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 每天仔細觀察金魚的BB,你可以知道很多

2019-08-03   金魚的王者KOG



魚便能讓我們知道魚吃了什麼、消化情況如何、身體狀況怎樣、投喂是否合理,還可以判斷飼料的好壞。

看魚便主要看這幾個方面,要結合起來看。

一是看魚便的模樣

二是看魚便的顏色

三是看魚便的多少

四是看何時排便

另外,如果想更細緻點的話,還可以看看魚便的組成和在水中分解的時間。

不同的食物會有不同的魚便

正常情況下,魚吃了什麼,能從拉出來的看出來。




1.活飼料

吃了水蚯蚓和紅蟲的魚,拉出來的便便外面包裹著一層褐紅色的皮兒,水蚯蚓的要厚一些,紅蟲的要薄一些。如果這種魚便散開,那麼我們就會看到魚便裡面的是水蚯蚓或紅蟲的皮子,是透明的。這說明——這些皮子是魚消化不了的,所以被直接排出體外。

吃紅蟲和水蚯蚓有時會讓魚拉很長很長的便。

吃水蚤排出的魚便發灰黑色,而且比較短;

吃蝦排出的魚便是白色的;

吃魚自己的卵排出的魚便為淡琥珀色並透明。




2.植物

比如綠苔。魚吃了植物性飲料,魚便多呈墨綠色,而且並不長。但有時排便量不少。有時也會呈現淺綠色,多是因為吃進嘴的除了「草」外,還混合了其它東西。需要說明的是:金魚對植物性飼料並不能很好的吸收,大部分都要排出體外。吃「草」多少是無奈之舉。

所以在長有綠苔的缸中,如果發現有綠色的魚便,而且有一定的量,那說明投喂的飼料有些不足,魚啃苔了。但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植物性飼料可以供給和補充魚所需要的部分維生素,這些維生素在動物性飼料中是沒有的。所以有的飼養者有意識地不給足動物性飼料或人工飼料,讓魚去啃苔吃藻。對某些品種來說,還有塑形的作用。

由此多說一句,給魚喂食的目的,不是為了把魚喂飽,而是讓它保持適度的飢餓感。這是合理投喂的真諦。




3.人工飼料

基本上,喂的人工飼料是什麼顏色,拉出來的就是什麼顏色。但我們可以從投喂某種飼料後魚便的形態來判斷出這種飼料的優劣以及是否合適。判斷的標準就是魚便的多少。

前面說了,魚消化不了的東西,就會排出體外,在飼料投喂量正常的情況下,如果金魚能夠很好地吸收,那麼排出的魚便量不大;反之,如果喂完以後拉了一大堆,說明這個飼料沒有得到很好的吸收。

為什麼會有不好吸收的人工飼料呢?這就要從飼料的材料、工藝和形式上找原因,有的人工飼料,添加進了大量的牡蠣殼粉或貝殼粉,鈣是補了,可用不了那麼多,剩下的就要全排出來,因為魚是無法消化的。(摻這些貝殼粉的飼料多是用來喂蝦、蟹的)。

從工藝上說,熟的比生的好吸收。我們常看到有些飼料的顆粒大小不一樣,且被標明用於喂多長多長的魚,其實除了適口性外,飼料的顆粒越小,越容易被魚吸收——當然,這是指好飼料。

我曾對比過某牌的大小不一的顆粒飼料,在同是正常投喂的前提下,我的感覺是,用(微細粒)投喂後,魚便很少,要較大顆粒飼料的少,這說明它被吸收的很好。所以現在我也用這種飼料喂成魚。


看著不正常的魚便

細白便

把細白便單列出來說,因為很多人都把這種魚便當作是不太正常的,或者誤認為是腸炎。其實不完全是。在不給魚進行投喂的情況下,魚是不吃東西了嗎?

不是的,它還在吃,捕食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以作充飢,而且魚的新陳代謝仍在進行。拉出來的往往是細白便,其實只是層便皮兒。新到家的魚多見這種情況。

要區別的是,這種細白線不是透明的,而腸炎的便便雖然也是細白線,但它是細白線狀黏液,有略微的透明,且較細白線要粗些。

黃膿便

這是所有魚便中,帶給我們的最兇險的信號。這種便和正常魚便一樣粗,但是它是黃色透明的,有時會和正常便接連或混合在一起,有時會拖在魚的身後。

便中充滿了大量的膿液,出現這種便,是「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的典型特徵。

這種便粗看起來與魚吃卵後排的便差不多,但是如果把這種便撈出來聞一下,就會聞到一處特殊的腥臭味——那種讓人感到很噁心的味道。

如果這時觀察魚體,就會發現魚的**紅腫,再厲害些的,就是魚出現腹水症狀、充血、鱗片立起。這種病很烈,也不好治,預防的重點就是保持好的水質。


氣泡便

在魚便中出現氣泡,結果便便沉不下去,全掛在水面上。經常見到這種便便,有一種解釋說是魚吃食時把空氣也吞了進去。也許是這樣吧,因為一般沒什麼大事。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食物在魚的消化過程當中產生的氣體,留在魚便中,說白了就是「屁」。

超長便

有的時候,魚便超長超長,蔚為壯觀。有的朋友們擔心是不是有問題。其實也不見得是有問題,喂得足的小魚這種情況很常見,天天屁股後面掛著條條。長便的原因是短時間內的大量飼喂,如果少喂多餐,且中間有一段時間的間隔,這種情況就不易出現。

噴射便和拖掛便

這兩種便偶爾也能見到,多是魚的腸胃出了問題。噴射便就跟竄稀一樣,噗的一下噴將出來,不成形;拖掛便是魚便雖是一條,但散開凌亂,且掛在魚的**上久久不斷。對這兩種便都應該注意。對付魚的消化道的問題,土黴素拌食是比較好也比較快的方法,藥浴也有一定效果。

不排便

最常見的不正常的魚便是不排便,之所以不排有很多種原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這裡不多說了。比如腸炎的魚也會不排便。


排便的時間

一般來說,成魚的消化時間在10-12小時左右。小魚因為新陳代謝快,所以排便也要快些。這裡只說成魚,因為小魚的排便時間也隨魚的大小不同而有異。

通常情況下,魚白天吃食,夜間排便,你看它們晚上趴缸里或浮在水面上不動了,就是排便呢,後面拖著一條。此時最好不要打擾,是吧,打擾排泄擱誰誰都不高興。

在間隔投喂(一般是3-4小時)的情況下,魚的排便時間與下一次投喂有關係——吃了這頓,上一頓的就會很快排出體外。

少喂多餐,中間間隔一段時間的好處就是在這裡,可以讓食物得到充分消化的機會,營養吸收得好,這樣的魚長得快,長得好,少得病。




上班一族喂魚的最大的問題是早出晚歸,靠譜的只早上一頓,喂少了吧,怕魚兒們不夠吃餓著,喂多了吧又怕撐壞,想想還是覺得喂少些好。可晚上到了家,心裡總覺得欠得慌,生怕魚吃少了不愛長,於是再加一頓夜餐。

夜餐不是不可以加,小魚如加夜餐長得快,因為它們的新陳代謝也快,吃了很快就消化排泄。大魚要慢些,所以加夜餐後,一定要開燈兩個小時以上,讓魚保持活躍狀態,以保證有充足的時間來消化食物。如果一喂完就熄燈,那食料必會積在腸胃中,日子長了消化功能就錯亂了,不是個好事情。

所以咱們說,正確的喂法就是少食多餐,中間隔時,讓魚每天保持適度的飢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