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留學全知道教育觀察員Estrella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這幾年英國寄宿中學的申請難度越來越大了。今年英國一所著名女校放榜,國內申請者被錄取的寥寥無幾,大部分拿到offer的中國學生,都早已入讀英國預備小學。
這樣的情況在幾年前是無法想像的,有顧問坦言,前幾年國際學校的學生申請私校有很大優勢;但近年來,這種優勢逐漸弱化,反而是不少公立學校的學生通過提前占位英國優質的預備小學,實現「彎道超車」。
近十年中,英國留學趨勢的變化十分明顯。2008到2010年階段,英國的高中留學最為熱門;10-15年,很多家庭開始選擇在初中,尤其是初二出國,而近三四年,幼齡化趨勢已經非常顯著,很多中國家庭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準備。這也造成雖然許多頂級私校,如伊頓哈羅的招生人數不變,但競爭人數已經擴大了3-5倍,激烈程度與前幾年更不可同日而語,國際學生申請英國中學不再擁有優勢的情況也逐漸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家長瞄準了英國預備小學,希望通過這條路徑在申請精英私校時掌握先機。那麼英國預備小學的優勢究竟在哪裡?走這條路就能確保孩子順利升入私立中學嗎?
為什麼想上頂尖私校的英國孩子,都會選擇預備小學?
01配套的課程體系
為什麼很多想申請精英私校的英國當地孩子,會選擇預備小學而不是普通的公立小學?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對英國的教育體系有個基本的了解。
一般來說,英國孩子比國內早一年入學(英國計算學生年級的方式與中國並不相同,英國的年級減一就是中國的年級),小學(Elementary School)階段是Year 1-Year 6,也就是5歲到11歲。有志於申請私校(Public school)的孩子一般會選擇預備學校(Prep School)就讀,預備學校可以看作是精英私立小學,招收的孩子年齡段從7歲到12歲,也就是Year 3到Year 8。這種年級設置與普通小學有所差異,但與私立中學的入學申請點卻恰好吻合。
為什麼預備學校要比普通小學「晚畢業」?由於歷史原因,英國精英私校中有不少單一性別的學校,像是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等都是男校;也有著名的女校如威雅公學(Wycombe Abbey)和切爾滕納姆女子學院(Cheltenham Ladies' College)。教育界普遍認為,女孩的心智成熟要比男孩早兩年,因此女孩在Year 7和Year 8(11、12歲)已經可以申請報考女校,而男孩一般要等到Year 9(13歲)才入學。從這個角度來看,預備學校與頂級私校的學制銜接無疑更完美,能夠充分地幫助孩子做好升學準備。
伊頓公學,來源:Youtube
雖然男孩一般要在13歲才正式入學,但並不代表在此之前學生和家長可以高枕無憂。隨著近幾年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頂級私校的註冊流程也不斷提前——伊頓的註冊時間已經提前到了9周歲半,也就是說,想要獲得申請伊頓的資格,學生必須提前三年進行註冊。(此規定對2020年起入學,即出生日期在2006年9月1日之後的學生生效)
註冊完成後,學生在10歲半左右需要參加選拔考試。首先是ISEB Common Pre-tests,這項測試可以在學校或是考試中心完成;第二階段的測試就沒有那麼輕鬆了,不管是英國學生還是國際學生,都必須前往學校與招生官面對面進行測試。測試分三個部分:個人面試,小組活動評估和學術能力測試。考核結果會在幾個月後公布,學生將得知自己是否獲得預錄取。如果獲得預錄取offer,那麼只要通過13歲時的統考Common Entrance Examinations(CE),就能夠順利入讀精英私校。
這也就引發了另一重問題:不僅是伊頓哈羅這些最頂尖的寄宿學校如此,幾乎所有教學質量較高、得到國內家長青睞的私校都有面試以及試讀試住環節,而且面試時間各不相同;如果只申請一所學校,那麼陪孩子出國面試一次還不算什麼難題,但一般來說,中國孩子至少會同時申請兩到三所,如此一來,全家花費在面試環節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就十分可觀了。
這也是就讀預備學校的孩子們另一大優勢:學校會組織申請同所學校的學生共同去參加面試,來迴路程包括住宿等都不需要家長操心。同時,與熟悉的同學朋友共同參加面試,也能緩解孩子對陌生環境的緊張,幫助他們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02 高匹配度的課程設置
有這樣一個數據:整個英國只有7%的學生就讀預備學校,但是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幾乎100%進入頂級公學,並且占據了50%的牛津劍橋入學名額。
雖然看起來有些誇張,但這就是預備學校的魅力所在。比如就坐落在查特豪斯公學(Charterhouse School)隔壁的奧多諾預備學校(Aldro Prep School),每年都有30到40個孩子能夠入讀查特豪斯,此外,進入伊頓、哈羅和溫徹斯特等頂級公學的也不在少數。
Aldro Prep School
這麼高的成功率並非沒有原因。首先就是預備學校和精英私校的「匹配度」極高。
預備學校學習的科目內容,與英國中學Year 7、8、9的內容是一致的,這就讓學生能夠提前打好基礎,在申請時具備學術能力上的優勢。不只是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基礎科目,像歷史、地理和英國文學等學科,在預備學校階段也已經開始學習。如拉格比公學(Rugby School)和伊頓公學這些頂尖私校,一般都必修一門第二語言,伊頓甚至規定必修法語和西班牙語兩門課;而預備學校也會為孩子提前做好準備,在小學階段就讓他們學習第二語言,更好地與中學課程進行銜接。
在課外活動上,預備學校的支持也非常完善,藝術、音樂、木工或是田徑、網球等體育項目一應俱全,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此外,幾乎每年在學期間的假期或是學期結束之後,學校都會組織集體活動。活動的種類很多,一般會結合課程內容,比如讓學法語的孩子一起去法國住一個星期,實地體驗異國文化;或者是讓足球隊的孩子到另一個城市參與比賽等等。
Aldro @Twitter
此外,預備學校在幫助孩子準備申請時還會有針對性地訓練一些考試技能。有一個就讀於威廉王子母校拉德格羅夫預備小學(Ludgrove School)的孩子,他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進入伊頓公學,學校也從各個方面給他提供了支持。
首先是準備第一階段的ISEB考試。由於考試是在線上進行的,需要寫大段的文章,於是學校很早就開始鍛鍊學生使用電腦,避免考試時因為打字速度等「場外因素」失利。另外,很多私校在面試環節會有小組討論的內容,目的是考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學校在四、五年級時每周會安排一次頭腦風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到了六年級考試前夕,頻率提高到了一周兩次。在這些針對性的輔導下,最後這個孩子順利地拿到了伊頓的offer。
總體而言,預備學校的教學理念與精英私校是完全一致的,他們理解並且擅長培養出精英私校期望招收的學生,能夠讓孩子不僅在學術上、也在個人性格、特長愛好、團隊協作力等各方面獲得成長;加上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錄取率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03 因材施教的「家庭式」教育
低齡留學最讓家長們擔憂的問題,莫過於年紀還小的孩子能否融入異國環境,健康成長。在這一點上,「小而精」的預備學校們也有自己的特殊優勢。
不同於國內動輒千人的大型學校,英國預備學校大多規模較小,整個學校的學生大概在200名左右,每個年級甚至只有幾十名學生,這就讓各科老師包括校長有機會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長以及家庭環境,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一個真實的案例:有個孩子原先就讀國內的公立小學,因為對應試教育體制不適應,覺得老師上課太無聊,幾乎已經到了厭學的地步。無可奈何之下,父母選擇轉換跑道,把他送到英國留學。由於語言基礎太薄弱,在經歷了一段世界補習之後才順利進入英國預備小學。
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這個原先在公立小學中厭學、逃課、成績很差的孩子,卻在就讀預備小學之後發現了自己的藝術天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逐漸愛上了畫畫,而為了進一步發揮他的特長優勢,老師還有針對性地幫助他準備作品集,最後成功獲得了King's House的藝術獎學金……
等到這個孩子暑期回國,整個人已經煥然一新,變得比從前開朗健談許多,自信心也有了很大提升——這些變化連他的父母都始料未及。
這是一個典型的「彎道超車」的例子。如果這個孩子一直在國內發展,按照他的成績,很可能進不了好的初中、重點高中和大學,他將永遠落後於和他同齡的孩子。然而,英國預備小學這種家庭式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幫助他發掘了自己的天分;憑藉自己的藝術天賦,未來很多頂尖的藝術類大學如倫藝、聖馬丁都可能為他敞開大門。
這種家庭式的教育也讓高質量的推薦信成為了預備學校的另一大「殺手鐧」。如今對於國內很多國際學校、雙語學校的老師們來說,寫一份聲情並茂的英文推薦信不是難事,但在對孩子的了解程度上,高師生比的英國預備學校更有優勢,不少校長甚至可以喊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同時,由於預備學校的很多老師本身就畢業於對口的頂尖私校,在人脈網絡上優勢明顯,他們寫的推薦信也無疑能獲得更多的重視。
總體來說,預備學校毫無疑問是進入到英國頂級公學的最佳通道。由於近幾年英國留學的火爆,私校入學名額的競爭激烈程度逐年增加,越來越多家長選擇把孩子送進相對容易入學的預備學校,提升爭奪精英私校入學名額的把握。
想進英國私校,必須在小學階段就把孩子送出國嗎?
了解過預備學校的優勢之後,很多家長開始焦慮:小學不把孩子送出國,是不是起跑線已經落後?初中再開始考慮英國留學,難道已經來不及了?
答案不能一概而論。雖然從預備學校升入精英私校,是一條比較穩妥的路線,但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低齡留學。如果讓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獨自生活在異國他鄉,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種種的不適應,可能適得其反,種瓜得豆。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當「早留鳥」?
首先就是在當前教育環境中無法發揮自己所有潛力,發展受到桎梏的孩子。
O就讀於上海的國際學校,暑假期間參與了查特豪斯公學組織的夏令營,親身體驗了當地小學和中學的教育模式。由於O很聰明,他媽媽擔心國內較為機械化的教學會扼制孩子的創造力,因此主張送孩子去英國留學。父親一開始並不同意,認為孩子年紀還太小,跟隨孩子一起參與訪校之後想法才開始改變。
剛入學時O的成績並不突出,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測試分數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在邏輯思維方面。原本全家人的升學目標是拉格比公學這樣不算最頂尖的私校,但預備學校的老師卻認為O有足夠的潛力,建議他申請溫徹斯特公學——毫無疑問,如果孩子一直在國內讀書,是不會有挑戰頂級公學的信心和可能的。像這樣的孩子,轉換教育路徑毫無疑問是更好的選擇。
其次,想要選擇低齡留學,孩子心智是否足夠成熟,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根據英國私校委員會(ISC)的報告,2019年有9585名中國大陸學生就讀於英國私立學校,但其中80.4%的家長沒有陪讀——很多家長青睞英國寄宿學校,就是因為學校可以完全「接手」孩子的教育,但對於心智還未成熟,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來說,過早脫離父母的照顧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我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家庭很早就開始關注英國預備學校的信息,然而一直到孩子14歲左右,才開始正式申請。由於不是主要的升學時間,學校放出的位置很少,競爭也更激烈。
為什麼這個家庭主動選擇「浪費」之前的3、4年?孩子的爸爸表示,因為覺得孩子還沒有準備好,雖然學術能力達到了水平,但心智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媽媽也不捨得孩子太早出國,認為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感情。因此,一直等到了孩子14歲,家裡的每個成員都做好了心理準備,才開始申請,最後也十分順利地進入到了拉格比公學。
雖然預備小學可以說是進入精英私校的最佳通道,但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最好的申請時間節點都是不同的。孩子是否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了去異國學習的準備,家長是否做好了與孩子分開的準備,能否給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這些都是在低齡留學前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另一方面,家長也不必過分憂慮,錯過了11歲(女校主要入學時間點)和13歲(男校主要入學時間點)之後孩子就無法申請頂級私校。一般來說,在Year 10(14歲)GCSE和Year 12(16歲)A-level/IB這兩個節點,學校也會有一部分位置放出,開放給全球學生進行競爭。因此,即使是已經在國內上中學的孩子,也不代表就此失去了入讀英國私校的機會,最重要的仍然是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發展是否符合學校要求。
面對轟轟烈烈的低齡留學潮,很多家長時刻焦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已經起步太晚。然而在教育的選擇上,永遠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時間點,合適的時間,就會是最好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8gBf24BMH2_cNUgqawm.html※:感謝BE留學顧問Ellen徐老師提供相關專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