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護衛隊3》中的至高進化在角色設定上保留了系列漫畫中的一些經典設定,諸如這一角色對生物進化實驗極度異常的痴迷、他對「反地球」的建造以及「至高進化」的面具。
同時「滾導」亦借鑑歷史人物和時代背景對這一角色進行了深度探索。可以說,「至高進化」 是《銀河護衛隊》系列,乃至整個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最具深度的反派角色。
區別於此前漫威電影宇宙中那些單純想要征服世界或者毀滅世界的反派角色,至高進化和滅霸有著諸多共同之處,他們更像是手握力量的「理想主義者」。滅霸想要通過消滅一半的人來實現自己改造宇宙的理想,而至高進化則想通過基因改造創造所謂由「完美物種」構建的「理想世界」。
《復仇者聯盟4》眾英雄與滅霸決一死戰的故事結局讓觀眾看到了電影給出的答案完全否定了滅霸的做法,但是問題是為什麼?在許多人看來,滅霸妄想通過消減世界一半人口從而讓剩下的一半人獲得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抉擇是近乎毀滅世界的惡魔行為。
然而在滅霸自己看來,他的努力是在拯救世界。從現實角度來看,滅霸的行徑與馬爾薩斯「人口論」中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即無節制的人口增長與有限的生產資料增長之間始終會存在矛盾,因此需要對人口數量進行一定的控制。
然而,控制人口數量是一回事情,而活生生消減全宇宙一半的生命又是另外一件事情。由此引申,值得思考的是,為了一部分人的幸福,而犧牲了一部分人獲得幸福的權利甚至剝奪他們的性命是否是正當的?進一步深思,我們每個人作為同樣平等的個體存在,是否有權利並運用這些權利去決定他人的生死,特別是當被我們決定生死的人並沒有犯罪,僅僅只是因為他們在一個特定的時間處於特定的位置或者被某個系統按照比例隨意挑選而出。
這些疑問其實早在這部電影上映很久以前便成為了困擾全世界哲學家已久的難題,例如著名的「電車難題」。
當犧牲一個人可以挽救五個人的生命時,人們該如何抉擇?是選擇讓事事件不受控制的繼續下去直至五個人死亡,還是選擇用一個人的死換取五個人的性命。
人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常常會完全困擾或者說被限制在這些問題本身的潛在假設中,事實上,在類似這樣一些的問題中,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是否有權利將一個活生生的人用數字加以代替?
同樣的,在《銀河護衛隊3》的故事中,至高進化是否有權利制定一個完美物種的標準,並用這樣一個本身就充滿著刻板印象和種族歧視思維的觀點去決定誰能繼續生存誰應該滅絕?我相信絕大多數觀眾和銀河護衛隊的抉擇是一樣的,即這樣一種觀點是完全不正確並且應該竭盡全力與之抗爭的。
正如許多哲學家和思想家在機器為什麼不能取代人這一問題上給出的答案一樣,即冷酷刻板的系統、標準、數字並不能真正代表一個生命的真實價值和最終歸宿。人本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至今,人類社會文明不斷發展並持續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同樣也是人類制定諸如法律法規等標準的內在要求,即所有的一切規定和標準都應該以人為最終的服務對象,也無法完全取代基於人本主義思想下的人性思考。
還記得一位哲學教授曾經在課上給自己的學生講過這樣一個例子:188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海難讓四位英國船員被困在一艘狹小的救生艇上,而陸地距離他們還有一千多公里。他們其中的三個人最終合力將其中一名最虛弱的成員殺死,並以他的屍體和血液維繫生命。最終,三個人成功獲救,但是他們最終因為涉嫌故意殺人被送上了法庭。
如果單純以數字來看,這個案例完全符合犧牲一人從而使幸福最大化的準則。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視角來看,眼前這個案例關乎到一條活生生的生命被自己的同伴殘忍地殺害,三人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甚至將死去同伴的屍體作為食物。
從人本主義的角度來看,三人這樣的行徑突破了倫理道德的極限,必須加以懲處。當然也有人會說,必須考慮到幾名海難倖存者是在當時那樣一種生存處境下基於現實境況做出看似不可理喻的野蠻行徑。
可假設如果三個人在殺害並分食了同伴屍體之後,並沒有幸運的在汪洋大海間獲得救援,那麼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情形呢?很有可能,三個人中的其中兩個人為了繼續生存下去,繼續殺害並分食自己的同伴。最後的兩個人如果仍然沒有獲得救援的話,再繼續自相殘殺。
康德曾經說過,「人,實則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於自身是個目的,並不是只供這個或那個意志利用的工具。」即便是在人的生命遭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時,任何人也不能或者說也沒有任何權利將他人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墊腳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一位曾經負責看管集中營的黨衛軍軍官在法庭受審時辯解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在長官命令下實施的並且符合當時納粹德國的法律法規,但法庭最終還是駁回了他的辯詞。
雖然納粹德國當時的法律法規確實是那樣規定的,但是軍官對這種違背人性且並不符合倫理道德的法律規定完全有選擇是否遵守的權利,任何法律法規的制定都不能違背人本主義思想,不合理的限制或者加重某些特定種族或者群體的義務甚至對其進行歧視。
回到電影,影片中的至高進化為了實現自己改造出完美物種的野心,反覆大量地用各種物種進行生物實驗,並且一旦實驗失敗就大開殺戒。
可悲的是,火箭和他的朋友們在被迫進入這一實驗之後不僅受盡了磨難,同時至高進化和他的手下還一直用所謂的「完美新世界」謊言讓這些身在囚籠中經過改造的生物滿懷著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電影中的情節很難不讓人想到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猶太人進行了史無前例、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根據後世統計,大約有超過六百萬猶太人在這場浩劫中被殘忍屠殺。
後來的很多學者曾經嘗試從各個角度去解讀希特勒為何要大肆屠殺猶太人,包括當時的德國國內在一戰慘敗以及全球經濟危機等社會歷史背景下,面臨著嚴峻的貧富差距、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納粹德國在完成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工業、擴充軍備和發動戰爭等諸多方面都急需大量錢財。發動對猶太人的種族清洗,不僅能夠以一種異常粗暴的方式實現對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同時能夠借種族優越論宣揚狂熱、狹隘的民族主義。
但正如《銀河護衛隊3》中的至高進化,很多研究最終都發現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之所以對猶太人大肆開展種族清洗運動,幾乎沒有任何的個人仇恨因素,而僅僅只是將人和財富等諸多因素完全作為純粹客觀的數據加以分析,最終得出的所謂的「合理選擇」。
納粹政府傳達給普通民眾的所謂「雅利安民族優越論」正如「至高進化」對「完美物種」的追尋,流露出的是一種喪失人性,將人作為問題對象的冷漠思維。也正因如此,喪失人性本真的純粹理想主義者對社會改造的追尋最終都殊途同歸,在泯滅人性的惡意下造成史無前例的悲劇性後果。
《銀河護衛隊3》的劇情最終以一種近乎神話寓言的情節設置向觀眾傳遞了「回歸人性,回歸真我」的思想。
掌握著驚人力量、瘋狂進行生物進化實驗的至高進化猶如希臘神話中毫無悲憫、渴望毀滅的泰坦諸神在新神的聯合抗爭下最終被擊敗。被至高進化關押的各個物種也在銀河護衛隊成員的幫助下最終逃脫了毀滅的命運,這段情節像極了諾亞方舟的故事結局——在不可避免的毀滅中迎接新生。
換句話說,正如《侏羅紀公園》中,男主角所說的那樣,「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每一個生命從降臨世間那一刻起都是自由平等的,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誰有權利能夠凌駕於所有人之上,掌握其他物種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