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字仲朗(一說字景玄),身卒年不詳,唐代畫家。他的畫法一開始是效法張萱的,後來因為兩人的畫不分軒輊,周昉才利用不在耳根染硃色的作法,來將自己的作品跟張萱做分別。周昉雖然是貴族出身,但他並不會自恃甚高,反而很注重人民對他畫作的評價。他曾經在作畫時,因為要傾聽人民對畫的看法,有缺點就改過,導致那幅畫畫了幾個月,等到終於沒有人有意見了,他才完成那幅作品。宋代的米芾把他和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人物畫的四大家。周昉傳世的作品有《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等。
唐 周昉《地官出遊圖卷(傳周昉)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 周昉《人物故事圖卷》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 絹本設色 縱46厘米 橫180厘米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採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人物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此卷傳為周昉真跡,一說系晚唐之作,亦有論作五代畫跡。作者畫四嬪妃和兩侍女,作逗犬、執扇、持花、弄蝶之狀,以主大從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這是中古時期人物畫常用的表現手法。畫中的犬、鶴和辛夷花表明了人物活動是在春意盎然的宮苑。
全圖的構圖採取平鋪列繪的方式,卷首與卷尾中的宮女均作回首顧盼寵物的姿態,將通卷的人物活動收攏歸一。宮女們的紗衣長裙和花髻是當時的盛裝,高髻時興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髮的襯托下,顯得雅潔、明麗。人物的描法以遊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紗羅和肌膚的質感。畫家在手臂上的輕紗敷染淡色,深於露膚而淡於紗,恰到好處地再現了滑如凝脂的肌膚和透明的薄紗,傳達出柔和、恬靜的美感。
現從出土的大批中、晚唐時期的陶俑來看,畫中仕女的服飾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女性時裝文化。畫和俑的造型都呈現出同一種審美取向和精神面貌。
唐 周昉 揮扇仕女圖 長卷 絹本設色 縱33.7厘米 橫20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描寫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畫人物共計十三人,分為五個自然段落。起首第一段為「揮扇」,凡四人:一位戴玉蓮冠的妃子按紈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帶,兩手橫扇,另有兩女持梳洗用具侍立於左側。第二段為「端琴」,凡兩人:一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鬟女子在協同解囊抽琴。第三段為「臨鏡」,凡兩人:一戴唐巾人持鏡卻立,一姬擁髻對鏡,衣錦燦若。第四段為「圍繡」,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團扇,倚繡床,支頤有倦態,兩女對繡,第五段為「閒憩」,凡兩人:一妃妝者背坐揮小紈扇,引頸遠眺,另一姬倚桐凝佇,茫然出神。五個段落似離還合,從不同的側面,刻畫了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各種心理狀態。在畫中,作者通過對嬪妃的生活的描繪,表達出她們寂寞、沉悶、空虛、無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畫面結構井然,線條秀勁細麗,賦色柔麗多姿,艷而不俗。
唐 周昉《戲嬰圖》
唐 周昉 蠻夷執貢圖(部分)絹本設色 46.7×39.5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他部分已經逸失。
唐 周昉 調琴啜茗圖 絹本設色 75.3X28CM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
此圖又名《彈琴仕女圖》,畫三位坐在庭院裡的貴婦在兩個女僕的伺候下彈琴、品茶、聽樂,表現了貴族婦女閒散恬靜的享樂生活。圖中繪有桂花樹和梧桐樹,寓意秋日已至。貴婦們似乎已預感到花季過後面臨的將是凋零。調琴和啜茗的婦人肩上的披紗滑落下來,顯示出她們慵懶寂寞和睡意惺忪的頹唐之態。
全卷構圖鬆散,與人物的精神狀態合拍。人物組合雖不及張萱之作緊湊,但作者通過人物目光的視點巧妙地集中在坐於邊角的調琴者身上,使全幅構圖呈外松內緊之狀。卷首與卷尾的空白十分侷促,疑是被後人裁去少許。
畫中的人物線條以遊絲描為主,並滲入了一些鐵線描,在迴轉流暢的遊絲描里平添了幾分剛挺和方硬之跡,設色偏於勻淡,衣著全無紋飾,當有素雅之感。人物造型繼續保持了豐肥體厚的時代特色,姿態輕柔,特別是女性的手指刻畫得十分柔美、生動,但諸女的神情和臉形流於程式化。
唐 《周昉》內人雙陸圖卷 絹本 縱30.7厘米 橫64.4厘米 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唐 周昉《內人雙陸圖卷》局部
此畫設色濃麗,線描細勁流暢富有韻律感,貴族婦女濃麗豐肥之態和細膩柔嫩的肌膚特點都表露無遺。所謂「雙陸」,同六博一樣,同是擲骰行棋的遊藝。據傳,此遊藝始於天竺,流行於魏晉,盛於隋唐,尤為貴族、閒雅者所喜好。此圖粉本傳為周昉所作,描寫唐裝貴族婦女以棋戲消遣的生活。圖中間為二盛裝貴族婦女對坐行棋,左右有親近觀棋,侍婢應候。它從一側面反映了當時貴族的生活情調。
唐 周昉《山水人物》立軸
綜合自網絡
【 版權聲明 】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分享內容和圖片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聯繫小編刪除!致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3_P_W4BMH2_cNUgw6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