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的全球挑戰和機遇

2023-12-20     金投網

原標題:中國電動汽車的全球挑戰和機遇

憑藉高品質、創新設計和有競爭力的價格,比亞迪、蔚來、小鵬、紅旗和領克等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越來越贏得歐洲消費者的青睞。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ACEA) 的統計數據顯示,到 2022 年,中國品牌將占歐盟 (EU) 電動汽車銷量的近 4%,而三年前這一比例為 0.4%。2022 年,歐盟進口了超過 50 萬輛中國製造的汽車,其中約 63% 是電動汽車。

看著中國電動汽車蓬勃發展,歐盟不幹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傾銷調查,一時間似乎再度點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部分不友好聲音。

先說歐盟,海關數據顯示,比亞迪的Dolphin緊湊型跨界車和上汽旗下名爵的MG 4等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的平均售價約為本土的兩倍。即便如此,中國電動汽車均價還是比歐洲資產的便宜。

美國是比較直接,電動汽車零部件想方設法排除中國,阻撓雙方企業直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激進的人已經「瘋了」。

之前寧德和和福特在美國密西根州要建電池廠,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停了,而且大機率要黃了。廠址選擇的這個鎮子,被部分議員各種詆毀,現在批准建廠的這個美國官員也被罷免,然後上來一個極又的鎮政府,立即撤銷了之前的決議。

更離譜的是,美國不是搞了個電動汽車指導意見,其中不僅要求不能使用中企的零部件,兩年以後連關鍵礦物原材料也不能用。

然而,美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希望國會投票推翻財政部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指導,他說原材料上兩年期限不行,必須立即開始,不然就是增加了對中國的依賴。

由此可見,美國眼下瘋狂的政客層出不窮,目的只有一個——阻止中美合作。

不過,實際上都是自欺欺人。美國代表所有汽車製造商的汽車創新聯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表示,沒有兩年過渡期,美國否則幾乎所有汽車都將不合格。

實際上,除了歐盟、美國以外,英國,加拿大等國內部都有對中國電動汽車不友好的聲音,

包括美國自己的特斯拉。

例如,加拿大目前的特斯拉大多從中國進口,而購買的話可以享受5000美元補貼,相關製造商打算遊說政府也把中國製造排除在外。

加拿大統計局的貿易數據顯示,與前一年相比,2023年1月至10月,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價值已從6610萬美元躍升至18億美元,超過2700%。在1月至10月的同一時期,從美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價值從39億美元下降到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

當然,不管怎麼說,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中國,尤其是關鍵礦物,越帶有偏見,最終結果就是汽車造價越高,得不償失。

而且,根據東京分析公司 Patent Result 的數據,2010 年至 2022 年,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在電動汽車充電和電池更換相關領域提交了 41011 件專利申請,遠遠領先於全球任何其他國家。

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電動汽車不再是歐美傳統印象中的價格優勢具備,但性能上跟不上的舊思維,中企的電動汽車已經在質上取得了巨大進步,甚至許多領域已經領跑全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4f956b73d0f0956535a10366849fb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