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不是打罵,不是貶低,而是…

2022-04-09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不是打罵,不是貶低,而是…

作者 | 桑梓

最近,被《相逢時節》中袁泉扮演的媽媽整破防了。

為了14歲的孩子,她選擇原諒出軌的丈夫,分居三年。

婚姻帶給她的疼痛,她閉口不提。

因為怕兒子發覺,三年間,袁泉一邊要維護丈夫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一邊努力掙錢,負責家庭生活全部開支。

但一味地忍讓和付出,並未讓丈夫回心轉意。

面對自己的過錯,丈夫沒有半點羞愧,反而頻頻出軌,還理直氣壯地把出軌原因歸於妻子身上……

太讓人窒息了。

女人為了孩子,忍受糟糕的婚姻,這麼做,真的值得嗎?

或許就像網友說的那樣——

一句輕飄飄的「為了孩子」,卻堵住了女人的所有幸福。

多少親子關係,潰於「為了孩子」

作家劉齊齊說過這麼一段話:

不把恩怨牽扯到孩子身上,是成年人該有的自覺。

如果我們為了孩子選擇原諒,一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二是對孩子也是一種心理負擔,三是貌合神離的家庭關係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2006年,舅舅在外打工,出軌了另一個女人。

家裡老人二話不說,當晚就買了票直奔過去,把舅舅拎了回來。

凌晨3點,寒風呼嘯。

舅舅跪在寂靜的祠堂里,哭著請求長輩讓他離婚,他說愛那個女人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

但老人們一致不同意,他們歇斯底里地大喊:

「你的崽才7歲啊,就算為了崽也要掐斷那些花花腸子!」

另一邊,舅媽在房間裡哭得泣不成聲。

就這樣,倆人正式開始「為了孩子」的婚姻生活。

他們的孩子,也就是我表哥,曾這麼和我形容他的感受:

「我爸沒出軌以前,我們家就像一個大大的堡壘,現在我爸出軌了,就像是堡壘里缺少了一塊磚或一扇門,半夜睡得都能被凍醒,但即便這樣,他們還要選擇視而不見,說那扇門是好的……」

原來,他爸媽平時從不吵架,也從不溝通,房間都是分開住的。

平時他不在家,家裡就像一灘死水,毫無生氣。

可只要一回家,就能看到兩張冷漠的臉上揚起的僵硬笑容。

「特別假,笑比哭還難看。」

長此以往,他夾在中間不知所措,便開始害怕回家。

現在,表哥也畢業工作了,每年春節都會藉口說單位有事,不能回家過年。

只有我知道,他是害怕父母的逢場作戲,讓他再度陷入窒息。

其實,孩子對家庭氛圍是很敏感的。

夫妻二人感情瓦解,即便同住一個屋檐下,不吵架、不離婚,孩子還是能從中覺察到異樣。

這種異樣感,會讓孩子不安,自責。

直至選擇逃避父母,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相信孩子,他或許與你同一戰線

有時候,父母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願相信孩子,尤其在婚姻這件事上。

電視劇《小敏家》中,有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

周迅飾演的小敏,在年輕時和廠長的兒子金波結了婚,生下兒子金家駿。

但隨著工廠倒閉,一家三口也發生了變化。

金波開始每天酗酒,喝完酒就回家發酒瘋,還動手打人。

小敏本來想著,為了孩子忍忍就算了。

但看著丈夫日復一日自我墮落,變本加厲地毆打施暴。

她果斷選擇離婚,在而立之年踏上了北漂之路。

從醫院最底層做起,一步步干到了主任護士。

若干年後,再談起當年離婚之事,小敏羞愧難當,哽咽著說對不起兒子。

沒想到兒子卻說:「媽,其實我支持你離婚,真的。」

哪怕後來金波想復婚,兒子也在鼎力阻撓:

「你們是原配,可你們也是屬於那種錯誤的原配。」

面對失敗婚姻,很少有父母會和孩子提起。

但有時候,孩子們金句頻出,懂得並不比我們少。

最近刷微博時,看到一位博主的自述,很是動容。

博主結婚10餘年,和丈夫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丈夫勸她,等孩子大一點再去辦理離婚手續。

可當博主把這件事和8歲女兒說時,女兒卻安慰她:

「媽媽,你現在快樂嗎?」

「我們老師說,人如果不快樂的話,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一定不能委屈自己。」

聽完女兒這席話後,面對未來的生活,博主更有勇氣了。

所以,永遠不要小瞧我們的孩子。

他們心思細膩,領悟力極強,比我們更能理解錯誤的婚姻有多痛。

也請相信孩子,他們或許剛好和我們站在同一戰線上。

給孩子最好的榜樣,是教會他及時止損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Paul R. Amato有一項離婚研究發現:

離婚,對於孩子的影響不一定全都是負面的。

如果父母坦然面對,彼此尊重,依舊可以撫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正如那句話說的:

「父母離婚本身是不會直接毀掉孩子,而是離婚後,父母的態度,才決定孩子的人生。」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父母離婚真的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嗎?

其中有一條評論,深得我心:

女孩10歲那年,父母就離婚了。

但在她印象中,但凡比較重大的場合,例如家長會、過生日、畢業典禮,都不會缺失父母的陪伴與愛。

即便離了婚,她的父母相處時也是彬彬有禮,從不惡語相向。

特別是博主的媽媽,那種溫柔豁達、及時止損的人生格局,一度讓博主佩服不已。

最後她感慨:

「很高興我父母做出了離婚這個決定,是他們教會我,感情不能將就,生活不能委屈,人世間的每一天日子,都應該對得住自己。」

所以,比起父母離異,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與愛。

只要父母育兒方式合理恰當,破碎的家庭依舊可以教育出健全的子女。

相愛時,好好在一起。

不相愛時,也請和孩子說明緣由,處理妥當,然後用另外一種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 End ——

作者:桑梓,用心寫字,用愛成文。專注婚姻、育兒類文章,讓您在婚姻、育兒路少走彎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98fb3fd9ab3c822a8c5ea4224ac8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