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微笑

2024-10-17     河南日報

姚永剛

山川日漸豐腴。

風似丹青妙手,撫遍沃野中原,把大地變成了五彩斑斕的調色板。點畫勾描間,萬千風物,分外妖嬈。

這是北中原、南太行山下的一個小村莊。這個時節,曠野豐滿動人。「又是好年景,咱心裡踏實、高興啊。」一想到即將到來的秋收,當了幾十年村主任的田野,有種說不出的興奮。地里種的,塘里養的,哪一樣不喜興?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農耕營生,讓日子殷實,更讓兒子創業沒有了後顧之憂。

想當初兒子上大學,所學專業帶個「農」,讓田野心裡很不踏實。畢業後,兒子偏偏回鄉創業,更讓他難以釋懷。沒過幾年,兒子就讓他刮目相看了。現在看來,思維和創意也是生產力,意識超前,就可能產生不可估量的能效。

想著想著,田野又踱到了兒子的生態農莊前。農莊背靠南山,前臨清澗,建在村子外圍,得地利人和的優勢。此時的種植區域裡,紅桃白桃相間,綴彎枝頭;葡萄似瑪瑙,一嘟嚕一嘟嚕掛滿棚架……都是綠色果蔬新品種。忙著採摘的遊客穿梭其間。土地還是那塊土地,因了理念的迥異,就勃發出活力。

穿越南山的公路,環繞著村莊。車來車去的呼嘯,時而驚起柵欄圍牆裡鵝聲一片。人都忙啊。大好時光里,能不忙嗎?不忙能行嗎?

七八座「蘑菇屋」點綴在近兩百畝桃林前,那是農莊的雅間。過「蘑菇屋」,沿著石板鋪就的小路,走進了桃林。田野的到來,驚起幾聲犬吠。有犬之處,必有人家。可是,左右環顧不見人。信步漸進,林漸深、漸寬。由岔道左轉三兩步,只見一座船艙式木屋靠田畦而立。木門緊閉,透過玻璃紗窗,能看到窗里的橢圓茶台和一排排書架。田野想,兒子籌建的山野共享書吧,好雅致。

走出桃林,沿著鵝卵石小路上行,就到了慕山亭。來此小憩,晴日與花宜,來驅陌上塵,納習習山風,獨享鬧中靜幽之趣,頗適宜抒發胸臆。亭外路旁,一位幹練農婦正給鐵皮大桶做成的爐膛里添柴。長長的火舌,舔舐著大鐵鍋。經了柴火和炊煙的薰陶,鍋里飄出獨特的山野醇香。若再想延展一下快樂,稍微破費,就可在臨水長廊里大展廚藝,于山懷水抱里當一回農家院主,享天光之大美。

兒子事業小成,田野心裡寬慰。

「雲霓籠甲第,氣運耀門庭」。臨公路的仿古大門上的紅聯,似在昭示著期許和嚮往。「山氣半歸湖淚雨,濤聲遙答渡頭鍾」,則洋溢著主人浪漫的情懷。

看到這些徽派民宿,老田不得不佩服新來的駐村書記。不過是個「小年輕」,基層經驗沒有自己豐富,但腦子顯然比自己活泛,信息、網絡、人工智慧,駐村書記的新思路、好點子三天兩頭往外冒。明明一切都是舊的,怎麼覺著一切又都是新的,且花樣翻新,著實讓他這個莊戶老把式開了眼界。「那就由著年輕人來吧,反正路子對著的」。可不是嘛,農旅融合的反哺下,山鄉天天在悄然嬗變。想來自己已75歲了,幾十年來,不也是一路折騰著走過來的嘛。年輕人就得折騰起來,才有股子闖勁,才能蹚出一條通天大道來。

「別看上了年紀,可這身子骨,硬朗著呢。」與共和國同齡,又逢盛世華年,事遂人願,心胸豁達自是天高地遠,能不神清氣爽青春煥發嗎?想起75年來這片土地上的滄桑巨變,老田萬千慨嘆。「不行,我得干點啥,能給兒子幫襯一點是一點。不然,這筋骨真的閒出毛病了。」他的腦海里突然閃現一個念頭,「可是,做點啥合適呢?」

放眼望去,近處的溝溝坎坎,遠處的坡嶺山崗,芝麻的葉子黃了,簇擁在莖稈上的芝麻殼咧開了嘴。曾經的青紗帳,現在黃了葉子黃了梢……秋風拂過,滿坡清脆作響。一切風物,都在成熟,都已成熟。大地似母親,用慷慨的饋贈給予辛勞者公平的禮遇,何其偉大!生在這樣的土地上,何等榮幸!

蒼天增歲月。農耕稼穡里,孕育著豐收的因子,更潛藏著生態文明的動能。「有了……」想到自己的小謀劃,老田喜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這笑聲,在天朗氣清的原野里飄啊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3bf388691446bd96d394c021d5cbc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