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華原創丨平民之惑(隨筆)

2023-10-30     真言貞語

原標題:石清華原創丨平民之惑(隨筆)

平民之惑

隨筆

文/石清華

公元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九點二十五分,正在家看新聞的丁老師,被樓下的吵吵鬧鬧呼喚到迎著陽光的窗邊。

憑窗眺望,隔著塑膠跑道的操場,也就八十米左右吧,儘管居高臨下,但光芒四射的紅日,弄得東南角的八層高樓下的一群人搖搖晃晃,不甚了了。向窗簾旁移了移,避開閃閃爍爍的無數金針,那十幾個人便一目了然。

兩個個頭不高的老男老女,是兩河中學一名老師的岳父母,因為有幾個錢,就一同嫁了進來,且買了學校新建的「豪華」住宅。一百五十平方米左右,對於長久承包講台者來說,似乎難以企及,也許是教書一輩子所追求的夢想吧。當然,這樣的「豪華」相較於達官貴人的別墅,那就相形見絀了。他倆在人群中走來串去,兩張嘴快速開合,指手畫腳。一個中等個兒的胖男子,上穿白色T恤衫,戴著墨鏡,指揮若定:「梅旦,你什麼意思,牛老闆搭個棚,與你學校有什麼關係?」

梅旦,現任兩河中學校長,上穿紅色T恤衫,個頭不大,橫向發展,顯得粗壯。他在人群中跑來跑去。時兒伸出右手食指,先是向上,也許對天發誓。後是向下,也許對地賭咒:我不為自己,只為學校,為大家的共同利益。未必全是這樣,也許是某些程序不到位。不然的話,學校的那些違規建築怎麼會出現呢?熟知真實情況者會說,那是前任留下的,確實如此。規定早就有了,可「拿了人家的手軟」,你建,我建,大家建,自然也就亂套了,給後來者留下了無盡的隱患。而今的頭兒,哪管這麼遠。只管自個兒的缽兒滿,腳踏兩塊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

梅旦校長應該是在做解釋勸阻工作:「牛老闆,您一搭棚,大家仿效,那學校還成何體統?」

牛老闆理直氣壯:「我是第一個搭棚的嗎?」

「以前的事我管不了,您可以去問別人。」

「沒那麼多閒工夫,別人能搭,我也能搭。」堅決果斷,沒有商量的餘地。

「你們繼續搭,一切由我負責。」

那四個做工的,在一穿黑色T恤衫的小個子男人的指揮下,按部就班。另外有兩位老人,一個退休老師,一個小孩子,還有兩個也許是在職教師吧。這六個人是看熱鬧的。看熱鬧的其實還有一個遠在高處的憨頭丁老師。

梅旦校長見勸解無效,走到做工者前求情:「請你們停下來。」

「誰給工錢聽誰的,與你球毛關係。」

做工的雖然如此說,但還是放慢了速度。工人明白這是個扯皮工程,趁此放鬆一下自己,工錢不會少。牛老闆見此,著急起來,催促快做,但不見效。於是跑到梅校長面前,用手指著:「你走不走,不走,影響了我的搭棚,由你負責。」

這時,指揮工程的黑T恤衫氣勢洶洶地跑到校長身邊吼道:「你給老子走不走,要是不走,老子揍死你。」

「請你不要罵人。」

「老子要罵。」說著揚起了巴掌。白T恤衫迅速站到校長的面前,抓住了他的領口。牛老闆這對老男女在校長的左右邊,分別抓住了他的左右手。梅旦還有嘴巴在動,著實有點讓人氣惱,真是不識時務。你以為你是校長了不起,別看你在學生、老師面前威威風風,老子才不吃你那一套呢。

「啪」,黑T恤衫給了校長一個響亮的耳光。圍觀者越來越多,原以為會給校長解圍,但卻站得遠遠的,只做看客。校長拿出手機,試圖與誰聯繫,牛老闆扳下他的手來:「你想找打手,門都沒有。」

「啪」,黑T恤衫再給校長一個耳光。此時,一個主任,前任校長前來勸架。梅旦再次拿起手機,也許終於有人勸架了,才打出了電話。可那拿手機的手還沒收回來,已被牛老闆攔截在半途。梅旦伸出左手,指著牛說:「請您不要這樣。」

牛兇狠地吼道:「你再用手指,老子把你的手指砍下來。」

「啪」,黑T恤衫又一個耳光,重重地扇在梅旦校長的臉上。

不大一會兒,「嗚嗚」的警車開來。這個老師的岳父母,梅校長、勸架的主任登上了警車。黑、白T恤衫被這個老師專車接走了。

丁老師錄了幾分鐘的像,可能因距離遠,光線強,技術差,不甚明了,聲音清晰但比較雜。警車離去之後,憨頭丁老師覺得心頭有點隱隱作痛。可校長平時把好處都給了別人,也許從來就沒關注過你。他得幾個耳光,丁雖然沒有什麼氣要出,但作為旁觀者笑一笑是可以的。如果怕擔幸災樂禍的罪名,不笑也行,也沒必要心痛啊。可丁老師仍舊心痛,平民疑惑。

這個普通的教書佬、這個憨頭、這個書呆子,在心痛之後又發起呆來。給范進的耳光,是讓那些醉心功名者出醜。給阿Q的耳光,是彰顯傳統的功德:強者對弱者的欺凌。《白雲深處》給強姦犯花興文的耳光,是替被害者復仇。給我們梅校長的耳光,該安一個什麼名目呢?平民疑惑。

中國人講面子,大家都心知肚明。「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算得教育的經典。梅校長也許算不得什麼,也許毛病多多,也許不是個東西。但只要他在位,就是我們這個「家」的主哇,就是每一位老師的面子呀。不論你承不承認,都是不爭的事實。作為教書佬,你走出去向別人說我們的校長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外人不斷地打耳光,你會感到自己有無上的榮光嗎?如果沒有,為何會如此?如果有,那該給這個「榮光」什麼稱呼呢?平民疑惑。

中國古時候不少家庭都有神龕,用來供「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前三者似乎很遙遠,而後兩者卻與我們息息相關。可見古人對「師」的尊重,就算有點過,也不至淪落於隨便一個人的耳光之中。為什麼會如此,怎麼尋找答案,誰會給出答案,如何解決?平民疑惑。

有著五千多年輝煌文化的泱泱大國,在無法掌控的巴掌下,顏面掃地,斯文掃地,國格掃地,悲哉!

(2017年7月12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4d65ec9b81615d490661e2241072d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