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哥賣面膜,6年300億!

2023-08-15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東北大哥賣面膜,6年300億!

更大的挑戰開始了。

文 | 華商韜略 張宇彤

成本不足10元,售價高達159元,毛利率最高超過83%……

以通常邏輯,一定得是高精尖或奢侈大牌,才能吃到這麼高的利潤率。

但這個賣面膜的東北大哥,顛覆了這個通常。

【毛利超過玻尿酸】

最近這些年,美妝一直是創業熱門,而其最容易切入的賽道,面膜算是之一。

其低門檻,剛需,市場廣闊的特性,引得國內外化妝品大牌、明星網紅,以及創業草根,都來分羹,也讓市場一片紅海。

紅海意味著超級內卷和低利潤,然而來自黑龍江的化妝品牌敷爾佳,卻捲成了一個超級盈利王。

8月1日,成立於2017年的敷爾佳正式登陸深交所,開盤大漲43.68%,市值一度超300億元。

打開招股書,敷爾佳的利潤率更是高的嚇人。

2021年-2022年,其營收分別為16.5億元及17.69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1.95%和83.07%。

一直被認為是美妝護膚行業暴利之王的「玻尿酸大王」華熙生物,2022年的毛利率也才有78.37%。

不可思議的是,它高毛利背後的低科技。

直到上市前的2022年底,敷爾佳的研發人員也才8人,其研發費用更是最低低到60萬元。

更不可思議的是,即便很多人都覺得它的暴利難持續,它也依舊賺錢、上市,馬不停蹄。一些消費者更表明知其暴利,還要「寵著唄」「無所謂會溺愛」「反正離不開」。

在小紅書上,敷爾佳產品相關筆記高達6萬+,不少人囤一冰箱的敷爾佳;在全國各地的醫美機構,也能看到敷爾佳的身影,包括不少耳熟能詳的明星,也為其宣傳站台。

【跑步搶入新賽道】

締造這一賺錢奇蹟的,是東北人張立國。

張立國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的中藥學,他先後在黑龍江省幹部療養院(現黑龍江省第五醫院)當藥劑師,在哈藥集團任車間技術主任,在黑龍江省中藥開發公司做部門經理。

國企哈藥集團,是我國首家醫藥上市公司,從事醫藥開發的黑龍江省中藥開發公司,股東正是張立國的母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1990年代的黑龍江,在哈藥集團的帶領下,藥業發展蓬勃,年紀輕輕但敢想敢幹的張立國,也一步步跑成這一時代之下的受益人。

他的第一步,是34歲時,與人合作創立了一家名為華信藥業,主要從事藥物批發生意的小公司。華信所經營的藥品,如長春西汀、注射用利福黴素鈉、注射用氯諾昔康、注射用甲磺酸加貝酯等,則都是來自張立國老東家哈藥集團與美國大生公司合資的藥品企業——哈三聯。

藥品批發幫張立國完成了兩個重要積累:一個是觸角延伸到醫院、藥房等終端的廣闊業務網絡以及行業人脈;一個是原始資本的積累。

張立國個人照 來源:財經網

2012年,中國醫美市場大爆發,已經在醫藥行業有較深積累的張立國嗅到了商機,決定將皮膚護理類產品調整為公司的主要方向,並啟動了相關產品的研發。

2014年,華信藥業與人合作完成了「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 也就是日後的明星產品「白膜」的研發,並且在「醫療器械」分類下拿到了II類醫用敷料貼類產品資質。

「白膜」 主要用於皮膚組織、創面損傷修復,拿到醫用資質的同時,張立國還以「敷爾佳」註冊了產品商標,也由此告別過去的代理批發,開啟了打造自我品牌的新道路。

因為自己的強項和優勢都在行銷與網絡上,決定打造自主品牌的張立國,依然希望延續這樣的模式:產品找別人生產,自己集中精力沖往下游,主攻銷售、推廣及品牌運營維護。

而哈三聯這個老朋友,也又一次成了張立國堅實的後盾:全權負責了張立國所需的生產。

國海證券醫美行業報告顯示,2012年到2019年,7年時間,醫美市場增至1769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28.97%。整個醫美市場的大爆發,疊加產品的專業,尤其張立國在渠道網絡上的資源和能力,讓敷爾佳出道即走上快車道,大步從醫用延伸到整個美妝護膚市場。

因為張立國早期的關係積累,敷爾佳快速走入了公立醫院、院外機構的皮膚科,深度打入醫美市場。而這一特性,又讓它更容易地走向了常規銷售面膜產品的化妝品店、大型商超、美容機構、連鎖藥店等終端,走近了普通消費者。

當敷爾佳日益成為華信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張立國也從頂層設計上進一步加持了敷爾佳的發展。其標誌性動作是,將敷爾佳業務獨立創立了新公司,即如今上市的敷爾佳。

到2019年,新創立敷爾佳的總營收已達13.42億,同比增長259.44%!2021年,敷爾佳拿下全國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第一的成績,成功登頂為行業老大。

【醫用背書出奇蹟】

如今回頭看,張立國的制勝招數並不複雜——醫學功能背書,以及無限地放大這一點。

早年,消費者使用的大多數面膜,都屬於化妝品品類,不是醫用功能類,諸如皮膚損傷、敏感者均不可使用。

但據有關數據,我國每年有1.5億人口患皮膚病,有些皮膚病有明顯的季節性現象,會反覆多次地出現,但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人,並不會進醫院診治。

這就創造出一個巨大的需求缺口,張立國發現了這一市場機會,讓醫用的敷爾佳可以成為普通人常用:如果你皮膚有問題,它有醫用治療功能;如果皮膚無問題,它可補水保濕。

而且,它是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是擁有醫療器械「械字號」的。

這讓敷爾佳的面膜,和市面上其他產品區分開來,而張立國的真正成功在於,他不但發現了需求,把需求變成了現實,而且狠狠地利用一切資源與能力,放大與做大了這個現實。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7年至2021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市場規模由1805億元增長至31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5.1%。另有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了2274億元,新氧則認為,這一年,我國醫美用戶已經達到1873萬人。

這些數據之下,都是敷爾佳快速成長的土壤,而且是越來越強烈的剛需。

以醫美為例,有醫美從業人員向華商韜略透露,不論是光子嫩膚、水光針、超皮秒這類皮膚維養類項目,還是超聲炮、熱瑪吉等抗衰項目,在術後約14天內,早晚都需要敷一次醫用面膜,對皮膚進行補水和修護。

而張立國則火力全開,在這土壤上堪稱瘋狂地生長。

他一方面,以相當誘人的利潤空間,大肆鋪建線下渠道,一方面大把投錢到線上行銷,最終線上線下結合,而且相互促進地滾滾向前。

早年的淘寶直播時代,敷爾佳深度綁定李佳琦、薇婭等帶貨主播。

當小紅書成為女性新「百度」後,敷爾佳又找到與該平台氣質最契合的明星趙露思做代言,鋪開網際網路全場景。

大網紅之外,各種各樣的促銷,種草,帶貨,敷爾佳也是能用上的都用上。

購物平台的核心頁面上,常常有敷爾佳打折、買兩片送一片的身影;B站、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里,經常看到要麼用敷爾佳術後修復、要麼用敷爾佳妝前補水的各類博主;微博的醫美大V,也時常在直播銷售項目時帶上幾盒敷爾佳一起賣。

但這些,張立國與敷爾佳能做,其他同行就不能嗎?如果其他人也能做,這麼高的毛利率,低研發,它能持續嗎?這是敷爾佳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它的挑戰。

【小心上市即巔峰】

過去3年,敷爾佳在宣傳推廣上花費總計達7.56億元,2022年的營銷費用仍占總營收的22.06%。

但其科研的費用卻是低得可憐,2022年僅占總營收的0.87%。

面膜不是什麼高科技,這樣的狀況不但可以理解,而且是行業普遍現象。

如果只是一家普通面膜公司,這也的確沒什麼值得關注,但敷爾佳作為一家新上市公司,而且是以如此高利潤率去上市,情況就不同了。

因為上市,意味著拿了投資人的錢,意味著對投資人的責任,甚至是承諾。

從此出發,張立國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如何保證高利率繼續,或者如何保證公司繼續成長,而不是像有些靠一招鮮衝出業績高峰即上市,上市即高峰的公司那樣,讓上市成為自己的圈錢變現遊戲,甚至乾脆就是割韭菜。

敷爾佳IPO敲鐘

從目前看,情況是不容樂觀的。

事實上,敷爾佳上市之前,一級市場的投資資本就並不怎麼看好。IPO前的敷爾佳,張立國獨自持股高達93.81%,另外5%股份則在它的老夥計哈三聯手上,剩下的部分用於高管激勵。

造成如此局面的理由,無外乎敷爾佳不缺錢,或者它缺錢但資本並不看好。真不缺錢,又何必上市?各種矛盾之下,恐怕還是大家對敷爾佳的持續暴利和高成長是有懷疑的。

超低的研發,不只讓敷爾佳目前的主業醫用面膜面臨被追趕和超越的挑戰,也更讓敷爾佳作為一家公司的未來成長面臨隱憂。

目前,敷爾佳的核心業務仍是面膜,其他產品包括潔面、噴霧等,都是邊緣化的配置,看不出有什麼新的大增長的可能性。

張立國或許也是發現了問題所在,才開始加大研發與創新的投入。

比如,在原料端建了「聯合研發實驗室」,布局超分子技術研究;在配方端,又與科研所聯合開發,對原有的膠原蛋白系列產品改進與升級,但這些也都是紅海競爭,是否能繼續一招鮮的爆發,還要用時間來檢驗,並且結論是偏向悲觀。

敷爾佳過去的成功邏輯之一,如今也在被反噬。

2020年1月,國家藥監局發文:「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因此,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

這意味著,敷爾佳過去賴以成功的跨界——「醫用」和「美容」的融合,已從行業規則上被抹去,也或將一步步在市場上失去其吸引力。

有媒體在總結敷爾佳成功原因的時候,提到了兩個字「運氣」,而網上也早有名言,靠運氣賺的錢一定會靠能力還回去,類似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目前,敷爾佳的股價已從80的高點降到60以下,市值也從300億跌至不足240億。對剛剛站上高光的東北大哥張立國來說,挑戰真正是開始了。

【參考資料】

[1]《敷爾佳過會,4年狂掙23億,曾面臨外界六大質疑》澎湃,未來跡,林宇

[2]《盈利神話敷爾佳,跑不動了嗎》斑馬消費,沈庹

[3]《整個醫美行業加起來,都沒敷爾佳運氣好》半佛仙人

[4]《剛剛,東北誕生一個面膜IPO》天天IPO

[5]《揭秘醫美面膜亂象:敷爾佳研發團隊僅2人、實控人清倉分10億 》鳳凰網財經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8890d397ad87fc03d615c54ec40c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