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原鄉·公園道明

2022-08-18     品質崇州

原標題:竹編原鄉·公園道明

實施「七大行動」 建設郊區新城

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明確了要圍繞「錨定一個目標、做強三大功能、建設五大片區」,重點實施「七大行動」的工作思路。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營造凝聚人心、團結奮進、幹事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崇州市融媒體中心推出《實施七大行動 建設郊區新城》專欄,系列報道我市部門、鎮(街道)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工作,開拓新局面、謀求新發展的有力舉措,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幹部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紮實的作風、更加進取的姿態,為加快建設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智慧韌性的郊區新城貢獻力量。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崇州無根山腳下,

竹林幽幽、青瓦白牆

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寧靜

傳承發展

篾條里打造消費場景標準化

87歲的趙思進是道明鎮竹藝村道明竹編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15歲開始學習竹編,不斷模仿、創新、改進、提升技術,到如今已堅持72年,前後教授徒弟100餘人。

根據他口述整理的

《道明竹編》出版發行,

成為道明竹編技藝傳承的重要書籍。

正因為擁有趙思進這樣的竹編傳承人和眾多的竹編從業人員,近年來,道明竹編產業很快發展壯大。

道明鎮竹藝村依拖竹編產業,發展起了旅遊業,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去體驗竹編文化。

許多以前只知

「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竹藝村農戶

將自家院子打造成特色農家小院,

樂冬雪便是其中一位。

樂冬雪將自家院子提供出來,

成功打造一處消費場景——筠盛小院。

該小院依託農村生產生活遺產保護和傳承項目,採取「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探索鄉村振興發展之路,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筠盛小院不僅是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道明竹編的展示地,又是新消費場景、非遺體驗和文化傳播的載體,在道明竹編市場化的過程中,可以在小院進行竹編文創產品的研發、銷售、研學體驗等活動,充分實現「產、學、研」的三位一體。

對樂冬雪來說增加了三筆收入:

第一筆是房子的租金,

第二筆就是自己當員工收入,

第三筆是入股分紅。

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吸引了在成都居住的吳瑕

到這裡建立自己夢想的家園。

2018年底,吳瑕和家人在竹藝村打造出了歸野民宿。民宿別致典雅的風格,吸引了許多遊客。

在吳瑕影響下,

不少當地村民對原來的民宿進行提升。

對此吳瑕很開心,「和大家的互動讓我覺得很親切,自己的生活美學能夠給村民們帶來一些新的認知,我更高興。」

現在,竹藝村成為道明鎮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特色農業、竹編產業、休閒體驗、文化創意及美麗新村建設相結合,編織著「竹編原鄉·公園道明」的美好圖景。

道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樊髮根

「下一步,道明鎮將依託『道明竹編』國家級非遺文化,通過竹藝村提檔升級、竹藝工坊建設、中心場鎮特色街區建設等,在道明場鎮打造賞竹食竹居竹學竹為一體的竹編生態產業園。」

明確定位 多領域統籌發展

近年來,道明鎮以大田為本底、林盤為標識,建成水木北部1.2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成功創建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竹藝村,打造了「竹里」「歷空山」「小綠球」等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2021年全鎮綜合旅遊收入達1.9億元,竹編產業收入約45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5元。

如今,道明作為建設「天府糧倉」核心示範區的重要部分,承擔著建設高產高效天府良田、培育優質綠色天府好糧、發展農商文旅天府鄉游、建設宜居宜業天府鄉居的政治責任和歷史重擔,將錨定「竹編原鄉·公園道明」的定位,持續多方發力。

樊髮根表示,道明鎮將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設「天府好田」培育「天府好糧」。狠抓外聯道路、河渠整治、數字農業、國學鄉村等項目,快速在「天府糧倉」核心示範區建設中起勢見效。

大力推進農業公園建設,發展農商旅融合的「天府鄉游」。 依託轄區內高標準農田,分南北兩個片區打造集數字、智慧、綠色、生態、網際網路+、稻田濕地等功能元素和應用場景的現代農業公園。

大力推進城鄉融合,建設宜居宜業的「天府鄉居」。推動讓人口「向1個中心場鎮集聚、向2個中心社區集中、向N個精品林盤集居」的「1+2+N」生活空間成形。

大力推進產業升級,打造綠色川酒產業。沿道廖路規劃以川酒文化為主導的 「田園+酒」川酒高質量綠色發展產業帶,在帶上形成釀酒、賞竹、品酒的道明特色川酒產業。

大力推進文旅融合,打造鄉村旅遊產業。主要以白塔湖鄉村旅遊專線和重慶路為依託引進置入產業場景,發展「文化+鄉村旅遊」景觀產業,將景觀路變為產業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46417c841af4af3e86c4ede2383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