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不再姓宗?
7月15日,有關「娃哈哈千金」宗馥莉辭職的消息一經爆出,立即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曾經被評為「父輩豐碑下的鏗鏘玫瑰」的她,也逐漸被部分股東削弱了職權。
而同為企業千金,「華為長公主」孟晚舟的商業之旅,正平穩進行著。
此時此刻,宗慶後和任正非的「高瞻遠矚」也漸漸顯現了出來。
自2024年2月25日,宗慶後離世後,獨女宗馥莉成為了父親的唯一接班人。
但不到5個月,便傳出了她請辭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的消息。
在宗馥莉全網霸屏之後,宗慶後胞弟宗澤後發了聲。
他對此事的回覆是:是件好事。
同時,也對宗馥莉上任後的大刀闊斧表示了否定。
他認為在接班娃哈哈之後,首先應該考慮如何通過做好事獲得旁人的認可。
而不是一上來就鋒芒畢露。
正所謂「剛易折」。
與此同時,娃哈哈身為國企控股公司,接班人不過是個「職業經理人」而已。
只有夾著尾巴做人,才能保證自己的職權。
雖然宗澤後是宗馥莉的親叔叔,但在這件事情上,他似乎並沒有為侄女說話的打算。
話里話外也全是對侄女的公開批評。
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叔叔的這番話,明貶實褒。
看似批評,實則是對侄女的維護。
其實說到底,身陷囹圄的宗馥莉,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很難憑藉29.40%的股份,與46%相爭。
從持股比例來看,娃哈哈是一家國企控股公司。
1978年,杭州市上城區文教局承包經營了校辦企業經銷部。
正在學習企業管理的宗慶後毛遂自薦。
為了能夠順利被選拔,他主動將文教局要求的4萬元創利指標提升到了10萬元。
就這樣,他成為了經銷部的經理。
為了更好地經營,他借來了14萬元。
試圖靠代銷棒冰、汽水、以及文具紙張等讓連年虧損的經銷部起死回生。
雖然是經理,但手底下也就只有兩名退休的教師而已。
由於大部分商品都是薄利,所以宗慶後經常蹬著三輪車去給顧客送貨。
後來,他在上城區的40多所學校中,擁有了良好的口碑,並逐漸建立起了銷售網絡。
宗慶後的商人屬性,似乎是與生俱來一般。
僅有初中文憑的他,在1981年便明白了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於是,他在1981年到1988年之間,學習著各種各樣的管理知識。
在將經銷部逐漸做起來之後,他接到了不少代銷的生意。
並通過代銷「中國花粉口服液」這款營養品,讓清冷的廠家變得供不應求。
之後又說服杭州計委建立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
最終,在1987年11月底,實現了436萬元的銷售額。
當年僅有3人的經銷部,也壯大至了130多人。
與此同時,他決定開發自己的產品。
用5萬元的經費開發了兒童營養液。
由此,「娃哈哈兒童營養液」正式推出。
1990年,宗慶後正式註冊了「娃哈哈」商標。
從1988年到1991年,僅用兩年時間,宗慶後便實現了4億元的年銷額。
在他大展宏圖的時候,他的女兒宗馥莉總被他忘在身後。
在女兒的視角中,父親從未好好地陪伴過她。
但懂事的宗馥莉並未因此與父親心生嫌隙。
1996年,還在上初二的她,要求父母將她送到國外讀書。
這一讀,就是八年。
直到2004年,她才正式回國,並加入娃哈哈集團。
初入集團,她先從生產管理做起,在逐步了解之後,擔任基地主任助理、分公司總經理等職位。
在各種基層工作中,她逐漸有了自己的經營之道。
2007年,她執掌了宏盛飲料集團。
加入之後,她在地皮、設備、團隊等各個方面深度參與。
並邁出了飲料上游產業鏈的第一步。
那便是成立了飲料機械生產企業。
隨後又成立了印刷包裝、食品科技、飲料灌裝、物流倉儲等全產業鏈。
她負責生產管理,宗慶後負責營銷銷售。
但在2013年,父女的發展方向逐漸有了分歧。
宗慶後力推集團的多元化發展,不斷推出各種新品,但每個產品的周期只有六到七個月。
同時,他還計劃進軍零售行業。
但宗馥莉並不這麼認為。
她認為,宗慶後雖然靠經銷發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模式已經不再可靠。
既然如此,倒不如大力發展電商領域。
宗馥莉曾說「在公司的制度管理上,我覺得我比我爸做得好」。
在娃哈哈早年前的人事架構上來看,宗慶後像是整個集團的大腦。
他們每天都在等著宗慶後的指示。
在2013年之前,集團從未設立副總。
公司大大小小的決斷全權由宗慶後一人決斷。
但宗馥莉不同,她會系統化地安排每一項流程。
2016年,她在宏盛建立了BPM系統,將業務流程系統固化。
2018年,出任品牌公關部部長的她,一經上任,直接換掉了合作了20年的王力宏。
宗慶後的做事風格,事無巨細,有他在,集團才能持續30多年屹立不倒。
但過於親力親為的管理理念也讓集團的發展與生存極其依賴宗慶後。
而在宗慶後逝世不到五個月,集團便因宗馥莉的雷厲風行,對她提出了質疑。
最終,導致了「請辭」一事。
與宗慶後的「經銷商理念」不同的是,任正非對華為的創新與轉型,為孟晚舟的接班提供了完美地基石。
在教師家庭中成長的任正非,研究出了獨屬於自己的哲學。
在父親的告誡下,他牢記知識就是力量。
大學時,他先後自學了計算機、自動控制以及三門外語。
還讀了許多邏輯學、哲學方面的書籍。
大學畢業後,他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軍旅生涯。
1983年,隨著基建工程兵的撤銷,他前去南海集團的電子公司擔任了副總經理。
但後來,因一筆200萬元的貨物被騙,他被撤銷了職務。
隨後,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他決定主動破除這場中年危機。
1987年,他借來了2.1萬元作為華為公司的啟動資金。
雖然主業是銷售通訊設備,但為了餬口,他還賣過火災報警器、減肥藥等。
1988年,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做起了小型程控交換機的代銷。
由於那時的交換機都是進口貨物,所以價格十分昂貴。
在費盡口舌獲得了2000萬元的賒貨之後,他終於收穫了創業以來的第一筆資金。
與此同時,他開始著手帶領華為研發交換機。
1991年年底,華為團隊研發的新型程控交換機正式推出。
隨後,他又準備研發能承載上萬名用戶的大型交換機。
當時,他向員工下了軍令狀,「若是研發不成功,他只有從樓上跳下去」。
幸好,他成功了。
1994年,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推出,占領了國內的大部分市場。
1997年,他走訪了美國IBM等高科技公司。
之後,在華為內部進行了國際化變革。
1993年,在銀行失業的孟晚舟進入了華為。
起初,她做的是一些文件列印和總計轉接等瑣碎工作。
隨後,在財務專業碩士畢業後,她進入了財務部門。
2003年,她對於華為的財務組織進行了變革,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實現了全球財務組織的運行。
雖然她在財務方面,頗有成就,但華為始終是以技術為優。
所以,在任正非看來,沒有技術知識加持的孟晚舟絕沒有做接班人的可能。
但實際上,她在財務以及人事方面的技能已經遠超許多專業人士。
而在2018年年底到2021年9月底之間,她被軟禁在加拿大長達三年。
在這期間,她的動態也與那場「貿易戰」息息相關。
那三年期間,她不僅是華為的CFO,還是與華為分割不開的代表性人物。
在2021年回國之後,億萬的中國人民為之歡呼。
此時此刻,她也終於有了做接班人的資本。
2022年4月1日,孟晚舟擔任了華為的輪值董事長。
2023年4月1日,是她的首次當值。
後續的半年時間裡,華為2023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歷史新高。
由此證明,董事長不一定要技術過硬,但一定要有謀略,有戰略。
這六個月的當值,也讓孟晚舟成為了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由此看來,任正非安排「輪值董事長」一計,實屬高明。
既可以讓孟晚舟積累管理經驗,也可以讓她接班人的繼位順其自然。
對比之下,宗馥莉的突然接手,的確有些難以服眾。
畢竟,要想擔任企業的領頭羊,只有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還要有一定的資歷和威望。
如果,宗老在世時,也為宗馥莉安排「輪值董事長」,或許就不會是如今這樣的局面了。
不得不說,高瞻遠矚的任正非的確「精明」。
古有穆桂英、花木蘭!今有孟晚舟、宗馥莉。
「富貴相」,也是對兩人氣質的最好詮釋。
兩人雖然同為接班人,但她們的經營理念和發展策略卻大不相同。
一個重在產品,一個重在用人。
在2024年的50C創富榜中,宗馥莉的名字排在第23位。
毫無疑問,她成為了中國女首富。
與宗慶後的慈眉善目不同,宗馥莉的長相頗有幾分「攻擊性」。
從她的神情以及談吐不難看出,她是一位天生的女強人。
鋒芒畢露的經營理念,與她的氣質,不謀而合。
甚至和父親相比,她會更加強勢。
但孟晚舟卻不同。
她的身上有著宗馥莉所沒有的溫婉。
或許是她年長宗馥莉十歲,也或許是她有兩段婚姻和四個孩子。
家庭的洗禮、感情的呵護,讓她的眉眼充滿了柔情。
不怒不威,不驕不躁的性格,讓孟晚舟有了一絲當家主母的風範。
如今,已經42歲的她,並不急於談婚論嫁。
摩羯座的她,是個務實的人。
能遇到就遇到,遇不到就算了,一切隨緣。
她從未交過男朋友。
原因是她的條件太與眾不同了,導致無法分辨追求者的動機。
而宗老在去世之前,曾表達過對女婿的要求。
「為人正派,人好,能幹」
但終究,在他去世之前,沒能看到女兒的大好未來。
除了男兒當自強,女兒也當自立。
「富二代」從來都不是貶義詞,而是父母給予他們的最佳標籤。
但如何將這一標籤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光芒,還要靠自身的努力。
孟晚舟和宗馥莉的人生髮展,也意味著,女性企業家的時代,早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