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 | 教育的哪些關鍵環節與痛難點,將成為2021年的工作重點?

2021-03-09   中國網教育頻道

原標題:兩會 | 教育的哪些關鍵環節與痛難點,將成為2021年的工作重點?

3月4日、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先後開幕。每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教育工作內容,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的教育話題,往往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

以下遴選、整理了40餘條本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議,看看教育的哪些關鍵環節、痛難點,將成為2021年的工作重點。

01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回顧了「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2020年工作,介紹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2021年重點工作。報告為教育工作劃出如下重點:

「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

在「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部分,報告提出: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2021年重點工作

在「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部分,報告提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1. 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2.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補齊農村辦學條件短板,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改善鄉村教師待遇。

3. 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入園率,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辦園。

4.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5.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

6. 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7. 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8. 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9.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10. 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更好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努力讓廣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02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聲:

這些教育話題與你我息息相關

緩解家長焦慮

1. 不建議學生普遍學奧數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袁亞湘

「我不建議學生普遍學奧數,奧數只是極少數孩子去學的,的確有一些非常有天賦,對數學非常熱愛的孩子,這些孩子才應該去學奧數。大部分普通的孩子我覺得不應該去學奧數。」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說。

2. 全面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

全國政協委員 馬光瑜

今年兩會,馬光瑜關注到小學生作業繁重的問題,他在提案中建議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進一步增強德育、體育、勞動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小學生。他認為,小學生家庭作業負擔重,還衍生出義務教育商業化和學生心理健康等問題,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和學生心理負擔。

馬光瑜建議,全面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釐清學校與家長的責任邊界,推遲小學放學時間,與父母下班時間相一致,讓學生做完作業再回家,減輕家長的負擔。

3. 建議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家庭作業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邵志豪

邵志豪表示,學校應統籌家庭作業時長。他認為,現在教育部提出中小學要做課後服務,對小學生來講,作業在校內就可以完成。對於初中生高中生來講,課後服務時長夠長的話,在校內也可以完成,回家可以自主選擇一些拓展性、補充性作業。

教師減負

4. 呼籲減少學校與教育無關的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謝家灣小學校長 劉希婭

劉希婭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減少學校與教育無關的工作。

首先,要減少各類評比檢查,精簡各類評比達標活動流程。

其次,要嚴格控制各類「進校園」活動,要提前計劃申報、嚴控數量,減少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

再次,要大幅度削減部門攤派任務,減少要求教師及學生、家長關注公眾號、轉發文章、下載APP、平台註冊等行為,非教育教學直接相關的任務,原則上不得硬性規定教師完成。保障教師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教師隊伍建設

5. 提升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學歷層次

民進中央

一是提高基礎教育教師的入職學歷要求,制訂新的教師學歷達標計劃。建議將幼兒園教師的入職學歷要求明確為大專以上,中小學教師入職學歷要求明確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同時大幅度提升中學教師研究生學歷層次的占比。對於招聘教師確有困難的艱苦偏遠地區,可在招聘時適當降低要求。

二是創新培養模式,提升高學歷層次教師培養能力。

三是各方合力為在職青年教師學歷提升創造條件。

6. 提升中小學男教師比例,

解決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失衡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目前,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問題日益突出,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問題日趨嚴重。朱永新建議釆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國中小學男教師比例。

一是實施退伍軍人教師培養計劃。師範院校開通退伍軍人師範生的專門招生通道,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退伍軍人師範生。

二是切實提高教師待遇水平。

三是改革師範教育招生和培養體制。抓住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契機,高度重視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進行頂層政策設計,創新師範男生招生、培養機制,為男教師的補充建立穩定渠道。

7. 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素養

民進中央

調查顯示,我國6成以上教師感到使用在線教學有難度,8成以上教師未曾接受過在線教學的相關培訓。針對教師群體所需的在線教育支持,民進中央建議:

一是加強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注重加強教師在線教育思維的養成培訓,同時加強在線教學培訓的課程資源建設。

二是加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投入,優化線上教學互動平台和環境,包括以計算機網絡為主體的教學信息化硬體設施、軟體工具和教學資源等。

三是發揮「AI教師」功能,為教師提供智能化在線教學工具。藉助「5G+AI+大數據+學習分析」,教師將「升級」為「超級教師」,會進行學習分析並與智能機器人協同工作。

四是加強師範生在線教學能力培養,築好未來教師的能力基礎。

切實提高教師待遇

8. 儘快解決「非編」幼師待遇偏低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劉焱

對標相同學歷、職稱和工作年限在編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標準,給予無編幼兒教師相同的工資待遇並向社會公示。把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納入學前教育督導考核指標體系,讓中央文件真正成為惠及廣大幼兒教師的「福音」。

9. 拿出「真金白銀」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水平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切實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水平。督促地方政府切實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軟硬並舉,拿出「真金白銀」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水平,落實「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吸引優秀人才爭相從教。

10. 單列中小學教師工資系列,

合理確定全國基本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州高級中學黨委書記、副校長

韋振益

一是單列中小學教師工資系列,合理確定全國基本標準。該標準應該達到較高水平要求,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要超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以此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從事基礎教育工作,提高當地教育質量。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工資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上浮,確保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二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建立國家、地方中小學教師工資分擔機制。根據經濟欠發達地區實際,國家給予相應地區中小學教師工資支持,並不斷完善長期堅持。

三是建立中小學教師工資專項督查制。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制定相應督查機制,確保相應政策真正落實到位。

11. 加大財政撥款和專項補助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辦主任 楊善竑

在提升幼兒教師保障待遇方面,建議加大財政撥款和專項補助,解決好非在編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問題,逐步實現同工同酬。落實幼兒教師的社會保障機制,將幼兒教師納入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範圍,按一定比例設置特殊津貼,提高待遇。

12. 改革中小學教師業績獎勵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 張志勇

張志勇認為,要全面科學完整地評價教師教書育人的業績,不能僅僅依照單一的考試升學成績,他建議改革和調整中小學教師業績獎勵體系:

第一,要保證教師業績獎勵資金來源。各級財政應把中小學教師教學業績獎勵資金全額納入當年財政預算。

第二,科學確定教師業績獎勵額度,獎勵方案。

第三,科學確定教師業績獎勵標準。中小學教師的業績獎勵固然要看教學業績,或者說學生的考試升學成績,但同時要突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勞動付出。這裡,要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要把本校學生身心健康素質特別是體育素質納入教師業績獎勵考核係數;二是要考慮每所學校學生學業成績的增值水平,而不是簡單地看一次性考試升學成績;三是要突出教師教學業績的團隊獎勵,特別是學科教研組和行政班的團隊獎勵,而不是僅僅獎勵畢業年級的學科任教教師;四是要將教師工作量的考核評價,包括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生工作等工作量納入獎勵考核標準。

教育評價改革

13. 完善招生錄取工作,

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 劉希婭

劉希婭今年兩會提出的建議中,特別關注了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發展。其中一條建議就是「知名高校在招錄學生時,能否弱化與奧賽競賽等相關的選拔方式,或者用更科學的方式來宣傳」。

劉希婭表示,在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在積極嘗試多種途徑的招生錄取工作,但是在落實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我的提議包括弱化高校錄取資格與競賽成績掛鉤,加大力度治理破壞基礎教育生態的行為,加快建立學生成長大資料庫等,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14. 建議教育評價改革從宣傳欄開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劉焱

劉焱表示,教育評價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學校門口的標語和宣傳欄反映了學校教育評價的價值導向。

建議明令禁止學校懸掛人為製造攀比、加劇考試競爭與焦慮的標語和橫幅,多宣傳畢業生中愛崗敬業的普通勞動者,引領尊重普通勞動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人皆可成才」等社會風尚。

教師職稱評審

15. 建議下放中小學教師

中級職稱評審權到學校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 劉希婭

劉希婭認為,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實行的分級評審和管理,對保障評審科學性、權威性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特別是部分優質學校的整體能力增強,部分學校已經具備了教師評審的能力。 她建議下放中小學教師中級職稱評審權到學校,提高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她同時建議, 在實際評審中,要進一步完善教師職稱評審方式,強化現場實踐評價。

最後,劉希婭建議要優化中小學教師職稱指標分配,以區縣為單位,根據上級確定的本區域內中小學教師職稱比例結構,在縣域內各校間統籌協調,拿出一定比例指標進行彈性調整與分配。職稱指標向偏遠地區學校和教育教學改革成效豐富、優秀教師數量多的學校傾斜,以促進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發展,同時調動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學前教育

16. 將幼兒園教育全面納入

國家義務教育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林勇

「經濟負擔重」、「沒人帶小孩」、「養育孩子太費心」。林勇建議,可以通過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照顧服務,將幼兒園教育全面納入國家義務教育範圍等途徑,來緩解家庭教育撫養孩子的後顧之憂。

高中教育

17. 建議嚴禁高中跨規定區域招生

民進中央

十八大以來,高中階段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取得發展的同時,高中教育特別是縣域普通高中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縣域高中逐漸衰落,教育生態逐漸失衡。民進中央建議實施「縣中教育振興五年計劃」。

首先是完善縣中教育財政經費分擔機制。實施中央、省級、縣(市區)按比例分擔機制,中央財政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縣中教育經費的專項支持。

其次,按照高考綜合改革、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制定出台縣中辦學條件標準, 實施縣中標準化建設工程,全面提升縣中教育辦學條件。

第三,嚴禁高中學校各種形式的跨規定區域招生行為。

第四,實施縣中教師振興計劃,以待遇留人,圍繞新高考、新課改,實施縣中教師全員培訓工程,同時要注意進行制度設計,遏制縣中優秀教師無序流動。

第五,完善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為縣中學子提供更多進入重點大學就讀的機會。

18. 建議高考調至6月首個周末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 吳仁彪

吳仁彪建議,高考時間微調到6月的第一個周末,而非固定的7日、8日。他解釋道,如果6月7日、8日不是周末,很多考生家長會請假專門陪孩子參加高考。另外如果考點離考生家較遠,由於擔心堵車耽誤考試,家長一般會在考點附近住酒店,這無疑會增加考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交通管制也會影響其他市民出行。這一建議也適合於中考時間的微調。

體育教育

19. 將中考的體育測試由1次增加至3次

全國人大代表 崔海霞

每學期進行體育水平測試,成績計入學生檔案,納入各年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中考的體育測試由1次增加至3次,初中每學年末測試一次,中考體育成績由三次成績相加得出,高考也參照中考辦法增加體育測試。

20. 搭建體育行業協會

與教體部門的合作橋樑

全國政協委員 鄒凱

要讓校園體育上一個新台階,還需要積極搭建體育行業協會與教體部門的合作橋樑。通過體育專業的單項協會進入校園做更多指導或者是辦更多活動,普及大眾體育、推動體育進校園。

21. 中小學體育課可採用分級授課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 朱鼎健

增加小學體育課課時至每周5課時,保證小學生每天都有1小時運動時間,以全面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體育課的授課內容應突破田徑傳統項目,實現項目多元化;中小學體育課採用分級授課的模式,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體能、體質和特長狀況,分為不同的體育級別,跨班級甚至跨年級上課,而無須拘泥於以往固定的按班上課的方式,把統一化的體育課堂轉變成有趣多元、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發學生投身體育運動的興趣課堂。

22. 在優秀退役運動員中選擇體育教師

全國政協委員 王璟

可在優秀退役運動員中選擇合適的人擔任學校的體育教師,有針對性地聘請社會體育俱樂部優秀教練、優秀退役運動員、體育協會和體育團體的負責人到學校兼職體育教師、教練員,彌補學校體育教學中缺少各運動類型專業教師的不足。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組織教師到體育專業院校、專業隊訓練基地、專業俱樂部進行培訓交流,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執教水平。

美育

23. 建議取消12歲以下兒童美術考級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美協副主席 宋亞平

宋亞平建議,加強美育,完善教育評估機制,制止兒童美術考級。政府部門應對各級各類考級機構進行整頓,明確不准對12歲以下兒童進行包括動漫、水彩、水粉、色彩、油畫、國畫等技術門類在內的美術考級。

勞動教育

24. 提升新時代勞動教育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 雷鳴強

今年兩會,雷鳴強呼籲提升勞動教育質量。他認為,應特彆強調對勞動教育「新時代」性質的認識把握。他建議教育部門要採取措施促進青少年全面認識不同勞動形態價值,同時認識到「創造性勞動」、復合型勞動的重要性。要讓研究性學習、智能學習、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學習、融合式學習等符合時代特點、能夠激發青少年興趣的教育形式成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主流形式。

鄉村教育

25. 讓老師能夠在鄉村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

馬恆燕

馬恆燕在調研中發現,中小學教師結構和學科結構上有一些問題,比如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這些課程的教師結構是不完整的,她建議,教育部門在選聘專業學科教師的時候,應合理均衡的搭配好,真正讓每一所學校都能「開齊」「開足」「開好」各級各門各類課程,一定要把鄉村教育振興起來,把人才留在鄉村建設上去。

26. 為鄉村培養更多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

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 蘇華

建議擴大職業院校面向農村招生的規模,並通過訂單定向培養、委託培養等方式,為農村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人才;支持職業院校建立公益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制度,通過理論培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集中培訓與靈活分散培訓相配套的方式,為新型職業農民、種植養殖能手、致富帶頭人、返鄉農民工、復員轉業軍人等,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增強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

27. 率先在原深度貧困地區

逐步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學典

王學典指出,由於高中階段不是義務教育,很多脫貧前的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家庭無力承擔教育經費支出,導致輟學。「國家可以率先在原貧困地區開展將九年義務教育向高中階段延伸的試點,給予更多貧困學子繼續受教育的機會。」

王學典建議,可以率先在原深度貧困地區逐步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實施高中階段免費;為每一個新脫貧家庭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或高等職業技術人員;由點到面、優先安排新脫貧家庭大學生和高職生就業等措施,建立一套具體機制,充分發揮教育鞏固、保障中國脫貧成果的作用。

教育生態

28. 以治理生態環境的力度,

破解教育生態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 劉希婭

基礎教育生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地方政府對破壞基礎教育生態的行為主動作為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為搶奪優質生源違規招生行為在部分省市依然大面積存在;學校設超前班早培班等擾亂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線上補課教學加劇了培訓機構對基礎教育的綁架與裹挾。據此,劉希婭提出四條建議:

第一,儘快出台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考核辦法,建立完善的教育問責機制。

第二,公辦學校嚴格落實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原則,民辦學校擴大範圍推進搖號入學舉措。

第三,嚴格學籍管理,暢通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學生的培養通道。

第四,統籌各方力量,系統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兒童健康

29. 把視力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

全國人大代表 李甦雁

李甦雁建議創新教育評價機制,把包括視力狀況在內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作為評價地方和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切莫犧牲孩子的視力來換取高分數和好成績」。

30. 建議將健康教育納入升學考試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

何琳

何琳建議,健康教育應從體育與健康課中獨立出來,把健康教育課納入各年級學生課程表,系統地進行教學計劃,並將其納入中小學生升學考試的綜合評價體系中,用更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導向,推動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31. 建議將兒童孤獨症篩查納入醫保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俞敏洪

兒童孤獨症確診周期較長,建議將兒童孤獨症早期篩查納入兒童常規檢查必要項中,將復篩確診的費用納入醫保範圍,減輕家庭負擔。

32. 加強心理健康師資力量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實驗學校

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 崔建梅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關乎千家萬戶幸福安寧、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崔建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由國家組織編寫統一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第二,加強心理健康師資力量的建設。

第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心理健康培訓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必須課程,同時想方設法為教師心理「減壓」,讓廣大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在陽光下健康、幸福成長。

第四,加強醫療機構中兒童心理科精神科的建設。

第五,將家長心理健康培訓納入家長學校中。

青少年網絡健康

33. 建議加強青少年

沉迷網絡遊戲問題的管控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 李燕

李燕表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不容忽視的。針對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問題,進行更加科學的管控勢在必行。例如,限制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下載、安裝,以及使用時間等方法進行管控。

34. 青少年要控制網課時間,做好近視防護

全國政協委員、何氏眼科集團董事長 何偉

「網課太多了。現在孩子眼睛的壓力特別大,要改變孩子的用眼習慣,特別是上網的時間,遊戲的時間,需要有所控制。」何偉表示,但更重要的,近視預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政府、校長、教師、學生、家長、醫療衛生機構的力量和智慧持續預防,將近視預防推向深入。

35. 從立法角度規範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 吳明蘭

吳明蘭認為,近年來,電子產品對孩子成長的危害正呈現出日益擴大和嚴重的趨勢,關鍵要從立法角度加強對兒童青少年使用和配備電子產品的監督管理。她建議,強制規範電子產品生產商採取技術手段或專門生產兒童電子產品,並對兒童青少年實行電子產品嚴格銷售限制等。

36. 建議制定未成年人健康遊戲國家標準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朱永新建議制定未成年人健康遊戲的統一國家標準,「家」「校」「企」應協同履行監護責任:

第一,前置防護,為家長提供易操作的統一監護工具;

第二,事中保護,遊戲中按標準設立統一的自動管控系統;

第三,事後服務,要求所有企業建立並公開投訴和舉報渠道,制定統一清晰的退費標準,並給有需要的家庭特別關懷。

37. 全面加強兒童遊戲產品市場准入監管

全國人大代表 張志勇

張志勇建議:一是加強兒童遊戲產品的准入監管。二是儘快實施兒童遊戲產品分級管理制度。三是調整降低兒童遊戲時長。四是進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每月遊戲消費金額。五是調整兒童網絡遊戲預警時間。

規範在線教育

38. 規範在線教育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李心

針對在線教育領域的亂象,李心建議,從教師資質、內容質量、營銷手段、收費標準、學費安全等方面對在線教育機構全方位加強監管。她建議對中小學在線教育課程單節時長進行限定,且課程中間休息不少於10分鐘。採取強制黑屏、退出等方式讓學生放下電子設備。同時,建議明確學校責任,引導中小學生健康使用在線教育平台。建議由教育部出台專門文件,規範學校推介在線教育平台行為。

39. 人工智慧應用教育需准入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 劉希婭

劉希婭認為,部分教育App與在線學習平台缺乏教育專業性,導致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下降;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缺乏有效的准入、監管、約束及退出機制;部分教育App與在線學習平台,為獲取利益推送廣告甚至挑戰制度紅線,不利於學生社會性發展。她提出四項建議:

第一,加強人工智慧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用的專業研究;

第二,完善智能技術運用於基礎教育領域的准入機制、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

第三,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教師、學校使用線上學習產品的相關規定、建議;

第四,媒體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減少大量線上學習產品對教育的干擾,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治理培訓機構

40. 引導培訓機構轉型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 胡衛

培訓機構行業亂象頻發備受社會關注,胡衛表示,「培訓機構的營利要合情合理合法。不能違背教育規律,不能降低教育標準,不能逾越法律法規,對家長坑蒙拐騙。」胡衛建議,教育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培訓機構為全日制學校提供優質規範的教育資源,在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教學革新、課程研發、管理優化和課後服務等方面,以不直接面對學生的形式進行專業服務,在校內消化人民群眾「培優補差」的「剛需」。

41. 提高治理校外學生培訓機構效能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鎮海中學黨委書記 張詠梅

張詠梅建議,市場監管、民政、發展改革、財政、稅務、公安等部門應共同發力。在具體舉措上,張詠梅呼籲應儘快在市域範圍內建立統一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平台,將所有校外培訓機構的師資情況、開班情況、學生名單、培訓內容、任課教師、上課時間、收費標準等統一錄入平台。可以公開的公開,不適合公開的在後台做好數據留檔,以便於徵稅、審計、管理等。

教育公共服務

42. 建議國家積極推進基礎教育

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 張志勇

張志勇建議國家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試點基礎教育公共服務購買制度。

一是國家建立基礎教育公共服務購買制度,允許中小學拿出一定比例的教育財政經費用於本校購買校外優質教育資源和服務。

二是財教育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出台中小學基礎教育公共服務購買項目清單。

三是教育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指導中小學建立基礎教育公共服務購買機制。

四是教育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建立基礎教育公共服務購買項目績效評價制度。

教育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積極組織相關單位進行試點,在形成經驗和可推廣、可複製的有效模式後,再全面推開基礎教育公共服務購買制度。

性別差異化

43. 在「五育並舉」人才培養中

注重性別差異化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 熊思東

熊思東代表認為,當前,不少男生表現出做事畏縮、依賴性強,個性喜靜怕動、膽小無主張,缺乏冒險、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與傳統「男子氣概」相悖的氣質特徵,引發社會、家庭擔憂。在「五育並舉」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差異,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真正讓「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為此,熊思東代表提出了多項建議內容:

其一,加強有區別的性別教育。開展有區別的青春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等知識,引導學生了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

其二,注重針對性的課程設置。根據學生性別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並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策略。

其三,加強意志錘鍊。根據學生性別特點開展有針對的訓練,幫助學生塑造勇敢、堅毅、擔當等美好品質。例如針對男生設置軍事技能課程、野外生存課程等,針對女生設置安全防護課程、團隊拓展訓練課程等。

新校長傳媒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 來源

趙羽涵(實習生) | 編輯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News

深度 | 朱邦芬:傑出人才

不是課堂上教出來的

兩會 | 代表委員的這些話題,

衝上熱搜!

兩會 | 從教育熱點看兩會「熱」提案!

你捨得錯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