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核准上市,影視行業是否重獲資本青睞?

2022-07-29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博納影業核准上市,影視行業是否重獲資本青睞?

2022年7月29日刊總第3229

7月28日晚間,證監會網站公示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申請獲核准,批覆自核准發行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公司將公開發行不超過2.75億股新股並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拿到核准通知的這一天,博納影業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為博納影業的創始人、董事長於冬正在武漢參加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開幕式。此次通過不僅給了博納影業很大的信心,也給文娛行業IPO帶來很大信心。

歷經波折的上市之路

早在2010年博納影業就與資本市場結緣,不過當時選擇的是美股市場。2010年9月,博納影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上市代碼BONA)的中國內地影視集團。當時博納共發行了普通股587萬股,發行價為每股17美元,不過上市首日股價即遭破發,首日收盤,博納影業報6.58美元,較發行價下跌22.59%,總計融資9979萬美元。

與博納在美遇冷相對的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影視傳媒概念股的追捧,博納與華誼、光線等同行在市值上的差距不斷被拉開,2015年前後,博納影業的市值一度在40億左右徘徊,而華誼兄弟的市值卻有將近400億,相差10倍。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感嘆博納的價值被 嚴重低估,直接或者間接點名華誼兄弟等公司估值過高。美股滯留5年,博納募集到的資金不到5億人民幣,這讓博納發展的進度大大落後於華誼和光線,加上博納股價在美上市後一直處於低迷狀態,考慮再三,董事長於冬最終決定將其 私有化。在阿里、騰訊、紅杉資本、軟銀賽富、復星國際等資本方的助力下,2016年4月8日,博納影業境外全資子公司BFG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正式從納斯達克 退市。回歸後,博納 A輪融資就融了25億元,估值達到了150億元,比美股市值翻了三倍。引入了包括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國開金融、中植企業集團、招銀國際、工商銀行、新華聯集團等多家大牌機構。

2016年,電影市場處於低迷狀態,這一年網劇火熱,當所有影視公司將主力放到網劇上時,博納依舊堅定不移的堅持 電影之路,一部 《湄公河行動》讓博納在影視市場徹底立住腳跟。

2017年,博納決定拓展旗下業務,按照博納當時的規劃,2017年準備推出12~15部電影,並且大部分為主投主控的項目,少部分為參投。除了投資電影外,還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將旗下影院的數量提升到100家,銀幕數達到800塊。無論投資電影,還是擴張影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雖然之前融資為其準備了糧食,但對於如此大刀闊斧的拓展,依舊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於是2017年10月,博納影業首次披露深市主板 招股書,正式踏上回 A股之路

2019年7月,博納的審計機構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 立案調查,博納影業IPO因為審計機構的拖累,審核狀態變成了 「中止審查」。直到2020年8月24日,博納影業再次遞交招股書,擬公開發行數量不低於1.22億股新股,占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10%,稱計劃募集資金14.25億,並主要用於電影開發、製作和旗下的電影院項目。同年11月5日,證監會2020年第159次發審會上博納影業IPO順利過會,但隨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直到2022年7月28日晚間,博納影業最終獲得證監會 核准發行上市,批覆自核准發行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為何會是博納?

此次能夠IPO成功對於文娛行業來說也算是一次高興的事情。2018年影視公司IPO全都慘遭 「零通過」。開心麻花、新麗傳媒、華視娛樂、和力辰光等多家影視公司紛紛都暫停或放棄已經提交的IPO進程,其中新麗傳媒的上市之路已經走了五年之久。博納影業是2018年影視類企業中,僅剩的還在IPO排隊的企業。

這年影視公司整體表現也都不算樂觀,華誼兄弟、萬達、光線股價都在經歷著跳樓式下跌。華誼兄弟最高位時的31.13元/股,一路下跌到4.69元/股,萬達電影最高位時92.53元/股,一路下跌到16.64元/股。如此行業背景下,依靠著穩定的內容輸出,仍堅守在A股IPO路上的博納影業,反倒成為了行業的一桿旗幟

穩定持續的輸入高質量作品也是此次博納影業能夠IPO成功的原因。相比於資本道路上的崎嶇,近幾年博納出品的影視作品都收穫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2018年的《紅海行動》《無雙》,2019年的《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總計對博納貢獻了約19.4億元的毛利收入。

而博納的穩定輸出離不開其對內容的把控與規劃。在2020年披露的招股書中有顯示,博納股東不只阿里、中信、騰訊等這些大企業,還有如 林超賢、梁鳳英、韓寒、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陳寶國等知名導演、演員。博納與這些導演、演員都有著深度綁定關係,其綁定方式是 片約,而非資本。而這樣以內容方式的綁定,既保證了人員的穩定,也保證了作品質量。博納影業以自身在影視行業強有力的影響力,構建出強大的內容生產班底,這無論對於博納還是導演、演員們都是 雙贏效果。

根據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經營多年來,總共累計出品超過250部影片,其中有10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67部影片票房超過1億元,累計總票房超過 350億元,《十月圍城》《龍門飛甲》《桃姐》《明月幾時有》《一代宗師》《湄公河行動》《無雙》及《地久天長》等影片在中外各大電影節斬獲多個獎項,獲獎數量在民營電影公司中位居前列。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智取威虎山》等均成為了近年中國主旋律題材電影商業化運作的成功典範。並且 中國影史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博納影業主出品的占了 三部

2020年以來電影行業不景氣,而博納影業招股書披露,公司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9.97億元、27.84億元和31.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99億元、2.64億元和3.15億元。由於受到特殊時期影響,博納影業預計2020年營業收入21.27億元,同比下降31.73%,凈利潤為1.76億元,同比減少44.03%。2021年國慶檔,由博納主投的《長津湖》攬獲了57億元票房,2022年春節檔期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總票房也達到了40億元,或撐起公司近期利潤。

而博納這樣的成績是其它影視公司所不能達到的,也正是因為有這樣高質量的內容輸出能力,讓於冬能在近日採訪中有底氣說出, 「博納回歸A股不考慮借殼、不走捷徑,老老實實排隊。」「好萊塢幾大龍頭全部是上市公司,我今天的競爭對手也幾乎全部是A股上市公司,我們需要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把博納推向國際性的舞台。」

等待上市這幾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也發生了極大變化。影視行業受大環境影響,下游電影院冷清,上游製片方不敢投錢,行業正處於低谷。這個時候博納影業上市,或能為行業提振士氣。

— END —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創立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行業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fba6d2b3be3cd9e9ad76afacbba9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