說著的那句:來了醫院就聽大夫的。

我想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當我們生病了千萬不要拖、不要硬抗,不能覺得自己吃點藥就行了,許多大病的形成都是因為對小毛病的疏忽。

「來了醫院就聽大夫的」,一句樸實的話體現了患者對我們醫者的信任和依賴,我們應該換位思考,去關心他們去幫助他們。

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我們病了他們急得要命,而他們生病了總是在默默地自己忍受,不想給兒女添麻煩,我們應該給老人多一些關愛。沒事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多回家看看吧!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巍子,和大家分享更多醫患溫情故事,科普更多疾病知識和急救技能!這裡的文章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有的只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這裡的文章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OUJDGwBmyVoG_1ZNI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