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辭去的以及留下的

2024-11-02     環球時報

汪大昭 10月的最後一天,中國籃球協會執委會在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姚明辭去籃協主席的申請,選舉郭振明繼任主席。幾天來一直熱炒籃協人事變動的媒體迅即從猜測轉向評點,表達對姚明任職期間功過的評價,對新任主席的擔子和未來中國籃球發展走勢的判斷。

一家頗有影響的網站發文分析姚明「下課」的原因,說「姚明沒能帶領中國籃球完成職業化和奧運任務」。這個說法有一定代表性。拿成績說事,這不難理解,因為體制、機制甚至傳統和文化,都不如成績更直觀。中國籃協這次是按奧運周期「換屆」,而非按照協會章程換屆。

當初,姚明全票當選中國籃協主席,完全是不二人選,其實,他有的是別人無法相比的豐富經歷,而不是豐富經驗。姚明有別人沒有的見識和感受,有別人想不到的見解和主張,有別人不具備的視角和思維。不可否認,在籃協主席位置上,姚明比以往只是掛名的前任強得多,實得多。

但是,無論是籃球界、體育圈還是外部輿論,都曾一廂情願地以為中國籃球仍保有過去的優勢,相信一定會踏過小風小浪,再上高峰。殊不知姚明上任後面臨的重任並非向上登攀,而是如何有效制止滑坡,起碼要延緩職業籃球中矛盾激化和國家隊大賽成績的下滑。CBA聯賽中俱樂部訓練和管理、轉會糾紛、賽場動粗、爭議判罰以及飯圈泛濫,無不考驗著姚明和籃協的球商、智商和情商,相關規定不斷調整和改變,也反映出姚明在中國籃球發展遇到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糾葛時,不得不把準備推進事業前行的時間和精力轉而用於排解矛盾和「救火」,連評價工作業績的標準也一併受到影響。

賽場勝敗是體育領域無法迴避的,中國女籃在世界盃和奧運會上勝敗都在一球之差,男籃則從差一個球到差一場球直至邁不進大賽門檻,下跌之勢一發難以收拾。在不進則退的激烈競爭中,一個球星、一位名帥對關鍵時刻關鍵球的處理,有可能改寫歷史,而籃協主席的一己之力並不體現在那一刻。

姚明做過的事情其實很多。他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日子裡,每年到全國兩會上闡述籃球走進校園的建議,眼界已經跳出籃球和體育。比起一些委員糾結體育行業利益的言論,姚明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當籃協主席了,相信他會一直關心體教融合,關心七年多來未能整頓和治理好的中國籃球。

在國人眼中,無論什麼原因,辭職大都不是好事。姚明離開了籃協,他說不會離開籃球,那就好。(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3a86293ba058ca6785ed038ca2173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