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藍皮書2022/2023》,發布了!

2023-12-13     青眼

原標題:《中國化妝品藍皮書2022/2023》,發布了!

【青眼原創】

文/辰龍

「這是過去一年系統整理行業發展成就、展望未來的重要資料」「首次關注配方師群體狀況的藍皮書」「內容翔實豐富,極具參考意義」。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化妝品藍皮書發布會暨第一屆化妝品科學發展與監管成果培訓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對於此次重磅發布的《中國化妝品藍皮書》不吝讚美之詞。

青眼了解到,此次大會以「中國特色美妝揚帆之路」為主題,面向全國首發《中國化妝品藍皮書2022/2023》(下稱:《藍皮書》),並設立主議程、監管護航、基建啟航、品牌領航四大分主題,為中國特色美妝發展探路鋪石。

那麼,中國的特色美妝之路到底該怎麼走?企業又在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現屬於自己的機遇?

中國特色美妝之路關鍵在「文化力」

縱觀各行各業,藍皮書作為一種研究報告,對於行業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政府部門、學術界、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了有關特定問題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成果,同時也為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和依據。

而在過去,中國化妝品行業一直缺乏能夠系統反映我國化妝品行業發展情況,同時兼具權威性、系統性、前瞻性、實用性的研究報告,直到2020年,中國化妝品藍皮書的出現改寫了這一局面。

走過三年風雨,中國化妝品藍皮書也迎來自己的歷史性時刻。

會上,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顏江瑛表示,「此次大會是藍皮書首次在如此隆重正式的場合面向全國發布,在中國化妝品藍皮書編寫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青眼還了解到,此次《藍皮書》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督管理司的指導下,由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和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聯合主編,除了在發布儀式方面創下歷史,《藍皮書》在內容編排、覆蓋廣度、數據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時立強則指出,「藍皮書作為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的見證者,通過團結化妝品業內精英力量,全面展現中國特色美妝發展的宏偉藍圖。」

據時立強介紹,相較此前版本,今年的《藍皮書》擁有篇章目錄全新升級、參編主體全面覆蓋、內容數據及時有效三大亮點。

《藍皮書》首發儀式

具體而言,此次《藍皮書》結構分為總論、各論、附錄三個部分,其中總論是基於各論和附錄以及相關資料,從宏觀上全面總結概述2022年行業發展進展、問題挑戰,研究探索2023年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和應對策略,而各論則涵蓋政策法規、監管科學、科學監管、消費需求、市場供給、營銷渠道、原料製造、社會力量、年度熱點、國際進展等十篇章,收錄了35篇年度研究報告或專題研究報告。第三部分附錄收錄了國內化妝品行業、國際化妝品行業等2篇大事記。

而此次青眼情報也受邀作為《藍皮書》執行副主編,共供稿3篇,包括《2022年中國化妝品專營店洞察報告》《從「外泌體化妝品」事件看偽概念的安全危害》《中國化妝品出海現狀及趨勢分析》,以實際行動助力行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藍皮書》提出了中國特色美妝的宏偉命題,精準把握當下中國美妝行業發展的時代脈搏。

關於中國特色美妝,顏江瑛認為,中國特色美妝創新面臨著多重機遇,「中國特色美妝不僅擁有堅實的傳統根基,還面臨政策、法規、機構、經濟、科技、人才、消費七大新的發展機遇,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國產美妝實現超越,可著眼於科技力、產品力、傳播力、文化力。」

對於如何做大做強中國特色美妝,顏江瑛則坦言,「企業能不能做百年品牌,能不能走向世界,關鍵在於能否回歸文化力,中國特色美妝之路必定是一條中國特色文化在化妝品領域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事實上,正如顏江瑛所言,隨著行業對科學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如何提高文化與藝術屬性將成為下一個突破,原因在於化妝品本質是科學與文化交織的藝術,功效也並非是唯一的驅動因素,如何在文化方面打造競爭力將決定著本土品牌衝擊高端市場的成與敗。

立足監管與原料 築牢中國特色美妝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會還從監管、基礎建設、高端品牌三大角度展開討論,全方位探討當下中國特色美妝存在的困難與機遇。

對此,廣東省藥品監管科學學會會長、《藍皮書》執行主編謝志潔直言,「中國特色美妝時代未來已來!」。為此,謝志潔展示了一組來自國家藥監局與相關機構的數據,「2022年中國化妝品零售額占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0%。2022年中國消費者每年人均消費化妝品金額達到344元。」

廣東省藥品監管科學學會會長、《藍皮書》執行主編謝志潔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級調研員鍾雪鋒則在監管角度進行詳盡分析,「我國化妝品行業總體呈現出從發展中規範走向規範中發展,再到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基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化妝品評價中心質量負責人、主管葉聰秀指出,需重視特殊應用場景下化妝品的安全性評價及監管,例如面對有皮膚屏障受損的皮膚、用於醫美術後有皮膚不同程度損傷的皮膚等新的應用場景,可以建立不同的安全性評價及監管要求。

在化妝品基礎建設方面,會上多位嘉賓分享了中國人群用妝特點、化妝品原料標準、原料和技術創新的研究進展情況及趨勢,探討如何基於中國人群用妝特點、中國特色原料資源主動尋求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化妝品專委會副主委、北京工商大學化妝品系主任趙華著重探討了社會組織在化妝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表示「社會組織能夠起到搭建橋樑和信息傳遞、安全風險信息交流、政策倡議和建言獻策、輿情治理和輿論引導的作用」。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秘書、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何志妮則以廣州市人群化妝品消費量調查為題,以小見大,一窺中國化妝品消費量背後所蘊含的信息。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秘書、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何志妮

何志妮通過對比廣州人群與不同國家人群化妝品消費量情況,發現廣州人群的化妝品消費量具有其獨特性,「歐美、非洲等非亞洲人群的化妝品消費量顯著高於廣州人群,其中洗髮水的消費量均數為廣州人群的4.36-6.01倍、沐浴露在3.43-5.14倍。」

不過,何志妮直言,「在我國開展化妝品風險評估照搬他國消費量數據會產生較大偏倚。強烈提示開展中國人群化妝品消費量調查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此外,深圳市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美(中國)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美妝相關企業對於企業自主研發相關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為現場參會企業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參考。

中國特色美妝高端突圍之道

中國特色美妝之路的背後,無疑需要眾多國貨美妝品牌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此次會上,基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與中國傳統美麗文化,多位嘉賓對於對標借鑑國際通行規則和發展模式,中國特色高端品牌的方法論、化妝品品牌出海要求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

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區首席法規經理李繼超對於一帶一路國家及全球主流市場化妝品法規概況及入市要求進行了梳理,並表示:「趨嚴、融合、全流程監管已成為國際主流化妝品市場法規標準趨勢」。

據李繼超介紹,各國對於化妝品的定義各有不同,其中紐西蘭、東協、中東以及北非化妝品市場關於化妝品的定義與中國較為相近,美國等地區則相差較大。

品牌出海成為近年來中國化妝品行業的重要現象,青眼情報總監丁嵐對於中國化妝品出海現狀及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丁嵐表示,「目前,美日法英為中國化妝品出口的主要國家,而電商平台是中國化妝品出海的主要渠道」。

對於品牌出海的未來趨勢,丁嵐認為,線下渠道成為品牌出海的新方式,其中東南亞市場企業巨大,「建議中國企業出海以本地化策略為支點,一方面需要培養專業的跨文化背景團隊,去接治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精準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溝通」。

此外,丸美、美膚寶等知名國貨美妝品牌圍繞品牌打造、高質量研發體系搭建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介紹。巨量引擎則從新營銷助力品牌增長的角度,論述抖音在品牌出圈種草方面的強大能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總體來看,中國特色美妝之路無疑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從監管部門到化妝品全產業鏈的通力配合,更考驗著中國化妝品行業的軟硬實力。顯然,隨著監管的趨嚴與企業對於研發的重視,中國特色美妝已然走入快車道。

(青眼:向世界講好中國化妝品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913c19097371b37079a1b046e3ea6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