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上的定義,一般洲際飛彈的最大射程都在8000公里以上,目前只有五常國擁有研製洲際飛彈的能力,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洲際飛彈都是不可輕視的強大威懾力,理論上「一小時就能打遍全球」。中國更是擁有東風41洲際飛彈,射程超1.2萬公里,戰鬥部可攜帶10枚分飛彈頭,攻擊目標的偏差只有100米,對手也很難攔截,無疑是一種可怕的力量。
(東風41)
然而也有不少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既然洲際飛彈已經那麼強大了,為何各國還要爭相發展戰略轟炸機呢?轟炸機的研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且攜帶的飛彈縱使再強大也是比不上洲際飛彈的。而一直以來,中國對於轟20的呼聲也是十分熱烈的,對於已經擁有了東風41洲際飛彈的中國,為何還要花費那麼多資金研製轟20戰略轟炸機呢?
(轟20想像圖)
確實,洲際飛彈的力量強大,且能指哪打哪,然而正是由於威力過於強大,其不能作為一種常規性的武器使用。目前任何一款洲際飛彈攜帶的彈頭總當量都十分驚人,中國東風41就攜一枚300萬噸級當量彈頭或6枚30萬噸級當量彈頭,擁有「毀天滅地」的力量,除非已經到最後關頭,其都不是一件可以輕易拿出手的武器。就像網友評論的那樣:也就是各自退一步,不然就是世界末日。
除此之外,洲際飛彈價格昂貴,用一個就少一個,誰也不會傻到隨便就將辛苦研製的洲際飛彈付之東流了。而戰略轟炸機不一樣,其就可以作為常規性武器來使用,能夠攜帶的飛彈類型豐富,戰機的使用和後期維護費用自然是遠遠低於製造洲際飛彈的費用的。
並且都說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有形」的威懾力量,俄羅斯領導人不就曾說過「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翅膀煽動一次」嗎。洲際飛彈再如何強大,也不能隨便「拉出來溜溜」,而戰略轟炸機不一樣,其力量就可以實際表現出來,掛上幾枚飛彈到你家「門口」飛上幾圈,能不害怕嗎!
(俄羅斯圖160轟炸機)
現代戰爭若非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力量,戰略、戰術才是真正制勝的法寶。有分析認為,現如今的軍事力量比的不僅是單個武器誰更先進,更是誰的作戰體系更加完整,武器之間需要的是「互補」,默契的分工才能極大的增大實際的打擊力量。就像有了五代機還是需要四代機,有了飛彈還是需要火炮,就在前不久擁有F22和F35的美軍不還是一樣採購了老式的F15嗎?
(F22)
現如今,海基、陸基核打擊能力和遠程戰略轟炸機已經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力量,看著美國已經有了B-2轟炸機,俄羅斯也有了「白天鵝」圖160轟炸機等,我國又怎麼能只擁有還不夠拿出來比較的轟-6K呢?因此,只有研製出先進的轟20才足以形成完整的威懾力量,維護本國的安全與和平。(嵐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