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三聯生活實驗室
(ID:LIFELAB2020)
作者:碳酸狗
當代00後的精神狀態,顯著特徵通常有三點:偶爾發瘋,經常沒福硬享,總是累點低。
「具體表現為每天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覺自己像是跑了5公里一樣疲憊。比如工作時,剛打開一頁PPT,就開始犯睏了。不管睡幾個小時,起床肌肉還是很無力,至少得在床上躺2小時才能勉強支棱起來。甚至吃飯時,都會吃一半就沒力氣繼續吃了。別人的MBTI都是INTJ、ENFP,只有我是100%的REST(休息者)。」
(圖/@isfp 俱樂部)
如果說「發瘋」和「沒福硬享」,都是00後整活造出來的梗。那麼累點低,則是大家刻在骨子裡的基因鎖。
「大家累點低並不是刻意擺爛,而是就算心裡想著要上進、奮鬥、捲起來,身體也會拒絕被PUA。比如四肢運動超過4小時就會像CPU超載一樣,變得遲緩卡頓。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大腦就會強制待機。經常有人上一秒還在堅持工作,下一秒就趴在工位上進入了睡眠模式。」
(圖/@擺爛魂魂魂)
累點低的00後,從不與自己較勁。大家坦然接受,如果生活是場遊戲,那麼自己就是精力條比較短的那種NPC,「尊重那些想要開掛逆襲人生的卷王,但我只想腳踏實地過完安分的一生」。
「所以大家比起強行打起精神去努力,更樂於研究各種能快速回血的休息方法,讓自己自然恢復精力後,按時完成各種工作。比如每天的工作不管再忙,中午也得先午睡一會。或是即便DLL就在眼前,也不影響他們先去做個SPA,肩膀不疼了再開始寫方案。」
(圖/@時代女神羅文姬)
許多人剛發覺自己累點低時,還懷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才會做什麼都容易覺得累。看遍中西醫後,才確信自己「沒有體虛,沒有免疫力問題,血糖血脂都正常,只是天生的精力值低而已」。
精力旺盛的人,都在社交平台發布各種VLOG、PLOG,像孔雀開屏一樣展示自己的生活。累點低的00後們,只會在高能量人分享日常時,在評論區中抱團取暖。安慰彼此「容易疲憊不是錯,與其高速運轉,不如躺在床上睡一覺,醒來什麼都好了」。
00後的累點,到底有多低
當代00後的累點,就像是一支極不穩定的股票。「每天早9點半剛開盤時,精力槽會短暫漲停幾小時,然後開始不斷走低,等到下午4點閉盤時,還沒下班,但體力已經徹底跌停了。」
「於是整個人便會陷入一種矛盾的狀態,既沒動力上班,也沒力氣站著坐地鐵回家。手足無措時,只能在直勾勾盯著電腦。同事以為我正在專注思考,其實我腦子裡空空如也,正在靠睜眼冥想補充精神力量。」
(圖/@booooo)
今年22歲的北漂小季,記得自己是從大學畢業後,累點突然就「斷崖式變低」。
「大四畢業前,我渾身還有使不完的牛勁。當時每天都會約姐妹們出門逛街,哪怕啥也不買,也可以像精神小妹一樣在商場暴走幾小時。現在午休時下樓取個外賣,都沒力氣挪窩。」
「當年實習時,從大學坐地鐵去公司要十幾站,覺得也沒什麼。如今有底氣打車通勤了,反而覺得更累了,根本邁不動上班的腿。」
(圖/@子姜長意)
有人總結00後的日常,發現他們不管去哪裡,身上都像是帶著一個隱形睡袋。只要屁股下有一個支點,就能原地撐開一張睡塌。「他們不光喜歡在地鐵公交上補覺,就連出門看電影、和朋友唱KTV、去餐廳吃飯時,也會倒頭就睡。」
身邊的人剛開始,還會擔心他們為何如此嗜睡,「慢慢就習慣了,理解了他們不是病了,而是在用睡眠修復自己。比如當你臉上爆痘了、心情抑鬱、總是頭痛時,吃藥只能短暫緩解,保持充足睡眠卻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圖/@全平台不同名)
累點低的年輕人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走哪都愛嘆氣,「別人看在眼裡,總會問你是不是有什麼煩心事,或是會勸你打起精神來,不要年紀輕輕就唉聲嘆氣。」
「但經常感到疲憊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嘆氣,並不是一種情感表達。而是單純深吸一口氧氣,再狠狠呼出去,這樣做可以立刻緩解胸悶的感覺,俗稱『嘆氣式自我鼓勵法』。」
(圖/@呱呱叫)
大家最初只是用累點很低,描述自己的精神狀態。如今這四個字,已經成為了大家混跡社交場時的免責聲明。
「不少人把自己的社交ID和簡介,都改成了『累點很低』。等於告知了各位自己精力有限,不想被麻煩做任何事,哪怕只是給某夕夕砍一刀。如果有人看到後,還要來打擾他,就等於承認了自己沒有眼力見。」
為什麼00後的累點,這麼低
累點低的00後,表面上開啟的是待機模式,實際每天都處於24小時工作待命狀態。
「咱爸媽當年工作時,網際網路還沒這麼普及。他們下班後,只要工服一脫,就可以安心回家做飯、遛彎、看電視了。但我們卻得時刻盯著工作群,生怕錯過半條消息。因為裡面不但有領導下髮指令,還有HR旁觀到底是誰沒回消息。」
「但凡手頭的項目沒結束,我們不管是去洗浴中心、酒吧、環球影城,都得像掛尿袋一樣背著電腦包,做好隨地大小班的準備。」
(圖/@小福小福)
小龍把容易感到疲憊的00後,比作成了一塊共享充電寶,「比起普通充電寶,他們能儲存的電量更低,往往充不完一台手機就沒電了。但我們的優勢在於,總能想到各種各樣的方式,為自己補充能量。比如公司休息區的沙發、辦公桌下的行軍床、附近的頭療店等等,都是我們的移動充電樁。」
「所以累點低的人,看著很脆弱,只要能不間斷補充能量,他們的續航時間反倒比別人都更長。」
(圖/@小知在努力)
有人說00後是最擅長解決內耗的人,「其實我們不是心態有多好,只是想開了,反正這輩子總有忙不完的活,一時半會也忙不完,不如先累一會壓壓驚。」
「某種角度上說,累點低可能是00後的自我防禦機制。老一輩人壓力大時,習慣忍一忍就過去了,結果憋久了就會焦慮抑鬱。而我們遇到困難,就像是遇到天敵就裝死的動物一樣,立刻閉眼睡去,給領導製造自己不看重用的假象,便能在職場明哲保身。」
(圖/@KidCoOlAF)
滬漂于飛認為,「累點低」也是一種00後對世界的叛逆表現。他平時最討厭看到的內容,就是許多自律博主們的精緻VLOG,「他們總是早上5點半起床,6點半吃飯,7、8點開始做瑜伽,下午開始看書上網課,活得比機器人還有效率。這種視頻看多了,簡直就是普通人形成一種精神霸凌,讓自己感到焦慮和自我懷疑。」
「不想被內卷的人PUA,所以我會坦然告訴所有人,自己就是一個精力有限,無法高效社交和生活的人,隨你怎麼說,都不可能改變。」
(圖/@其實我是個美女)
人們常會吐槽職場中會「越努力越不幸」,深諳此道理的00後,便把「累點越低越幸運」奉為了人生真理。
「總熬夜加班的人,大機率是氣血不足,每天少上班多睡覺就好了。感覺自己有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人,乾脆少干點活,一天只做一件事便能不藥自愈。就讓那些累點高的人,去還車貸房貸去創業,咱們只要每個月工資拿到手,有吃有喝便是知足常樂。」
累點低,只是00後的保護色
嘴上嚷嚷著自己「累點低」的00後,並不是在抱怨生活,而是在變著法給周圍的人撒嬌。即便別人聽到後置之不理,他們也會找到合理的藉口,寵愛自己一番。
于飛為了防止自己突然累了,總會提前做各種「應急休息預案」,「比如我在公司附近的SPA店和洗浴中心都辦了會員。提前摸清了公司附近的酒店,哪家鐘點房比較便宜衛生,中午如果特別困就過去睡一覺。還收藏了幾家人少安靜,有沙發可以躺的餐廳,如果遇到實在無法拒絕的社交局,就儘量把人約到自己的舒適區見面」。
(圖/@我在等)
爸媽們總會教育孩子們,「睡覺多了,就會越睡越累。如果哪裡不舒服,多活動活動就好了」。
「00後們會反駁,真正能緩解疲憊的方法,不是運動,也不是光躺著不動,而是要學習怎樣才算真正的有效休息。大家會搬出許多學術資料,研究到底睡幾個小時最有效,或是會有意控制自己,休息時絕不能一隻刷短視頻或玩遊戲,而是要做些真正能放空頭腦和身體的事情。」
ENDING:
累點低不等同於性格內向,也不代表著一個人精神頹廢。當代00後的累點,往往和他們對一件事興趣的高低緊密相關。
00後天津女孩小龍,時常感到自己的精力值十分飄忽,「平時看領導給的文件,看三頁就困,但群里收到八卦PPT,反覆讀半小時也不嫌累。團建時和同事徒步300米就走不動了,下班後去學街舞、拳擊,卻能蹦躂1小時不停,就算渾身暴汗,也只覺得爽,而不是累」。
「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只是在用累點低,給自己好吃懶做找藉口。其實我只是想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平時才養精蓄銳,這何嘗不是一種長期主義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