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人過五代起新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有道理嗎?

2022-05-10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老祖宗:「人過五代起新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有道理嗎?

中華傳統文化包含的層面非常廣,幾乎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了解和學習一點傳統文化肯定是有益的。傳統文化對我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思想行為其實都受到它的影響,它能夠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經久不衰,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中國各地都有喪葬習俗,並且內容不盡相同,喪葬並非是封建迷信,這是為了讓逝者有歸宿,生者有悼念,是人類特有的情感。

民間地區有很多種喪葬形式,比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喪葬文化的形成與傳統的孝道祭祖、死者為大、思想感情有很大關係,目前是前傳後教而約定俗成。舊社會時期,部分地區還有遷墳的習俗,俗話說:「人過五代起新墳,房過三代必走人。」這句俗語有一定的道理。在風水學上,遷墳並非是必要的事情,如果經常遇到天災人禍,察覺到陽宅的風水有所變化,這時候便會請風水師去選擇一個合適的陰宅,然後擇吉日遷墳。

俗語中所指的五代,意思是比較好理解的,即家族中的祖孫五代人。而後面所說的起新墳,其實並不是遷墳的意思。如果你常年生活在農村地區,上墳祭祖的時候肯定會發現,我們祭拜的祖先不會超過五代,即高祖父。其他的祭祖儀式則是同姓氏家族一起祭拜先祖,而這裡的祖先則是超過五代的。《禮記》中曾有記載:「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

過去人們都認為,祭拜先祖能起到保佑子孫後代的作用,但這種庇護只能在五代之內,所以在五代之後會另起新墳。除此之外,當一個家族的血緣關係超過五代人後,親人之間會慢慢疏遠,如今相隔三代人都會讓人覺得沒有那麼親近,更何況五代人呢。還有就是家族其他人遷居到別處,他們便會另起祖墳。

俗語的下半句「房過三代必走人」,這句話其實也並不難理解,房屋住著超過3代人必然有人會離開。舊社會時期,大部分的房子都是簡陋的泥土房或草屋,其穩定性不會很好,所以房屋的壽命也很短。人們經過計算得出,大概能住三代人,這是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考慮的。其次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現如今三代同堂生活已經很少見到,家中有人娶妻生子後,基本上都會另起新房,房子能住三代都比較少(筆者家中老宅剛好到第三代人居住)。

除此之外,其中也還有風水學的因素。常言道:風水輪流轉。沒有哪一個風水寶地能夠維持百年不變,歲月變遷,滄海桑田,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不斷在變化,所以住宅的風水肯定也有改變。為了能夠保證家族的發展,人們都會另找地方建新房子。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這句俗語的內容有一定的道理,它從家族發展、人情世故、風水學等各方面來進行總結概括,涵蓋了生活的很多方面。

如果誤讀俗語本身,很可能認為這些都是封建迷信,實則不然。俗語雖然非常簡短,但是經過好幾代人總結出的人生經驗,有的俗語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理解,可當你到一定年紀後,肯定對它會有新的認識。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8851d2bfe8c2368f5e3bb5cd4c533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