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空中的星艦,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馬斯克的星艦又一次在試飛過程中爆炸,但SpaceX認為自己並沒有失敗。人類距離殖民火星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8日8時03分,SpaceX星艦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起飛,執行第二次軌道級測試飛行任務。在火箭級間分離之後,助推火箭發生爆炸,但星艦首次進入太空,指揮室內依然傳來陣陣歡呼聲。
如果星艦能夠成功發射,將對人類航天史具有革命性意義。它是人類歷史上體積最大、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能夠一次性將100多噸物品送入太空。同時,它也是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以此大大降低太空活動成本,幫助馬斯克實現殖民火星的宏偉夢想。
可惜事與願違。按照計劃,星艦本應在與助推火箭分離後,達到軌道速度,然後進入太空開啟一段長達90分鐘的試飛旅程,最後在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上濺落。可在助推器爆炸之後,星艦未能按照計劃達到軌道速度,幾分鐘後,SpaceX證實公司已經與星艦失聯,其自毀系統已被迫觸發,這次關鍵測試還是以自爆告終。
這不是一次失敗
無論是SpaceX團隊,還是馬斯克都不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與7個月前首次試飛過程中,星艦甚至沒能與助推火箭成功分離,升空不過3分鐘就發生爆炸的情況相比,第二次試飛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33 台猛禽發動機無一出錯,星艦也成功完成了級間分離。
星艦爆炸後,SpaceX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成功來自我們能從中學到的知識,今天的測試將幫助我們提高星艦的可靠性,繼續向著「讓生命成為多星球物種」的目標前進。
馬斯克同樣在X上表達了對 SpaceX 團隊的祝賀,並接連發布多張星艦升空後的照片、視頻,並稱呼其為「了不起的機器」。
「在SpaceX的發展模式當中,已經很難定義什麼是失敗什麼是成功。」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向時代財經分析表示,因為這次試飛SpaceX 本就沒有預期能夠一次到位,成功進入軌道。就目前情況來看,它第一節火箭的發射是成功的,分離也是成功的。就算最後入軌的環節出現了問題,但也已經完成了他們的階段性目標。
事實上,在8月的一次點火測試中,馬斯克就曾對外表示,第二飛成功入軌的可能性只有50%,建議外界不要期望過高,只要完成級間分離就算是一場勝利。
這或許正是馬斯克的底色。這位曾經的世界首富以其暴躁的脾氣、「混蛋」的表現聞名全球,但同時他也從不言敗。馬斯克早已習慣了不斷拆解目標,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中緩步前進。
因此,在黃志澄看來,相比於極力避免爆炸的傳統航天航空公司,SpaceX更像一家高舉高打的網際網路初創企業。馬斯克和他的矽谷富豪朋友們信奉著同樣一句創業箴言:「Fail fast, but learn faster(迅速失敗,快速疊代)。」
「這種方法是好是壞,還有待實踐的檢驗。但就算這一次發射失敗,我依然認為馬斯克的方案在整體上是可行的。只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距離最後殖民火星的目標還有很遠一段距離,人類向深空探索的道路依然無比艱巨。」
據時代財經統計,從2019年7月,SpaceX開展星艦原理樣機「Starhopper」的首次試飛開始,這家瘋狂的公司建造了大量星艦原型機,進行10數次試飛。如果算上更換材料做極限測試過程中爆炸的SN7與SN7.1,以及大量原型機,這已經是星艦的第12次爆炸,其爆炸機率要遠高於其成功落地的機率。
相比之下,又一次的爆炸已經不算什麼,馬斯克仍會堅定地向他殖民火星的宏偉夢想一步步靠近。
累計融資超700億元
更何況,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止馬斯克前進,即便是曾數次困住他的資金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
5月,馬斯克曾透露,預計SpaceX今年將花費約20億美元開發星艦。而此前SpaceX財務長Bret Johnsen亦曾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自2014年7月以來,公司已投資超過30億美元用於開發星艦基地設施和星艦系統。兩相合計,SpaceX對星艦的投資將會超過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0億元。
如此瘋狂燒錢,讓SpaceX一度必須依靠大舉融資才能繼續走下去。IT桔子數據顯示,SpaceX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經獲得過超19輪融資,累計融資超97.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0億元。
但隨著SpaceX衛星網際網路業務「星鏈」的逐漸成熟,這家連續虧損的企業終於可以開始自我造血。7月,澎湃新聞援引外媒報道,SpaceX預計今年營收將翻倍至80億美元。以不包括製造火箭和衛星相關費用的標準計算,預計今年將獲得約3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
馬斯克同樣在一次語音直播中對外公開表示,儘管有星艦項目方面的支出,但SpaceX可能不需要籌集更多外部資本。
這無疑為SpaceX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確定性。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這位前世界首富已經成功改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現在,類似的故事可能將會在人類航天航空事業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