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成功就意味著賺很多的錢,住大大的房子,擁有足夠高的地位。
於是,我們為了事業奮鬥,為了財富奔波,日夜疲憊,帶給自己無窮無盡的壓力。
其實,成功不只是那樣的單一面貌,而是多元的。
《共情力》中說:「共情認知行為療法的第二步就是學會打破關於成功,關於完美的誤區。」
不破不立,只要你願意打開心扉,走出限制,世界就有千般姿態,萬種美好。你會發現其實成功就在你的身旁,等待你去發現,去享受。
成功是陪伴家人
家是最開始的初心,也是最後的歸處。好好陪伴家人,讓一生在溫柔的愛與幸福中度過,便是一種成功。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年僅33歲,就位居2017年福布斯全球科技界富豪榜第三位。
但對於扎克伯格而言,他最珍視的也是最成功的,卻是自己的家人。
他在哈佛2017畢業典禮演講時說,他在哈佛大學最大的收穫就是,遇到了他的妻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普莉希拉·陳。
他還被《紐約客》評為,新世紀父親的代表人物,不僅事業成功,而且以家庭幸福為人生宗旨。
我們幸苦工作,卻常常忘記了,工作的意義,不過是讓一家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所以,工作再忙,也別忘了陪伴家人。
人生在世如浮雲,生前贏得的所有的財富最終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感動,來自家人的愛和情感,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共情力》中說,「如果我們知道如何維持親密關係,我們就能減少壓力,提高自我價值感。」
家人才是人生中真正的珍寶,是我們自我價值感的真正來源,不要為了世俗的財富,忽略了最親近的家人。
回家吧,去陪孩子聞聞盛夏的花香,陪父母在田園間散散步,陪愛人追尋仲夏夜的星光。
一家人齊齊整整,目光所及便是彼此的溫情,歡聲笑語總能驅散一身疲憊,心中是滿滿的踏實與溫暖,這便是一種成功與圓滿。
成功是永不妥協
作家扶南寫過一段話,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
誠然,人生的失意常常發生。然而,比一時的失意更可怕的,是從此陷在失意的自哀自憐中,失去了向前的勇氣。
還記得《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嗎?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生來腿部殘疾,四處碰壁,可謂生來便在失意之中。
他卻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從要靠金屬支架走路到成為大學橄欖球明星,從寂寂無名成為街知巷聞的跑步奇人、桌球外交大使,甚至憑藉自身努力成為擁有十幾條漁船的公司股東。
命運對他生來不公,他從來不曾放棄自己,而是一生單純,義無反顧地向前奔跑,從不曾喪失出發的勇氣,行走的決心。在奮鬥不息的奔跑中,他跑出了成就,跑出了希望,跑出了自己的人生,也收穫了內心的豐盈。
成功是在人生的每一刻盡情的舒展,是每一個無畏將來,自在起舞的日子,是在不斷嘗試,一路奔跑中拾獲的內心豐盈。
要知道,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選中哪一顆,永遠不知道打開之後,是什麼樣的滋味。不要糾結於一時的苦澀,只有不斷嘗試,不斷向前,才能不斷突破自我,實現無限可能。
正如《共情力》中所說:「天賦一般的人通常比那些天生天賦卓越的人更可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更有可能性,因為他們接受自我,並且習慣去努力、去奮鬥、去嘗試。」
失意而不失志,就是一種成功。當人生無常,勇敢地向前走吧,或許你永遠做不到絕地反擊,實現人生質的飛躍,走向世俗意味的成功,但你終會和一個勇敢、篤定而幸福的自我相遇。
成功是活出自我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段對話: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極致的人生,不是成為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若是名車豪宅簇擁,身邊卻無一真心之人,自己看著自己,只剩虛浮與油膩,沒有一絲悅納與歡喜,人生又有何趣味,又能談何成功?
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歸根結底是世界強加於你我的價值觀。真正的成功,是由自己定義的成功。
有一位作家張二冬,用4000塊錢在終南山租下了一個使用權20年的小院子,一個人在終南山上生活,每天需要喂狗喂雞、做飯、洗碗,還有鋤地、拔草、發獃、喝茶、聽歌、曬太陽,享受清靜,這些事情足夠花費他一整天的時間。
很多人不認可他的生活方式。覺得他只是在逃避生活,覺得生活沒有了樂趣,沒有了奮鬥目標,而選擇隱居在山林。
但他卻在文章里這樣說:春有百花,還有泥巴。秋有月,還有漫長的陰雨季。夏有涼風,還有蟲。冬有雪,還有寒冰。但我不寫泥巴路滑,不寫雨季漫長,不寫蟲咬,不寫冷。因為這些不值得寫。苦的存在是為了讓甜成為甜。
他是成功的,他定義了自己的人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活一世,不過自己成就自己。不管在怎樣的境遇里,記得問問自己的心,現在的生活是否是我想要的?
確定心的方向,然後勇敢地出發吧,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因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便是生命最美好,最成功的樣子。
《共情力》中說:「我們所應追求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報,而應該是自我的提升以及生活中更多的真實、美好、健康。」
世間美好的東何其西之多,成功其實很簡單,可以是在家人的陪伴下的溫情爛漫,在失意里依舊執著向前而拾獲的內心豐盈,是勇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只要你打開自己的心,將目光從世俗的牽絆中收回,就會發現,成功其實離你很近,就在身邊,就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