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外語太煩了!人類為什麼還沒有統一全世界的語言啊?

2023-12-06     果殼網

原標題:學外語太煩了!人類為什麼還沒有統一全世界的語言啊?

太長不看版

為什麼人類至今都沒能統一全世界的語言?

首先,語言本身就有獨特意義,帶著民族驕傲或是個人信息,沒人想突然放棄。

其次,就算所有人都突然開始用某種「世界語」,它還是會在不同的地方發生不同的演變,最終成為各式各樣的「方言」——跟現在一樣。

我有次在秘魯一家中餐館的經歷特別有意思。當時我和店裡的一名服務員交談,對方是一個不會說英語的中國移民。於是,我倆就用對我們來說都是第二語言的西班牙語交流了起來

這讓我開始思索一個問題:如果全人類都學習同一種語言,那麼我們所有人就都可以相互交流了,究竟為什麼不這樣做呢?換言之,為什麼大家還在使用不同的語言?

事實上,人們做過多次嘗試,想要創造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世界語(Esperanto)。然而事實證明,出於種種原因,我們恐怕永遠也不可能有全人類通用的語言。你大可以試著列出一些原因,這些原因肯定都有道理:比如語言代表文化,比如並不是人人都接觸得到用來傳播世界通用語的網際網路,比如要讓每一個人都同意的事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政治很複雜,等等。

技術的因素、科學的因素、文化的因素都可以幫助我們探求,為什麼人類、為什麼現在的全球不太適合使用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語言是一種身份認同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理論音系學家馬克•埃特林格(Marc Ettlinger)目前在研究腦損傷、聽覺障礙和語言的關係。他告訴我:「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傳達了大量有關『我是誰』的信息。我們有各自的身份,於是我們就有各自的語言。人們過去以為,隨著電視的發明普及,方言會同化,人們會說通用權威方言。但後來我們發現,由於媒體同質化,美國各地的方言差異反而更明顯了。人們在尋求更多的方式來使自己有別於他人。」

語言就是一種身份認同。在埃特林格看來,這比單單說語言是「文化」要區分得更具體一點。

如果兩個人可以使用克林貢語交流,那他們顯然擁有某種共同的身份——《星際迷航》愛好者|美劇《生活大爆炸》

有種現象可作為典型的例子:(美國)聽饒舌音樂的郊區白人孩子,會有意無意地去用一種他們從未接觸過的城裡黑人說的英語方言。這兩種方言混雜後的語言,向外界傳達了說話人的某些信息。

方言不是一種語言(儘管怎樣界定方言和語言的問題在語言學領域時有爭議),但上面的例子可以說明語言是如何發展的。說丹麥語的人和說德語的人之間大多能相互聽懂,挪威語和瑞典語之間、烏爾都語(巴基斯坦官方語言)和印地語之間也是如此,但出於政治和身份認同的原因,這些語言都被認為是各自不同的語言。按照埃特林格的說法,當一個丹麥人說著丹麥語時,其實是在說:「我是丹麥人,我以身為丹麥人而自豪。」

自豪的丹麥人|The New York Times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持續對抗,導致兩國讓他們的語言也儘量獨立。烏爾都語和印地語雖然都源自一種叫印度斯坦語的語言,但是現在需要產生新的技術詞彙時,印地語會藉助於梵語,而烏爾都語藉助於阿拉伯語。

各國在保存、保護和推廣自己的語言時,往往有其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任何一種語言在技術語域的發展都是其演變的重要一步,因為這意味著它明確化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建立只用這種語言教學的大學,能用這種語言撰寫科技論文和法律,等等。對於很多群體來說,擁有一種專門的語言就是在表明「我存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ttp://daomeiguoyouxue.com/

這也是為什麼從政治角度上,像巴斯克語和庫爾德語這類語言對於使用它們的人十分重要。「在土耳其,庫爾德人的身份非常重要。但是還有一種語言——拉茲語,它正在消亡,它在政治上不強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語言人類學博士生里卡多•里維拉(Ricardo Rivera)告訴我,「拉茲人的孩子說土耳其語。拉茲語並不是一種民族標誌,這點和庫爾德語不一樣。」

我們不知道全世界總共有多少種語言,多數專家估計現有7000種上下,而埃特林格認為這比過去少了很多,幾百年前有1萬多種語言。語言衰退的最主要因素是殖民化、與當地人的暴力衝突,全球化以及城市化進程。這些原因幾乎全是社會學和人類學上的,而非語言學或科學上的。比方說,今天你生活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小村子裡,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出路,你很可能會想搬去這個國家的大城市。而這麼做的同時,很可能你就丟下了當地的土話。

為什麼語言會不斷演化?

為什麼新的語言會不斷形成?

新的語言不會一夜之間出現,但新的語言確實還在不斷形成且具有實用性。例如在波斯灣,南亞過去的一大批移民形成了一種新的洋涇浜,即阿拉伯皮欽語。皮欽語是兩個沒有共同語言的群體需要溝通時採用的一種原始交流方式。儘管皮欽語不能算作像法語之類的真正的「語言」,但可以看作是一種新語言的萌芽。皮欽語通常並沒有確定的語法,但它們常會演變成克里奧爾語(creole),也就是由混合語而產生的語言。

電影《降臨》展示了兩個沒有共同語言的群體初遇時的溝通方式。

過程大致是這樣:沒有共同語言的成年人之間用皮欽語交流,這種皮欽語一般混雜著一些簡單的字詞、音調和肢體語言。不過這些成年人仍然有自己的母語,這一點很重要。而當新的語言出現母語使用者時,它的發展速度會加快很多。自然而然,這些成人有了孩子後,皮欽語會成為多數孩子的母語。接下來,真正有意思的事就出現了。

「假如是一個比較固定的群體,這種皮欽語就會成為下一代孩子的母語。然後,它會自然地發展出語法,因為這是他們必須使用的。」里維拉說。

這就是極為有趣的地方:語言在演變,一直在演變,而孩子往往就是推動語言演變的人

下面我們可以來看世界語了。

為什麼不會有一種

通用的第一語言

世界語是19世紀末由波蘭眼科醫生柴門霍夫(L.L. Zamenhof)發明的。沒錯,就是「發明」。世界語是一種「人造」語言,也就是說,它是由一個人或一群人有意識地設計出來的(其他例子還有克林貢語和精靈語)。柴門霍夫設計世界語的目的,就是想讓它成為一種全世界通用的第二語言。他當年的希望倘若成真,那麼我大概就會和那位中國服務員講世界語了。

大範圍來講,世界語算不上流行,據說頂多有200萬會說世界語的人。然而,這在通用語言方面已經是最成功的一次嘗試,世界各地都有世界語的聚會和會議,有世界語的科學期刊和世界語雜誌,在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上還有一門世界語課程。我曾聯繫西雅圖世界語協會的人想聊聊世界語,但未能如願,因為該協會的會長當時「正和另外九名世界語學者進行為期一周的徒步旅行」。

「他們來自法國、德國和瑞士。我們一起徒步、吃飯時就各種話題熱烈交談,只用世界語。」他在電子郵件中跟我說。

一些世界語動物單詞|yayesperanto.com

人造語言不是母語,因此通常演化方式並不一樣。

「每個初學語言的人都會對這門語言提出一些改良——這是學習該門語言的一部分。」美國世界語學習組織Esperanto-USA的主管哈里斯(William Harris)告訴我,「大多數時候這些改變走不遠,因為假如你想要掌握一門去某個地方(比如說去中國)時能使用的語言,你就不能混淆這門語言。」

正因為如此,哈里斯說,世界語並沒有專門的「方言」,因為學習世界語的成年人都自覺避免給這種語言帶來改變。一個講世界語的俄羅斯人也許帶俄語口音,但她不會去使用完全不同的詞彙

圖片來源:sasint

無論如何,很多語言學家只是把世界語視作一種少見而有趣的東西,而並沒有像對待自然語言那樣,把它當做強烈想要研究的對象。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些驚人的情況:有的世界語學習者對這門語言過於投入,開始讓自己的孩子把世界語當作母語來學習

於是,世界語就成了這些孩子的自然語言。這些孩子做著孩子們會做的事改變語言規則。而成人不可能注意到並一一校正每個改變。

「兒童的大腦運作方式決定了他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會對語言做出改變。一個典型的例子叫過度規則化。在英語中,小孩可能會說『I eated the cookie』(把不規則動詞當作規則動詞進行變化),」埃特林格說,「一段時間後,這類東西會變得規範化,變成被接受的用法。」像這樣的改變,以及許許多多其他變化,是現代英語不同於幾百年前的英語的原因所在。

於是,同樣是以世界語為母語者,一個在中國的人所做的改變會不同於一個在芝加哥的人,而後者所做的改變又會不同於一個在芝加哥郊區的人。事實上,在這方面僅有的一些研究發現,作為母語的世界語確實和習得的世界語是不同的。全球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但又沒有緊密到讓這種改變也在全世界的每個角落以同樣的形式發生。

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可能是最著名的世界語母語者|tabletmag.com

前面講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就算有某種自然力量讓所有人一覺醒來後開始說一模一樣的語言,這種語言也會變化發展,最終讓我們又走到和現在一樣的境地,也就是擁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語言。「任何一個試圖創造語言的人都應該明白,語言是變化的,並且在不同的地方不會朝著同樣的方向變化。」埃特林格說。

那麼,說世界語的人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學一種永遠不會變成世界通用語的語言呢?這最終還是要回到「語言是身份認同」這一點上。

埃特林格說:「當你聽到有人在說世界語,你馬上就知道,這是一個重視全球化和相信人類力量的人。他們說世界語,是因為想要把世界大同的共同夢想傳達給別人。」

作者:Jason Koebler

編譯:JIDUDU

編輯:odette

一個AI

人類啊,那可是一種連豆腐腦是甜是咸、月餅里有沒有肉、吃餃子蘸醬油還是蘸醋都能打起來的動物……

世界語?發明這個的人,未免也太樂觀了……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02b4eaf6ef54f25114fb7df64cd2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