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收款碼追查4年數據要補稅?微信支付寶都回應了!

2022-02-16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個人收款碼追查4年數據要補稅?微信支付寶都回應了!

最近幾天,關於微信和支付寶的一則消息,讓不少人心裡發慌。

消息是這樣說的:「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不得用於經營性收款!一旦數額較大須按4.5%補稅,並有滯納金與罰款,還要追查近4年的數據。月底以後公司個人微信和支付寶不再收款。」

對於很多小本經營的店主、攤主來說,用個人收款碼做生意似乎已經成了習慣,如今傳言傳得有鼻子有眼,清清楚楚寫明「補稅」「滯納金」「追查4年數據」的細節,由不得他們不焦慮。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得人心惶惶。逼得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緊急做了回應。

那麼,這事到底是誰爆的料?傳言究竟有譜沒譜?榜姐今天就來說道說道。

01 謠言起於微商

這則流言,其實源於「微商教父」龔文祥。

作為深耕微商領域的「大佬」,龔文祥曾一手打造了品牌「觸電會」,號稱占據整個微商市場80%的銷量。

去年11月30日,龔文祥在自己的社群里發表了一封很長的會員公開信,向各位觸電會的會員說明自己將要退出微商行業。他表示,之所以選擇退出,是因為遭到了工商稅務等部門的聯合查處,導致公司破產,高額處罰讓他負債纍纍,甚至傾家蕩產。

在公開信中,龔文祥提醒會員「一定要打公帳(註:原文「帳」為錯別字)」「無論你過去4年還是現在只要是微信收款的,被大數據檢測到未來一定是按照你微信收款總額45%補交個人所得稅。」

當時正值稅務清查的風口浪尖,雪梨、林珊珊剛因偷稅漏稅出事沒多久,各大網紅主播人人自危,開始對稅款進行大規模的補繳。龔文祥作為微商巨頭,在敏感時期所說的敏感發言,自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雖然後續查明,龔文祥所涉的偷稅漏稅問題可能並沒他所說的那麼危險,多半屬於賣慘的自我炒作,目的是藉此機會再收割一輪粉絲,但其中有關稅務的言論卻廣為流傳。

大約是因為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失真,傳言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個人收款碼將被追查4年數據」「數額較大需要按照45%補稅,還要繳納滯納金和罰款」……

正所謂三人成虎,古人誠不欺我。

02 傳播引起誤讀

除了龔文祥的話被斷章取義以外,新規的發布也造成了大眾對於付款碼的誤讀。

付款碼在生活中已經很常見了,它分為「個人用」和「商戶用」兩種。隨著支付寶、微信用戶量不斷增加,中小商戶如果沒有付款碼,簡直難以維持經營。但由於沒有具體規範,相關部門監管起來勢必有一定的困難。

於是,2021年10月13日,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將常用的支付寶、微信收款條碼支付納入監管,並提出新規將於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按照新規,有明顯經營特徵的個人收款條碼用戶,只需要把個人收款條碼換成商戶收款條碼就行,收款不受影響。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正常掃碼支付或收款都沒有影響。

也就是說,所謂的「收款碼不能用」純屬誤讀。新規開始執行後,商戶只需要把過去用的「綠牌子」「藍牌子」個人收款碼換成商戶收款碼,就可以繼續正常營業。而且「換碼」還會有一定時間的過渡期,並不會一刀切。

而這項工作,與「追查近4年個人收款碼數據並要求補稅」並無關係,支付寶和微信都回應稱是謠言。

如果有商戶不換碼,那恐怕不行,因為根據微信支付方面的透露,平台會根據監管部門公布的標準來區分用戶,符合升級標準的,平台就會發通知,提示用戶把收款碼升級為經營收款碼。

03 結語

3月開始執行的新規不只有收款碼,還有個人存取現金業務。

根據規定,如果個人存取款超過人民幣5萬元或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銀行需要識別客戶身份,並對該筆資金的來源及用途進行登記。

現金流和收款碼的管控新規,其實都與近幾年頻繁出現的「賭博」「電信詐騙」「洗錢」等現象有關。

另外,過去不少商家為了方便,會在小程序里申請一個靜態的收款碼,並列印出來貼在牆上。這些靜態二維碼有效期很長,在商家疏於管理的情況下,很容易就被不法分子找到可乘之機進行替換,給商家造成損失。

隨著新規的推行,靜態二維碼原則上被禁止用於遠程非面對面收款,可以為商家的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將商戶收款碼與個人收款碼進行區分後,也可以更便捷地規避偷稅漏稅現象,你懂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56bc6587312ab75d0bc123714fdbe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