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除不尊崇孟子之外,還做了三件令人費解的事情

2022-03-28   適應生活

原標題: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除不尊崇孟子之外,還做了三件令人費解的事情

所謂的「孔孟之道」,是指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論體系。這個思想和理論體系自漢代以後,經過封建統治者的修飾和發揮,更是成為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到了洪武五年,天下已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雖然,此前的朱元璋一直推崇孔孟之道,但其實,他先前忙于軍務,並未對其進行過系統深入的研究。於是,朱元璋決定深讀《孟子》、《論語》等儒家經典。然而,當他仔細讀後,眉頭卻蹙得越來越緊。

最後,朱元璋狠狠地把書扔在地上,並說道:「如果孟子仍活在世上,他豈能免於罪責!」

朱元璋大發脾氣後召集群臣,並頒發了一條新法令:「從即日開始,撤除孟子的地位,將其牌位移出孔廟,並免除其在孔廟的一切優待,比如:和孔子一起接受人們的膜拜等。」一時間,朝廷掀起了一陣風波,不少大臣上書請求皇帝收回成命,因為,孔孟之道是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本、人民的立身之本。

然而,朱元璋卻一意孤行,堅決否定了大臣們的奏摺,並說道:「誰敢再提這件事,就按以下犯上罪處罰。」就這樣,朱元璋以皇權強行鎮壓了人民的不滿聲。但是,孔孟之道畢竟已經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總會有一些忠誠的信徒,比如:時任刑部尚書的錢唐。

雖然,朱元璋發布了禁令,但是,錢唐卻堅持為孟子申冤。於是,在得知錢唐是因為這件事來後,朱元璋拒絕了他的面聖請求,並命宮中侍衛將其射死於大殿之前殺雞儆猴。可是,錢唐的毅力卻有些出乎朱元璋的意料。雖然,兩側肩膀各負兩箭不停地流血,但錢唐卻依然不屈不撓地堅持要面見聖上。

因此,朱元璋被錢唐打動了,便傳召了他。見到皇帝後,錢唐當即跪在地上,細數不能廢除孟子之道的幾大理由。他說:「千年以來,孟子深受百姓愛戴。如果,現在貿然廢除孔孟之道,不僅會撼動我朝的統治根基,還會震驚四夷,顛覆人們對本朝的認知......」

細思過後,朱元璋認為錢唐說的有些道理,便命人帶他去太醫院治療。隨後,朱元璋收回成命,允許孟子的牌位擺在孔廟中。

雖然如此,但朱元璋卻覺得這件事不能就這麼算了。於是,他想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刪減《孟子》里的內容。就這樣,朱元璋刪除了《孟子》八十五條內容。之後,根據剩下的一百多條內容,人們編寫了一本《孟子節文》。並且,朱元璋還規定:科舉考試不能用已刪除的八十五條內容來命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有些疑問:朱元璋之所以如此痛恨《孟子》,難道是因為那八十五條內容嗎?裡面講的到底是什麼?

通過簡單分類,我們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類,「民貴君輕」、「君臣地位相等」這樣的句子。從情理上看,這些句子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從專制主義制度來看,這些句子無疑是在以下犯上,罔顧社會等級。因此,朱元璋十分惱怒。

第二類,揭示王朝統治規律的句子,比如:「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等。

第三類,孟子批判商紂王的話,比如:「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等。

事實上,除了不尊崇孟子以外,朱元璋還做了一些其它令人費解的事。

其中,最令人不解的事有三件:

第一件事,明軍占據元朝首都大都以後,朱元璋曾下過這樣一道命令:「不得加害於元王室,必須以尊禮對待俘虜而來的元朝貴族。」

第二件事,元順帝向北逃亡以後,明軍俘虜了其皇子。對此,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在南京舉行祭祀皇子儀式,以安定民心和鞏固江山。然而,朱元璋卻拒絕了,他說:「雖然古代有向上天進貢俘虜的儀式,但我卻不忍心如此對待元皇子,因為,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在侮辱前朝皇子。」

第三件事,剛推翻元朝統治時,中原百姓一片歡呼,均支持朱元璋乘勝追擊,以徹底剷除元王室勢力。但是,朱元璋卻沒有這樣做。後來,明朝建立,大臣們上書道賀,在奏章中,大臣們極力批判元帝荒淫無道,朝廷統治黑暗,歌頌洪武皇帝的英勇和功德。對此,朱元璋十分不滿,他說:「元朝統治了中國近百年,我和你們都出生於元朝,成長於元朝,現在,你們為何如此貶低它呢?」

其實,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苦家庭,從社會的最底層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大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樣的經歷,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事情。此外,朱元璋在成為皇帝後,沒有安於現狀,沒有顧著享樂,而是勤於政事,打下了明朝三百年的基業,促成了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並影響到了清朝。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樣的朱元璋應該值得世人欽佩。

參考資料:

【《明史·太祖本紀》、《明實錄·太祖卷》、《明史紀事本末》】