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雨計劃的真偽,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有沒有進攻德國的計劃?

2023-01-05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大雷雨計劃的真偽,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有沒有進攻德國的計劃?

昨兒聊了聊蘇德戰爭中關於冬天的一些問題,裡面帶了一句蘇聯有可能進攻德國。今兒來聊聊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有沒有針對德國的作戰計劃。

關於蘇聯進攻德國的計劃,來源是前蘇聯情報人員弗拉基米爾·雷遵(筆名維克托·蘇沃洛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所出版的《破冰船》一書,裡面描述了史達林準備趁德國在西歐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趁機進攻德國,對歐洲輸出革命。所謂大雷雨計劃,也是這會兒來的。

但是這裡面要注意一點,蘇沃洛夫本人原是蘇聯格魯烏的特務,潛伏在日內瓦的蘇聯辦事處裡面。蘇聯的一次行動失敗後,在1978年蘇沃洛夫叛逃英國。他本人是烏克蘭和俄羅斯混血,但自己堅定認為自己是烏克蘭人,他爺爺瓦西里是個反蘇主義者。這麼說吧,蘇沃洛夫這人的家庭成分就有問題,自己又是個叛徒。叛逃之後,說點蘇聯壞話,屬實正常,這是他在英國安身立命的本錢。所以,他這個話的可信度是非常低的。

而網上關於大雷雨計劃的文本,也就是個文本,上面沒有任何的高級將領的批示,甚至還有一大堆塗塗改改,非常不正式的一仗「文件」。這張「文件」不能稱之為作戰計劃,只能說是一張草稿。

到現在,蘇聯解體以後所解密的文件里,沒有任何關於蘇聯在1941年進攻德國的證據。所謂蘇聯準備在1941年夏天進攻德國,全靠蘇沃洛夫那張嘴。這事,屬於是空口白話,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能夠印證的。

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打了半年順風局,蘇軍基本就是一觸即潰。基輔一仗下來,60多萬人被俘。潰敗說明兩點,一點是這軍隊就是菜,而另一點就是這軍隊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對戰爭沒有預見性,沒有隨時準備打仗的這個心思。蘇聯如果琢磨這個時候對德國發動戰爭,他的軍隊應該是積極備戰的狀態,而不是在那躺平。

雖然說蘇沃洛夫的話沒有什麼證據,但是這並不能表明蘇聯就沒這個心。戰爭這事,從來都不是按本子打的,國際上任何形勢的變化,都可能影響一個國家軍事上的走向的,尤其是蘇聯那個龐大的國家。

蘇德戰爭爆發以前,德國先推了波蘭,然後進攻法國,低地國家和北歐國家一併被希特勒拿下了。這會兒的德國,已經是賺的盆滿缽滿了。而這個時候,希特勒是非常迫切的希望停火的,他向英國拋出橄欖枝:咱都親戚關係,就別打了,停火吧,我來保護你。邱吉爾就倆字:我不!

法國戰役之後,希特勒想抽身,但是英國就是和德國打個沒完,德國就沒辦法結束西線的戰事。而德國這邊,海軍又是個弱雞,沒法橫渡英吉利海峽和英國干。

德國入侵波蘭之後,蘇聯這會兒並沒閒著,蘇聯又是擴張又是拉小弟的,他的勢力範圍已經和德國的勢力範圍完全相接了。那麼這會兒對於德國來講,也是比較危險的時候。

德軍的主力部隊都在西線,而東線基本是大門對蘇聯敞開。這對於蘇聯來講叫啥?誘惑,典型的引人犯罪呢。邱吉爾這些人在這會兒,是迫切的希望史達林在背後捅希特勒一刀的。後來德國人也反應過來了,希特勒一回頭看了一眼史達林,也是一身冷汗。

對於德國來講,英國是一定要征服的,否則他就會被堵死在歐洲。而打英國,要海軍,登陸英國之後,還要大把的部隊。背後的蘇聯,說不清他會幹什麼,但是這個大國在德國背後,他就是個很嚴重的威脅。德國人的想法是,收拾掉這個威脅,回頭再收拾英國,看你投降不投降。

很多人用於印證蘇聯準備對德國動手的計劃,是基於1939年到1941年蘇聯進行的軍事動員和軍備擴充。1939年蘇聯施行普遍徵兵制,並且將入伍年齡從21歲調低到18歲。等到了1941年初期,蘇聯軍隊已經擴充到了500多萬人,有兩百多萬囤積在邊境線上。

而這點其實也不能說明蘇聯準備對德國動手,蘇聯進行的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擴軍。咱就這麼想,德國進攻波蘭,又在歐洲四處開打。這會兒掰著手指頭算,也知道下一個要對付誰了,而你能坐以待斃麼?肯定是要擴軍的,肯定是要進行籌備的。並且軍事動員,也沒害處,一旦德國人來了,自己也有兵力應對,看著狀態好,沒準還能主動出擊一波。蘇聯的擴軍,不能作為蘇聯準備對德國動手的直接證據。

現在可以說蘇聯在巴巴羅薩計劃前沒有進攻德國的計劃,但是一旦德國一直死盯著英國,不顧及蘇聯這邊。那麼蘇聯面對德國的誘惑,肯定會有想法,沒想法是不正常的。對於蘇聯來講,這是誘惑,也是機會,這樣一個誘惑一直擺在面前,他能不動心麼?

1931年的時候,關東軍在東北發動了918事變,本身這事就是關東軍核心層的那幾個人的一次冒險嘗試,結果收到了奇效,打得挺順暢,日本國內就坐不住了,盯著這塊肥肉就開始動手了,這肥肉不吃白不吃。

那麼蘇聯要是一直面對著德國空蕩蕩的後方,他會不會動手?機率很大。德國的後方,就是誘人犯罪呢,史達林要是不動手,就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蘇聯這邊本來就在整備軍隊,他的軍隊實力會越來越強,軍隊數量也會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充足。英國那邊纏住德國,蘇聯這邊兵強馬壯了,而德國那邊後背空虛,蘇聯人腦子裡的想法只能是:試試。這會兒制定計劃、集結軍隊,打個突襲,完全可以,打不贏撤回來就是了,賣兩個小弟也行。

蘇聯一直都是有將革命推向世界的想法的,作為他那個級別的大國,不可能沒有這個想法。二戰後的東西方割據,並不是從二戰結束才有的,而是早就有了這個想法,只不過是二戰結束以後,蘇聯的軍隊走遍了東歐,這才有的機會。

蘇聯怎麼輸出革命?還是戰爭。通過戰爭,推翻對方政權,扶植自己的傀儡政權,扶植完了他就是老大。1920年蘇俄對波蘭動手,就是在將他的革命推向歐洲,只不過這仗打輸了而已。而這一場戰爭,法共、意共、德共都是支持的,都做出了響應。而這一點看,蘇聯是有在西歐建立政權的基礎的,起碼他不缺領導人。

蘇聯在1941年的時候,已經是歐洲一個大國了,甚至是霸權國家了。而德國在1941年的時候,占領了整個西歐。這樣兩個歐洲霸主湊一起,是一定會打起來的,這是必然,只能有一個老大。只不過這仗,是德國人先動的手。

咱們今天聊的是1941年的時候,蘇聯有沒有進攻的計劃。從證據上看,是沒有計劃。而從形勢上看,一旦德國被英國纏住,全身心盯著英國,蘇聯進攻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戰爭的計劃,都是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而制定的。你可以說1941年蘇聯沒有計劃,那麼1942年、1943年呢?一旦德國建立了足夠的海軍,準備登陸英國了,德國背後還是空的,誰能保證蘇聯不捅他一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18f790bc500495376a0cee93313e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