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生根」,百姓脫貧 宿遷這個「農業村」嬗變成「項目村」

2020-04-04     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 通訊員 戴琳)10年前,當第一個農業項目「綠都葡萄」在宿遷經開區南蔡鄉范莊村落地後,這個村悄悄改變了。在隨後的10年里,16個項目相繼落地,一個不一樣的范莊誕生了。

4月2日早晨7點,家住在范莊村河西組的楊麗,來到離家2公里遠的工廠——江蘇大喜來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上班。

在一條生產線上,楊麗熟練地拿起木框,釘上毛茸茸的灰色布料,一個寵物窩配件就完成了。這樣一份操作簡單的工作,楊麗已做了2年。靠著這份工作得來的收入,楊麗家摘掉了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的帽子。

楊麗在廠區工作

「當初項目選址時,我們考慮了很多。最終,決定放在這個離村部不遠、靠近主幹道的地方。」范莊村黨支部書記陳茂勝說,廠房落在這裡,滿足全村及周邊村群眾家門口就業的願望。目前,該企業帶動地方勞動力60餘人,每人年收入2萬多元。這其中,就包括楊麗及多名低收入農戶。

「我就在村裡的園區上班,下班回家吃飯了!」時至上午11點30分,村民張朝中的一句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個村裡也有園區?聽到記者發出的疑問後,張朝中說:「我們村裡不僅有園區,還有10幾個項目,大家都在這裡幹活掙錢!」

原來,張朝中所說的園區,就是位於范莊村的江蘇福慧農業園。在這個園區,有300多畝苗木種植和100多畝水產養殖,帶動了20多名村民就業,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吳作粉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項目是落戶在范莊的16個農業項目之一。「客信園林、千禾果蔬、福慧生態園、龍昌生態園、秀農葡萄、碧春園果蔬專業合作社……」陳茂勝如數家珍。

正是這些項目的引進,流轉了大量的土地,讓土地釋放出最大經濟效應。也正是這些項目的「生根」,普通的范莊村成了群眾心中的「項目村」。

目前,全村5000畝土地,已流轉3000畝,解放出的大批富餘勞動力,又返回土地上,養護果苗、工廠加工、種植蔬菜……目前,范莊村126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已全部脫貧,並有了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走上了小康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4XCQnEBrZ4kL1ViTQ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