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垃圾」開出綠色文明之花

2022-05-16     南國今報

原標題:讓「垃圾」開出綠色文明之花

潘洪滔在檢查居民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情況。(柳州市城管執法局供圖)

今報記者許潔琳 通訊員劉磊 策劃統籌:今報記者巴方

在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的潘洪滔,當年從象牙塔里走出來時,怎麼也想不到這輩子會與垃圾結下如此深厚的「情緣」。他從一名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主管柳州市環衛工作的市容科科長,參與、見證並親歷了柳州環衛事業20年來的發展和變遷。打造綠色、生態、安全、美麗、文明的市容環境,始終是植根在他內心的目標願景。

變廢為寶

實現垃圾焚燒發電

立沖溝,是潘洪滔的事業起步的地方。2002年7月,他剛走出大學校園,就來到了這座生活垃圾處理場。作為工地甲方代表,他親歷了立沖溝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的「從無到有」,角角落落都灑下了他的汗水。

潘洪滔介紹,整個垃圾填埋場鋪設了約20萬平方米的防滲膜,當時甲方只有兩三名技術人員,他們仔細地逐塊檢查,確保每一塊防滲膜不存在破損、鋪設到位。在太陽的暴曬下,防滲膜表面的溫度高達60-70℃。「上面曬,下面烤,全身濕透又曬乾,堪比蒸桑拿。」潘洪滔笑著說。

2004年11月,該填埋場投入使用,柳州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工作從垂直防滲提升到了水平防滲新階段,環保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20年來,隨著柳州市區生活垃圾日產生量成倍增加,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勢在必行。

2018年起,他又走進了立沖溝,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柳州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項目從建設開始,潘洪滔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科室負責人,提出該項目必須要採用國際領先的爐排爐技術,確保垃圾燃燒效果好、投運率高、工藝先進,煙氣排放指標要優於國家標準和歐盟標準。2021年12月30日,焚燒項目舉行了點火儀式,自此,柳州市區生活垃圾從無害化單一處理,變為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實現了變廢為寶的里程碑式轉變。

守護「舌尖」

強化餐廚垃圾治理

今年4月1日,由潘洪滔牽頭起草的《柳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規定》正式實施,這是廣西首部設區市層級的餐廚垃圾管理規定,最終經自治區人大審議通過。從法制化入手推動柳州餐廚垃圾健全收運體系和無害化、資源化。

其實,早在2019年,在潘洪滔大力倡導下,歐陽嶺餐廚垃圾臨時處置項目就已建成、投入使用,對安全有效地解決全市餐廚垃圾處置,起到了重要的過渡作用;緊接著,他繼續統籌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PPP項目,並於2021年底投入使用,確保了全市餐廚垃圾能夠有專門的終端進行分類處置。

當前,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牽頭成立了餐廚垃圾管理工作推進專班,向全市的餐飲企業餐飲垃圾規範化收運工作宣傳和落實工作,潘洪滔每天緊盯工作進展,隨時為前方人員提供指導意見和協調工作,該項工作從4月底開展以來,對規範化清運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推進作用。

引領風尚

紮實推進垃圾分類

柳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2020年開始啟動,潘洪滔帶領全市各分類辦工作人員從引領社會風尚著手,積極破解困境瓶頸,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服務文明柳州建設。

在此期間,他牽頭推動建立健全了「市、城區、街道、社區、小區」五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機制,逐步建立完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組織開展垃圾分類「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等「五進」活動,引導民眾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來到一個城市,首先就看是不是乾淨,這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談起和垃圾的「不解之緣」,潘洪滔充滿自豪。

展望未來,他表示,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了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要求「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也特別提到了加強城市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他將保持初心,奮力作為,不斷提升柳州「山青水秀地乾淨」宜居品質。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452173a8ee3a5b5cb20d3b806ec395f.html






















梅以曲為美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