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傳呼機爆炸後的殘片 圖片來源:新華社
針對黎巴嫩真主黨的大規模無線設備爆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對爆炸的傳呼機和對講機來源及炸藥安裝情況仍未查清。爆炸無線設備供應鏈遭滲透的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電子設備供應鏈存在的隱患浮出水面。
據悉,此次爆炸的電子設備是台灣金阿波羅公司AR-924型傳呼機和日本製造的ICOM V82對講機。金阿波羅表示,該型號傳呼機已授權匈牙利BAC公司,由該公司「完全負責」。有相關人員透露,BAC公司只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設立的三家空殼企業之一。日本ICOM公司也稱該型號對講機在十年前停產,爆炸的設備不是由本公司生產的。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以色列就此次大規模電子設備爆炸案已籌劃了至少15年。《紐約時報》引用軍事情報官員稱,在黎巴嫩真主黨高層決定擴大傳呼機的使用範圍之前,以色列就已經在海外建立空殼公司,打入真主黨的供應鏈。其中,匈牙利的BAC公司疑似主要負責與台灣金阿波羅公司簽訂AR-294型號的設計和製造協議,獲得品牌授權,另一家保加利亞的Norta Global公司則利用東歐地區的身份,通過中東進行付款採購傳呼機後,再轉售給真主黨。以色列政府尚未公開承認對此次爆炸負責。截至目前,傳呼機和對講機是如何被破壞,以及在哪個環節出的問題尚不明朗。
據央視玉淵譚天報道,一位歐盟軍事專家分析,黎巴嫩真主黨採購的傳呼機應是先由第三方國家持有,並在某個港口停留三個月等待清關。在這段時間裡,以色列有機會在其中安裝炸藥。半島電視台報道稱,黎巴嫩真主黨的調查顯示,傳呼機的電池周圍還放置了金屬球,電池爆炸後會將金屬碎片向外推,能夠大大增強爆炸的殺傷力。
待這批傳呼機完成清關後,發放到真主黨成員手中,就變成了引爆的定時炸彈。實際上,這批傳呼機原本計劃引爆時間並非是現在。一家中東新聞網站的獨家信源稱,這批尋呼機是用於發動戰爭前,使真主黨戰力受損最大化的,但有兩名真主黨成員先後知道了傳呼機被放置炸彈的情況,以色列安全機構內部由此產生了激烈討論,最終決定在當地時間9月17日下午3點30分左右發動襲擊。
爆炸事件引發供應鏈安全恐慌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有專家稱,此次以色列襲擊的規模和傷亡人數在間諜史上前所未有。這種利用供應鏈打擊對手的行為出現了新的升級,迫使各國領導人考慮減少對海外製造廠商的依賴。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副總裁丹尼爾·卡斯楚說道:「在全球市場中,有時很難找到東西的確切來源。」從電子設備的製造來看,其全球供應鏈複雜,生產往往有數十個國家參與,零部件供應商、承包商和分包商的數量更是驚人。
除了生產環節,運輸過程中也有遭受攔截的風險。美國前國家安全局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在揭露2014年的「稜鏡門」事件時,就提到從一個秘密倉庫攔截美國網絡供應商思科系統的電子設備,在產品中植入監控設備,然後將其發放給毫無戒心的海外客戶。以色列或採取了相同方式進行數據監控,在傳呼機從工廠運出後將其攔截,或者在工廠里就已將其破壞,這需要大量人員的參與和加以保密。還有一些供應鏈滲透涉及到製造商的合作。此次爆炸案發生後,他在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十年過去了,運輸安全還是沒有得到改善」,並指責這一行為是「一個可怕的先例」,「讓大家更不安全」。
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的歷史學家安德魯·哈蒙德指出,情報人員利用日常電子設備進行襲擊的歷史由來已久。不過,他表示,像這次改裝設備一次性造成大規模傷亡,幾乎是史無前例的。
在1996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的炸彈工程師葉海亞·阿亞什(Yahya Ayyash)被情報部門引爆行動電話暗殺。2000年,巴勒斯坦政黨法塔赫(Fatah)的一名活動人士也因所使用的手機爆炸而喪生。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黎巴嫩真主黨就要求其成員停止使用手機,以防止以色列通過技術手段入侵其手機。
「他們(真主黨)不能用手機,不能用傳呼機,現在連對講機也不能用了,」英國秘密情報局MI6前高官奈傑爾·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說道,「短期內,他們很難進行有效的指揮和控制。」
據一名西方安全消息人士稱,一個不隸屬於以色列間諜機構的軍事單位8200部隊參與了對真主黨此次行動的策劃。這支部隊曾參與針對伊朗離心機停轉的「震網」病毒攻擊行動,以及以色列境外的一系列備受矚目的行動。此次襲擊也讓全世界的安全機構重新評估當前面臨的潛在威脅。
商業風險諮詢機構Kroll的供應鏈專家麥可·瓦特(Michael Watt)表示,各國政府或開始加強對進出口貨物運輸的檢查。瓦特說道:「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各國政府敲響了警鐘,讓他們思考本國海關控制方面是否存在任何漏洞。」在電子行業複雜的國際貿易網絡中,大多數商品在跨境時幾乎沒有受到審查。「如果所有貨物都需要額外檢查,可能會導致供應鏈的又一瓶頸。」他還說道。
這一次爆炸事件讓人們意識到一個難以忽略的事實:在縝密且冷酷的對手面前,要保證現代電子產品供應鏈的安全幾乎是不可能的。「黎巴嫩真主黨試圖通過使用科技水平更低的設備來減小受到攻擊的可能,但結果顯而易見,你沒法利用其來逃避漏洞。」太平洋論壇高級顧問布拉德•格洛瑟曼(Brad Glosserman)說道。「在供應鏈嚴重延伸的世界中,脆弱性是體系的一部分。每個組織都得買東西。脆弱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一些分析師和諮詢師表示,雖然利潤率較高的新產品的供應鏈和分銷渠道受到嚴格管理,但部分老舊電子產品卻並非如此。有報道稱,部分問題在於較小的品牌往往在打擊假冒產品方面投入較少,這很大程度上是擔心成本對其盈利能力造成影響。黎巴嫩官員擔心,生產廉價商品的廠商以及全球化供應鏈可能成為外國敵對勢力手中的武器。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譯: 王旭泉 戴沐雨(實習生)
編輯:富文佳
審核:董靜
黎通信設備爆炸事件後,外國網友安利「中國製造」
證實:黎巴嫩真主黨指揮官死於以軍空襲
日艦穿越台灣海峽,外交部回應!
【招聘】 中國日報網社會招聘 邀你來!
【夜·賞】欄目作品徵集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