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可避免,處理方式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有人情緒激動,罵罵咧咧動手打人,雙方互不相讓,從爭執到打人,從理論到暴力。
有人心平氣和,好聲好氣笑臉相迎,雙方握手言和,共同換位思考,避免嚴重後果。
道理大家都懂,可真當事情發生,又有幾人能理性看待呢?當感性占據頭腦、情緒控制行為時,你會激動會憤怒,會選擇最痛快的方式,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卻思考不考慮後果。
能夠理性思考的,能夠控制情緒的,都是為日後著想,不能貪圖一時痛快,葬送自身大好未來。有時他們也無奈,明明自己沒有錯,卻要忍受他人的重拳與辱罵,上哪兒說理去?
有時沉默帶來的不是適可而止,而是對方的變本加厲,如果你選擇還手,那性質就不一樣了。有的理性思考是迫於無奈,你能說不願還手嗎?肯定想,但要考慮事情的後果。
事情發生在河北廊坊,一位城管當街暴力執法,對著貨車司機一頓輸出,一拳兩拳三拳,嘴上罵罵咧咧,其餘城管在車前站著,並未有阻止的意思,好像是那位城管堅實的後盾。
打人的城管打開車門,理直氣壯的站在那裡,嘴上說著什麼,但看這個架勢,可不是什麼善茬。其餘的幫手圍在車前,並盯著車內的司機看,打人者先給了司機一拳,力道很大。
旁邊有同事用胳膊推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能打人,可結果呢?可能是並未理解他的意思,可能是覺得自己人多,自己的身份特殊,上去又是一拳,讓人看著十分憤怒。
打完人後他怎麼說?「你再瞅一個,來,你再瞅一個」,你動手打人了,不能讓人家看你了?如果每個看你的人,都要打上一拳的話,那實在是太過蠻橫無理,與身份有違。
有不少人站在旁邊觀看,大機率是看戲的吧,也有人選擇拿手機錄下,這便是證據。知情人稱,貨車司機全程沒有反抗,被打後駕車駛離。他想反抗,可問題是,真的行嗎?
事情公布後,引起網友熱議,大家對此看法不一,有人建議嚴懲打人者,有人支持貨車司機維權,有人覺得事出有因,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但為什麼打人,必須要弄明白。
「你思考一下,他們這膽子,是從哪裡來的?」
「就這誰敢反抗呢?動不動就判個互毆」
「這位又是臨時工吧?肯定要解聘的」
「必須嚴懲打人者,給貨車司機一個公道和交代」
誰都不願此事發生,但貨車司機是理性的,他並未還手,可能是有其他的工作。只是這位打人者醜惡的嘴臉,讓人看著極為不舒服。只希望他能夠得到應有的懲罰吧。
如果換做暴脾氣的人被打,還手是肯定的,甚至可能變本加厲。當你動手打人時,心中的憤怒會發泄,可是否考慮過他人的感受呢?如果遇到了狠人,可能後悔都來不及,沒有機會後悔。
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